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為高中每次寫作文結(jié)尾都免不了或雞湯一下,或強行抒發(fā)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蠢涝,以證明我的的確確是一個根正苗紅的好少年玄呛,然后蜜汁覺得怎么樣也會得個中上分,以至于后來對于任何那樣類似的文章都很反感和二。同樣的徘铝,估計是小說看多了,對于那種比較矯情的文字(經(jīng)常掛著青春文學(xué)的名號)也很排斥惯吕。太嚴(yán)肅的文學(xué)又實在看不下去惕它,所以陷入了找書還書的循環(huán)之中。
索性不借書了废登,找到合適的就坐在圖書館看好了淹魄,也省了好多麻煩。所以今天打發(fā)時間堡距,看了吳念真的《這些人甲锡,那些事》。覺得挺好的羽戒。
就像他自己說的缤沦,這算得上是一本回憶錄,他說:
在日復(fù)一日如川劇“變臉”般不停轉(zhuǎn)換的角色扮演中半醉,“自己”這個角色反而少有上戲的機會疚俱,除了午夜場劝术,而在幾乎無聲也無觀眾的演出過程中缩多,和自己對戲的另一個唯一一個角色就叫回憶。
嗯养晋,其實我一般是不太喜歡這種類型的衬吆,因為一旦涉及回憶總覺得會有類似“過眼云煙”之類充滿禪意的語句,不太喜歡绳泉。但是這本書帶來的驚喜就在于它只是用一種客觀而不矯情的文字來描述就能讓人讀來感動逊抡,語言大師的魔力大概如此。
他說:
生命里某些當(dāng)時充滿怨恨的曲折,在后來好像成為一種能量和養(yǎng)分……這些人冒嫡,那些事在經(jīng)過時間和篩濾之后拇勃,幾乎都只剩下哭與淚與感動和溫暖。
所以在他的筆下孝凌,我看不到誰是真的不被原諒方咆。就算有很多人的行為現(xiàn)在看來是不符合道德標(biāo)準(zhǔn)、讓人唾棄的蟀架,但是他的敘述能讓人對那些人恨不起來瓣赂,取而代之的是同情和無奈,誰都想光明正大的活片拍,但是命運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煌集,總有人遇到過不了的坎,良心不會痛捌省?自己又是站在怎樣的道德至高點呢苫纤。
原來文字真的分有溫度和沒有溫度,透過文字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溫度纲缓,很溫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