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刽虹,有一份調(diào)查顯示酗捌,窮人和過于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思維特質(zhì):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占據(jù),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涌哲。
什么意思呢胖缤?其實很容易理解,當窮人有很多東西要買的時候阀圾,因為手頭比較拮據(jù)哪廓,所以經(jīng)常是把手頭的錢拆開,以降低質(zhì)量為代價地去滿足盡可能多的需求初烘,最終分俯,因為買到的商品都質(zhì)量不佳而導致得不償失;
同樣的道理哆料,當我們需要分配注意力給很多事情的時候,便無法把其中任何一件的事情做到最好东亦。因為在做一件事情時,心理卻時不時地典阵、經(jīng)常地考慮著另一件事情奋渔,于是到最后,所有事情做得都難以令自己滿意萄喳、更不用奢望讓他人驚艷卒稳。
上面舉的例子可能過于接地氣,那稍微宏觀一點我們就能看到這樣的場景:窮人因為習慣于打碎錢來使用他巨,而導致無法集中有限的錢在某個關鍵點上,比如投資减江,最終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惡性循環(huán)染突,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窮人思維”;
過于忙碌的人則同樣因為習慣于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辈灼,經(jīng)常被各種應酬和多件事情所打斷份企,使得其無法花稍微長一點的時間就生活、工作巡莹、家庭司志、心態(tài)、情感等某些重要事情進行深入而長遠的規(guī)劃和思考降宅,于是同樣陷入類似窮人的那種惡性循環(huán)骂远,每天變得忙忙碌碌。注意“忙忙”雖然表示很忙腰根,但“碌碌”表示的卻是缺少效果和質(zhì)量低下激才。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下面這個著名的時間分配模型额嘿,相信大部分的腦力工作者都曾受過這塊的培訓瘸恼。如果沒有的話,我再簡單說一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兩個維度進行劃分东帅,一個維度表示重要性球拦,另一個維度表示緊急性靠闭,于是所有的事情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分到四個象限中帐我,分別是:重要而緊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阎毅;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和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焚刚。
那么作為腦力工作者,最關鍵的就是:首先扇调,立即集中注意力處理重要而緊急的事情矿咕;其次,利用其他整塊的時間來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規(guī)劃性事情狼钮,因為“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如果不花時間處理碳柱,它們就會跑到“重要而緊急的”那個象限去,那么我們將因為手頭有太多“重要而緊急的事情”而疲于奔命熬芜,成為工作的“救火員”莲镣,陷入上一段所說的惡性循環(huán)。
關于這個著名的時間分配模型涎拉,我今天有兩點需要澄清和補充:
1. 我們怎么決定或者說劃分重要和緊急呢?換句話說半火,衡量重要和緊急的標準是什么呢?畢竟每個人不可能有一樣的標準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簡單钮糖,那就是目標:你的目標決定著你對事情優(yōu)先級和重要性的劃分店归。從工作上講消痛,我們可以參照德魯克的那句話肄满,“每個腦力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能為公司貢獻什么稠歉?”換句話說怒炸,就是我們得每天自問阅羹,自己這部分工作的價值在哪里,這個價值和現(xiàn)在我們每天忙于的這些工作是否是正相關的执庐,哪些相關度高一些轨淌、哪些低一些递鹉?如果我們不是每天盯著這些目標看的話躏结,那一定就會淪為茫無目的狰域、不斷輪回的體力勞動媳拴,而不是腦力勞動。當然兆览,工作的價值還需要要和自己的上級以及老板的期望進行對照禀挫,看看想法是否一致,以便做適當?shù)男拚驼{(diào)整以符合公司的總體目標拓颓。
2. 在這個模型中,注意力的分配應該和時間的分配取得同步
這是我今天想給這個模型增加的一點內(nèi)涵描孟。也就是說驶睦,我們只是分配時間是沒用的,假設在分配好的時間不能集中全部注意力也還是沒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匿醒。因此场航,這個模型不應該僅僅是時間分配模型,還應該同時是注意力分配模型廉羔,時間和注意力必須同時溉痢、同步進行劃分和傾注才可能產(chǎn)生價值。
◆既然我們已經(jīng)知道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憋他,那么照做不就行了嗎孩饼?哪兒有那么容易呢?現(xiàn)代社會讓我們想集中注意力變得非常困難:
【*過度社交和快節(jié)奏導致的時間不足*】
今天竹挡,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周圍的人似乎都很忙镀娶。為什么呢?無非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焦慮導致的“主動忙”:這里面就包括過度社交揪罕。另一方面是快節(jié)奏帶來的“被動忙”:按照人們的口頭語就是“雜事纏身”梯码。
為什么會過度社交宝泵?無非是為了保持和維護一些“以備不時之需”的社會關系;而“被動忙”則大多是由于工作不在意目標轩娶,每天重復性儿奶、習慣性的盲目行動所導致的。
【*碎片化趨勢帶來的心智習慣*】
如果說剛才的一個讓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原因是“過于忙”的話鳄抒,這個原因就是“過于閑”闯捎。
我們的生活無處不被碎片化,其中微博嘁酿、微信這些大家都明白的碎片化媒體自不必說隙券,就算是電影、電視闹司、各種文章也大多如此娱仔。它們追求的不過是一時的感官刺激,而極少去做背后的某種復雜的邏輯推導游桩。比如牲迫,大部分商業(yè)片都是場面無比宏大、劇情無比弱智借卧,所以觀者很多盹憎、記住的寥寥,就更不用提能引起什么思考铐刘。
各個平臺的文章也是如此陪每,大部分都追求標題吸引眼球、內(nèi)容駭人聽聞或者“振奮人心”镰吵,但你很少能看到它們仔細分析過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檩禾。“標題黨”本身完全沒錯,錯的是只關注標題疤祭;就好像市場營銷是非常重要的盼产,但遠沒有產(chǎn)品本身重要一樣。
最可怕的還不止于此勺馆,而是因為習慣于碎片化的生活而帶來的碎片化的心智模式戏售。比如,我們都知道像魔方草穆、圍棋等真正的腦力活動是需要花較長的時間集中注意力去計算和規(guī)劃的灌灾,但碎片化的心智習慣讓我們今天再也難以沉浸于這樣的活動。大部分玩魔方的人要么找攻略迅速搞定续挟,要么隨便擰兩下便放棄紧卒,很少有耐心去仔細研究它的來龍去脈;讀文章也是一樣诗祸,看看圖跑芳、掃一下開頭結(jié)尾轴总,而不管它中間怎樣去寫。
于是問題就來了:我們怎么能奢望擁有這樣心智模式的自己可以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去思考什么事情呢博个?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無法改變怀樟,而只能被替代,并且很可能會影響下一代人的行為模式盆佣。這就是碎片化趨勢帶來的可怕之處往堡。
【*追求立竿見影的功利心*】
功利心大部分人都有,這無可厚非共耍,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應該被鼓勵虑灰,因為它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心理因素。但問題在于痹兜,我們應該保持健康的功利心穆咐,而不是“立竿見影”的急功近利。這就好像每個人都追求“一戰(zhàn)成名”字旭,這一點本無問題对湃。但我們必須意識到的是,健康的“一戰(zhàn)成名”應該依賴于厚積薄發(fā)而不是一日千里遗淳。按照我們已經(jīng)分享了若干期的《孫子兵法》的思想拍柒,當一方具備道、天屈暗、地拆讯、將、法五大優(yōu)勢時自然可以一戰(zhàn)而勝养叛,但“五大”的積累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往果,正所謂,“越十年生聚一铅,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堕油,吳其為沼乎潘飘!”
但今天的人一般沒這個耐心,也等不了掉缺。追求“一夜暴富”的焦慮心理甚至遠遠超出了令古人為之汗顏的“揠苗助長”的境界卜录。想必放在今天,更多的人期望的是“無苗自長”眶明。這種功利心讓“集中注意力長時間思考”簡直成了迂腐不堪的代名詞艰毒。殊不知,比起“東一榔頭搜囱、西一棒槌”的思考方法和生活方式丑瞧,這可能恰恰是捷徑柑土,正所謂“以迂為直,以患為利”。計劃绊汹、堅持和等待這些看起來已經(jīng)脫離時代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稽屏。
◆結(jié)語
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瘋狂到讀書早已成為一種奢侈的活動西乖,“沉浸”和“心安”也似乎早被埋葬于歷史之中狐榔。至今,我還記得當年讀日本作家吉川英治的《劍與禪》時的困惑获雕。這本書寫的是日本的傳奇武士薄腻,百戰(zhàn)百勝的宮本武藏的人生歷程。宮本武藏的修行并不僅僅是到處找人切磋武藝届案,還有學習民間的各種“手藝”庵楷,比如種地、制造各種器具萝玷、茶道等嫁乘。讓我不解的是,這些與比武毫不相關的經(jīng)歷球碉,對于宮本武藏來講究竟能有什么意義呢蜓斧?
后來我終于明白,有了這種沉浸睁冬,就能夠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戰(zhàn)斗中都保證毫無焦慮的高度專注挎春,從而完成百戰(zhàn)百勝的不朽傳奇。這就好像讀書一樣豆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為了功利地獲取什么可以立即消化吸收的知識或智慧直奋,而是讓我們能夠擺脫碎片化的心智模式,重新塑造“全神貫注”的思維習慣施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