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分析】
《物體的運動》單元1-3課在線上學習期間便以上過,本來應該安排的是復習香到。
為何變?yōu)榇v了鱼冀?是由于在復學第一課了解了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線上學習參與度不足夠高悠就;重要知識遺漏;對知識的內在邏輯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千绪,因此結合課時計劃,打算對線上學習課程進行串講理卑。
本單元涉及“物體的位置”翘紊、“運動的形式”、“運動的快慢”藐唠、以及綜合運用“設計與工程”四個模塊帆疟,四個模塊層層遞進,幫助學生構建物質科學領域的主要概念“物體的運動可用位置宇立、快慢和方向來描述”踪宠。物體的位置是整個單元的基礎,第二課和第三課屬于物體運動的形式妈嘹,并且第二課是第三課的基礎柳琢。
因此基于單元分析,結合課時計劃,我將1-3課安排為一個課時柬脸,第一課進行單獨講解他去,第二、三課進行整合講解倒堕。
【教材處理】
由于時間緊張灾测,不能按照教材原計劃落實所有教學目標,因此垦巴,根據(jù)三年級復課建議中這三課涉及的三星教學目標進行重點講解媳搪,對此,結合學生的情況與課堂的實際我將這三課教材做了如下的處理:
調整了《運動和位置》這一課探索活動一圖片出示順序骤宣,這樣調整是因為公交車站圖片中隱含了“切換參照物”比較的活動秦爆,需要學生有更高階的理解能力,因此放在最后呈現(xiàn)憔披。授課實際情況中等限,有學生能說到,相對于站臺上的人活逆,公交車在運動精刷,相對于公交車上的人,公交車未運動蔗候,若學生在此不能做切換參照物的表達怒允,課標提示可不做要求。
第一課的探索活動2锈遥、3沒法進行分組實驗與有效的實驗演示纫事,因此將該實驗做了如下調整:將該方位盤置于投影下,用橡皮做位置的轉換所灸,訓練學生用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橡皮在某一時刻的位置丽惶。
《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這一課的探索活動,教材先是讓學生描述過山車等5種物體的運動路線爬立,比較運動路線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演示钾唬,建構直線運送與曲線運動的模型。在復學第一課進行線上學習情況摸排中發(fā)現(xiàn)侠驯,學生對于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認識有一定基礎抡秆,因此,本課的任務是對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的科學概念與科學詞匯的表達進行訓練吟策。
因此本課我是先通過演示實驗儒士,認識可以根據(jù)運動路線不同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在此基礎上檩坚,讓孩子判斷過山車等五種物體的運動形式着撩,以鞏固概念诅福。
【時間安排】
在對教材進行處理后,各環(huán)節(jié)時間安排如下
各時間段安排的教學流程流程如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拖叙,首先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新課氓润,怎么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了解學生的前概念薯鳍,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旺芽,有的學生能夠說到要與其它物體比較,甚至有個別孩子能夠說到辐啄,要找一個參照物,教師板書“與其他物體比較”运嗜,強化認知壶辜。
緊接著進入探索運用環(huán)節(jié),出示圖片担租,請學生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砸民,幾乎所有的學生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在此基礎上奋救,出示蒙古包圖片岭参,請孩子判斷哪些物體在運動,哪些靜止尝艘,并說出判斷的理由演侯,加深問題探索深度,為后續(xù)完整的總結判斷物體靜止還是運動的方法打下基礎背亥。
若孩子在表過程中秒际,存在困難,可提供“和A相比狡汉,B的位置移動了娄徊,所以B是運動的”“和A相比,B的位置沒有移動盾戴,所以B是運動的”的句式幫助學生表達寄锐。
出示公交車站的對比圖,教材上公交車站的圖片是在整蒙古包圖片之前尖啡,這樣調整是因為公交車站圖片中隱含了“切換參照物”比較的活動橄仆,授課實際情況中,有學生能說到可婶,相對于站臺上的人沿癞,公交車在運動,相對于公交車上的人矛渴,公交車未運動椎扬。若學生在此不能做切換參照物的表達惫搏,課標提示可不做要求。
通過逐步深入探索蚕涤,總結并板書完善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的方法筐赔,規(guī)范判斷方法,解決本課難點揖铜。
本課探索活動2和3是“用方向和距離來描述位置”的分組實驗茴丰,但由于目前沒法做分組實驗,該實驗進行演示也不便于學生清楚地看到實驗進行情況天吓,因此贿肩,我將該實驗做了如下調整:將該方位盤置于投影下,用橡皮做位置的轉換龄寞,請學生用“橡皮在明明的XX方向距離X厘米的位置”的句式描述橡皮的位置汰规。在此提示并演示方位盤的擺放要先用指針確定南方,再擺方向盤物邑,使方向盤擺放與教室的實際方位相吻合溜哮。
通過上述活動的訓練,進行總結歸納色解。在此提問學生: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時茂嗓,需要描述他相對另一個物體的什么?所有學生都能說出方向科阎、和距離述吸。
探索活動4是對學生認識水平的一次挑戰(zhàn),如果學生學習有困難锣笨,可以略過刚梭,只完成探索活動1-3就可以了。
呈現(xiàn)拓展環(huán)節(jié)票唆,讓學生畫出故障車的位置朴读,通過該活動逆向構建“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咔鳎”這一科學概念衅金。
由于本單元2旺嬉、3課均屬于物體運動形式的內容合陵,因此我將第二課與第三課進行了融合,設計思路是:通過認識各種物體的運動形式良风,意識到運動方式是可以分類的姨伟,由此銜接根據(jù)運動路線不同惩琉,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具體過程如下夺荒。
聚焦環(huán)節(jié):依次呈現(xiàn)以下圖片瞒渠,請孩子說一說良蒸,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若孩子描述困難可讓孩子用手比劃的方式進行展現(xiàn)伍玖,以了解學生對于各種各樣物體運動的了解情況嫩痰。
探索環(huán)節(jié):展示以下材料,請孩子想辦法讓他動起來窍箍,并依次觀察記錄這些物體的運動形式串纺。該環(huán)節(jié)要進行記錄指導:教師先引導孩子用手比劃的方式描述物體的運動方式,通過對手勢的觀察椰棘,與感受物體的運動形式后纺棺,帶領孩子用線條+箭頭的形式畫出運動方式,實現(xiàn)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邪狞。
通過觀察記錄表五辽,學生便能說出物體運動形式是各種各樣的。
緊接著提問:各種各樣的運動我們可以怎么分類呢外恕?引入到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的認識。呈現(xiàn)軌道與小球乡翅,教師進行實驗演示鳞疲,并讓孩子們用剛才學習過的線條+箭頭的形式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根據(jù)所畫的路線圖蠕蚜,認識物體的運動路線有直線與曲線尚洽,根據(jù)運動路線不同,可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靶累。
呈現(xiàn)過山車等五張圖片腺毫,提問哪些物體在做直線運動?哪些物體在做曲線運動挣柬?在生活化的場景中訓練鞏固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的認識潮酒。
出示小球從桌面飛出的材料,提問:桌旁的桶是為了接住小球用的邪蛔。那么急黎,桶放在哪個位置能接住小球?并請學生在活動手冊上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侧到,學生的反饋如下三種情況勃教,在學生預測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匠抗,對此學生會產(chǎn)生認知沖突故源,引發(fā)學生對物體復合運動路線的思考。
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汞贸,將本單元復課建議中涉及的單元檢測題绳军,摘選出來印机,發(fā)送至班級群,請孩子課后完成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