阿心:
看完上一封信脖岛,我嚇了一大跳朵栖。
你說你兒時讀過《天方夜譚》,不是兒童版柴梆,是厚厚的一大本陨溅。
確定嗎?
如果當真如此绍在,我不得不承認门扇,你可真是開蒙早啊。
《天方夜譚》也就是《一千零一夜》偿渡,是收集自阿拉伯民間的故事集臼寄。因來自民間,草莽之氣尤重溜宽,自然少不了重口味的情節(jié)吉拳。
后經(jīng)刪減改良,不知怎么就成了兒童必讀書目适揉,起先可是成人讀物來著留攒。
所以我很好奇你讀的是哪個版本。
看你來信里提到“(書中)處處是未經(jīng)過濾美化的背叛嫉嘀、欺騙炼邀、敲詐和謀殺”,想來必是成人版了剪侮。
相比之下汤善,我童年的睡前故事可要單純得多了。
小時候都是老爸給我講故事票彪,不只是講红淡,還會用錄音機錄下來,方便我反復聽降铸。
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李寄斬蛇》在旱,出自《搜神記》,講一個叫李寄的女漢子推掸,不服從自己被獻祭給巨蛇的命運桶蝎,憑借智勇斬了巨蛇,救了自己谅畅,也救了千千萬萬的女孩登渣。
每次聽那盤錄音帶,聽老爸講到李寄出場毡泻,就聽旁邊的我奶聲奶氣地說胜茧,“她可是有武藝〕鹞叮”
顯然這個故事已經(jīng)聽過太多遍呻顽,熟稔于心,可還是要聽丹墨,還是會為已知的情節(jié)揪心和期盼廊遍。
這種聽故事的狀態(tài),是獨屬于孩子的贩挣。
長大后喉前,再難有這樣的心境了。
德國學者本雅明曾經(jīng)這樣定義“故事”——故事是來自遠方的親身經(jīng)歷王财。
它是超越自我經(jīng)驗的卵迂,又是別人親身經(jīng)歷的,所以會給人一種既親切又遙遠的代入感搪搏。
孩子最易產(chǎn)生這種代入感狭握。
因為對于孩子來說,有太多的遠方?jīng)]有去過疯溺,也有太多的經(jīng)歷不曾親身體驗论颅,所以故事就像是孩子的任意門,帶他們穿越遠古囱嫩,飛到海的另一邊恃疯。
聽故事,就要“輕信”才好玩墨闲。
蔣雯麗在《圓桌派》里講過一個選角的故事今妄,她對一幫孩子說,“這屋子里有只小老鼠,看誰先把它找到盾鳞∪裕”
大多數(shù)的孩子找了一會就放棄了,覺得是騙人的腾仅。只有一個孩子一直在找乒裆,后來角色就給了他,因為他始終相信自己所處的情境推励。也只有這樣鹤耍,才能投入其中。
演戲如此验辞,看戲也是如此稿黄。
講故事的人要是不信自己講的故事,多半是講不好的跌造。
同樣杆怕,聽故事的人如果不信自己聽到的,也很難聽出滋味鼻听。
別的不說财著,就說哈利·波特吧。
我敢肯定撑碴,孩子和成人看哈利·波特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撑教。
成人會想,要是真有這么個魔法世界就好了醉拓。
而孩子會想伟姐,這個世界在哪呢?好想明天就去看看啊亿卤。
看過之后愤兵,掃帚對于成人仍是掃地的工具,可對孩子來說排吴,卻是會拿在手里認真端詳?shù)钠孥E秆乳。
楊照說過:好奇先于故事存在,是一種準備要相信和自己生活經(jīng)驗很不一樣的事物的態(tài)度钻哩,這種態(tài)度讓人接近故事屹堰,接受故事。
阿心街氢,我喜歡給你講故事扯键,就是因為你有這份好奇,愿意相信我講的故事珊肃。
而愛聽故事荣刑,還相信故事的人馅笙,都壞不到哪去。
他們還沒有因過分懷疑而患上迫害妄想癥厉亏,也沒有因早早成熟而變得自命不凡董习。
在故事面前,他們永遠是托著下巴的孩子叶堆。
每次講故事阱飘,我最愛看你眨著眼睛問我一些傻問題。
在你閃閃的眸子里虱颗,我仿佛看到這世上最清澈的海水,從遙遠的盡頭蕩開蔗喂。
為了還能看見那片海忘渔,我也要繼續(xù)把故事,講給你聽缰儿。
直到第一千零二個夜晚畦粮,也不停止。
子戈
9月14日
阿心與戈叔的一年之約乖阵,為你而寫的365封信宣赔。?
都收錄在公眾號:不如寫信
(謝謝你來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