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滯、絕望挡毅、希望
帕爾默在第二章第二小節(jié)《提心吊膽的教師》中談到样刷,教師的年齡是加速增長的仑扑,大多數(shù)教師一過29歲就到了中年期,人到中年颂斜,往往必須在停滯與繁衍面前做出兩者擇一的選擇。選擇停滯拾枣,很簡單沃疮,只需要躲在講臺背后即可盒让;選擇繁衍則意味著變革。大多教師都向往新的教育愿景司蔬,但影響教育改革的各種體制障礙邑茄,總會給我們帶來難以抵擋的阻力,甚至帶來絕望俊啼。
絕望與希望中間隔著一場有效變革
帕爾默在本小節(jié)中指出教育改革阻力確實強大肺缕,但歷史告訴我們,只有在面對強大的阻力時授帕,才能實現(xiàn)有重要意義的變革同木。變革與體制不是截然對立的關系,而是既此又彼的共生關系:
有改革之心的體制內(nèi)領導者跛十,通常歡迎來自變革運動的破舊立新的能量彤路,雖然這可能引起混亂;而變革運動的領導者也一定明白芥映,他們需要體制來維護可望取得的改革成果
了解了兩者的關系洲尊,有助于我們重新認識阻力——阻力本身就顯示了對某種新事物的需要,激勵人們?nèi)ピO想破舊立新的舉措奈偏,增添人們?yōu)橹畩^斗到底的力量坞嘀。縱觀歷史上變革的倡導者惊来,就是把體制阻力當做可以跳出體制約束的蹦床丽涩,從外部發(fā)現(xiàn)抵制體制的各處力量,再以各種方式匯聚各股力量唁盏,使之最終成為改變體制本身的強大影響力内狸。
為了更好的探討教育改革運動,帕爾默還列舉了其他變革運動的邏輯厘擂,即了解變革是如何展開的昆淡。變革運動的四個發(fā)展階段:
1.個體決心過一種不再分離的生活
2.個體相識相交,形成同心同德共同體
3. 同心同德共同體走向公眾
4.非傳統(tǒng)獎勵制度出現(xiàn)
了解變革運動的邏輯刽严,是為了我們能明曉自己在運動中的位置昂灵,從而獲得真正的力量,促使運動繼續(xù)向前舞萄。
不再分離的生活
變革的起點眨补,從孤獨的個體決定過不再分離的生活時就開始了。一個人要過上不再分離的生活倒脓,就要為自己的生活尋找新的中心撑螺,人必須找到一個體制之外的堅實立腳點,從而更好的抵制體制的價值觀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侵蝕和扭曲崎弃。在這一小節(jié)中甘晤,帕爾默著重強調(diào)了如下幾點:
在決定過不再分離的生活時含潘,個體不僅要批判體制,更要批判自己
發(fā)起變革運動的人們线婚,是因深愛而不是痛恨體制才不堪任其墮落沉淪
任何人對你的懲罰遏弱,無論多么嚴厲,都比不上你因卑躬屈節(jié)的妥協(xié)而給自己的懲罰
體制確實會給我們帶來難以抵擋的阻力塞弊,但選擇過不再分離的生活漱逸,懷著這種信念,跨過阻力的能力隨之而來游沿,因為障礙從來阻擋不了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對美好前景的呼喚饰抒。
同心同德共同體
選擇過不再分離的生活的決定,最初猶如一根弱不經(jīng)風的蘆葦奏候,需要持續(xù)不斷地強化循集。選擇過不再分離的生活的人們依然覺得惶恐,借人多而壯膽蔗草,從而走到一起咒彤,形成同心同德共同體。這個同心同德共同體除了壯膽前行還有另外兩個功能:
幫助人們發(fā)展能代表變革運動愿景的語言咒精,并賦予語言在喧囂嘈雜的公眾領域生長壯大的力量镶柱。
給決定過不再分離的生活的人們提供培訓場所,使他們學會將自己的信念帶給社會時所必須的技能和方法模叙。
同心同德共同體對教育改革是至關重要的歇拆,但學術生活的私密化給創(chuàng)建共同體帶來困境》蹲桑可喜的是現(xiàn)今仍有比較成功的機構(gòu)故觅,可以促成同心同德共同體,比如“教與學中心”渠啊,“謹遵深化改革的信念而紛紛建立的地方性和全國性學會”输吏。此外,帕爾默還告訴我們替蛉,投身變革運動的人們贯溅,在遠方的朋友通常比近處多,他們?nèi)舨会尫耪樟磷约旱拈W光信號躲查,其失落永遠無人知曉它浅。有一種方法可以交上近處的朋友——一個人必須引人注目的,讓別人明白自己不再過分離的生活的決定镣煮。
走向公眾
將同心同得的人們組成共同體來堅定尚未牢固的信念姐霍,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我們只在共同體內(nèi)相互交談,不面向范圍更廣的聽眾,我們更可能陷入錯覺和失誤之中镊折。帕爾默指出
變革運動中幾乎必然出現(xiàn)睥睨一切的自以為是的陰影黔衡,盡量縮小陰影,并盡量擴大光明的唯一方法腌乡,是使變革運動面對公眾的評判,還要認真嚴肅的考慮公眾的評判
我們必須明確的辨識一場變革運動夜牡,是真變革還是假變革与纽。辯識真假的關鍵要看這場運動是否愿意進入“走向公眾”的第三階段
走向公眾,駕馭龐大的非傳統(tǒng)教育領域中的能量塘装,只有當傳統(tǒng)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突破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急迂,與院校外的教育工作者同心協(xié)力時,這樣的內(nèi)與外的之間的合作蹦肴,有可能打通以前互不相干的各類學科僚碎,開展綜合教學。帕爾默把這種合作關系描述得非常生動:
當我們與他人手挽之手的時候阴幌,或許會察覺自己被別人拽向危險的方向勺阐,可正是因為手腕之手,我們也有機會把別人拽回安全的方向
我們必須在這種易于迷失方向的復雜角力場上堅持自我完善矛双,同時也敢于挺身而出渊抽,應對各種沖突帶來的影響,唯有這樣變革運動和我們的自我完善议忽,才能一同茁壯成長
賞心怡情的獎勵
這一小節(jié)著重探討變革運動的第四階段:一種非傳統(tǒng)獎勵制度開始出現(xiàn)懒闷,以此促使變革運動實現(xiàn)其愿景,并對體制施加改變其標準獎勵制度的壓力栈幸,即返回原點去改動他們當初所脫離的體制的邏輯
帕爾默指出愤估,只要機構(gòu)控制著某一活動領域的獎懲制度,那他就可以主宰想要從事這項活動的每一個人速址。但是一旦有些人認定機構(gòu)的懲罰是無關緊要的玩焰,而變革運動圍繞這些人所推崇的活動,形成另一套獎勵制度壳繁,那么機構(gòu)的權(quán)利就開始衰落震捣。
另一套獎勵制度具體又是什么樣的?
帕爾默指出闹炉,變革運動在其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能給參與者提供無形而強大的精神獎勵:第一階段蒿赢,其獎勵是讓人更好地了解自我,渣触;第二階段羡棵,其獎勵是和志同道合的人們組成相互扶持的共同同體;第三階段嗅钻,其獎勵是過一種更為廣闊的公眾生活
變革運動皂冰,不僅提供精神獎勵店展,而且提供物質(zhì)獎勵
歸根結(jié)底,在運動的最后階段秃流,所提供的各種獎勵赂蕴,實際上都是同一種獎勵——因過不再分離的生活而得到的獎勵
變革運動的四個階段都已經(jīng)詳細的介紹完畢,但是掌握了變革運動路線圖舶胀,是不是就可以意味著成功的變革概说?
帕爾默在這里指出,人們或許依然因襲固守機構(gòu)的老路嚣伐,不僅僅是出于對另一途徑的無知糖赔,還出于更糟糕的理由——被死心眼所擺布。
我們因為堅持一定要機構(gòu)提供變革的唯一途徑而獲得一種有被長情的慰藉轩端,但這條路一旦被堵死放典,我們就怨天尤人,將此路不通的結(jié)果全部歸咎于外部力量基茵,而從不追究自己的責任
此外奋构,大部分教師更愿意全心全意的教書,而不愿在推進變革運動上花精力露頭角拱层。
但是如果我關注教學声怔,我必須關注的不僅是學生學科,而且是足以影響教師工作的內(nèi)外環(huán)境舱呻。當我們在變革運動中找到適合的位置醋火,就會發(fā)現(xiàn)傾心于教學和致力于教育改革并無根本的沖突。不管怎樣箱吕,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內(nèi)在力量和超越自身的外在力量聯(lián)合起來共同創(chuàng)造世界芥驳。
如果我們在有望振興教育的變革運動中,同心同德茬高,就會帶來無窮的祥和兆旬,祥和會帶給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他們的生活已經(jīng)被具有教學勇氣的教師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