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jekyll發(fā)的第一篇博文
緣起
最近學習認知,神經(jīng)科學寝贡,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利用GitHub+jekyll建立博客唯竹,這些人往往被人稱為“黑客”,或者“駭客”典阵,亦或最近非常流行的詞語“極客”奋渔。
通過維基百科查詢,極客是指:
極客壮啊,又譯為技客嫉鲸、奇客,是英文單詞geek的音譯歹啼。原本的俚語是指反常的人玄渗。這個詞在“美國俚語”中意指智力超群,善于鉆研但不愛社交的學者
或知識分子狸眼,含有貶義藤树,因為極客常常醉心于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可以犧牲個人衛(wèi)生拓萌,社交技巧或社會地位(但并不是所有的geek都會這么做)岁钓。但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興起,其貶義的成分正慢慢減少屡限。但這個詞仍保留了擁有超群的智力和努力的本意品嚣,又通常被用于形容對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
有狂熱興趣并投入大量時間鉆研的人。所以俗稱發(fā)燒友或怪杰钧大。如電腦怪杰(Computer Geek)翰撑,技術/科技怪杰(Techno-geek),玩家怪杰(gamer
geek)等啊央。
我覺得從目前的潮流看眶诈,極客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經(jīng)成為一個褒義詞,至少在很多人自稱“極客”的時候瓜饥,這個詞更多在表達他們是追求技術極致同時有著極
高智商的人册养。我至少目前還稱不上極客,但是確實心向往之压固,鉆研技術也是我幼時曾有的夢想球拦,只是時光蹉跎,未曾實現(xiàn)而已帐我。
我想極客更像是一種精神追求坎炼,極者,邊界也拦键。一個人畢生可能都無法真正到達自己的邊界谣光,除非他愿意把現(xiàn)在的位置稱為邊界,一個真正向往成長與進
步的人芬为,每當成長到一個新的位置萄金,那么他的邊界也就不斷的在向外擴展。
馬克·羅德稱極客的崛起代表著人類進化的新階段媚朦。在他的書《非自然選擇》中闡述:
高科技時代更偏愛有極客特質(zhì)的人氧敢,其中許多人都有閉癥,多動询张,或口吃傾向孙乖。此前,這些人可能處于劣勢份氧,但現(xiàn)在他們獨特的認知方式使他們中的一些
人與新技術的時代精神產(chǎn)生共鳴唯袄,從而獲得成功∥现模”
經(jīng)濟學人雜志2012年6月2日寫到:
“那些極客可能在學校不好過恋拷,他們可能被運動員們嘲笑,在聚會中被忽視厅缺。但現(xiàn)在任何正兒八經(jīng)的組織想要蓬勃發(fā)展都離不開他們蔬顾⊙绯ィ”
從上面這些評價可以看出,極客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阎抒,那么極客愿意做的事情勢必有其道理酪我,通過搜索引擎檢索消痛,一部分極客喜歡使用GitHub+
jekyll的方式寫博客且叁,是因為這種方式簡潔、高效秩伞,不需要在寫作之外考慮復雜的排版逞带、版本控制等影響思考的因素,可以提高思考與寫作的專注力纱新。當然展氓,
像我這樣的菜鳥,在使用前仍然需要一部分時間學習脸爱,那么成本與收益比是不是合適呢遇汞?答案我覺得是肯定的。因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已經(jīng)太容易獲取了簿废,只
要想要了解空入,那么相關的內(nèi)容一定可以檢索到,同時這種成本的投入屬于一次性的族檬,一旦學會了歪赢,就終身受益。
經(jīng)過
在學習之前单料,我覺得對自己這個稍微有點計算機編程基礎的人來說埋凯,應該是相當容易的。但實際上整個過程磕磕絆絆扫尖,經(jīng)歷了大概20個自然日白对,雖然每天只
操作1-2個小時,也有40個小時左右的工時换怖,才算弄出一個簡單到簡陋的版本躏结,丑丑的,不過看著它只有滿滿的喜悅狰域。
整個學習過程是這樣的:
GitHub使用->fork別人博客代碼->發(fā)現(xiàn)修改比重新制作還要困難->jekyll本地搭建->W3school學習HTML+CSS->終于寫出現(xiàn)在的博客
中間有一段小彎路媳拴,我閱讀別人代碼的時候,很難沉下心兆览,而且GitHub現(xiàn)在不支持之前的一些theme屈溉,導致不能很容易的取得反饋結(jié)果,后來下決心自己在
本地搭建jekyll抬探,先寫簡單的框架用著子巾,以后再慢慢迭代(這是又一個最近剛剛學到的新詞匯)帆赢。我覺得這是比較符合認知原理的學習方式,進入一個新
的領域线梗,首先要學習一些基本的概念椰于,當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之后,要在實踐中先使用仪搔,不管是如何微小的項目也好瘾婿,只要用了,那么就會有反饋烤咧,通過反饋
和不斷增加的新的需求偏陪,可以不斷的擴展學習,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煮嫌。
總結(jié)
我是比較喜歡學習新技能的笛谦,不過以前往往流于淺嘗輒止,至今也不敢說在哪個領域非常精通昌阿,甚至是熟悉饥脑,現(xiàn)在我要從這個博客開始有所改變,要在我喜歡
的領域里懦冰,慢慢做灶轰,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