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體生理及病理生理的認識--氣化論丧荐。
“正”,就是正氣,就自然氣候而言,是指自然氣候的正常變化】“邪”,就是邪氣,就自然氣候而言,是指自然氣候的反常變化宛渐。氣候的反常變化,《七篇》中叫做“勝氣”》碌ⅲ《五運行大論》謂:“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固),勝則地固(裂)合冀。”這就是說,在自然氣候偏勝的情況下,自然就會出現(xiàn)反常而成為災害项贺。前已述及,由于人與天地相應”人體的疾病部位及疾病性質與氣候的反常變化密切相關,那么人體的發(fā)病原因當然也同樣可以用正邪的觀點來認識和分析君躺。《七篇》中有關病因學認識的論述,歸納之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氣相得而和,不相得則病
所謂“氣相得而和”,從病因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自然氣候變化正常,人體能夠與之相應,這就是正常,屬于健康狀態(tài)开缎。這種正常的氣候變化叫“正氣”棕叫。人體的這種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也叫“正氣”。這就是說,在正氣居于主導地位時,人體就健康無病奕删。反之,所謂“不相得則病”,從病因學的角度來說,即自然氣候與季節(jié)不相應俺泣。例如春行秋令,冬行夏令,應溫反涼,應寒反熱等等,就叫做“不相得”。人體不能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也叫做“不相得”,這就是反常完残。這種反常的氣候變化叫“邪氣”,人體的這種不能適應氣候變化的外在表現(xiàn)也叫“邪氣伏钠。這就是說在邪氣偏勝,居于主導地位時,人體就會發(fā)生疾病〗魃瑁《五運行大論》中所謂的:“上下相,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贝润。…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铝宵〈蚓颍…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羟铮…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尊蚁。”均是指此種情況而言侣夷。
(二)高下之理,地勢使然
《七篇》認為,人體的壽夭,亦即體質的強弱,疾病的實虛,與人體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密切相關横朋。《五常政大論》謂:“東南方,陽也百拓。陽者其精降于下琴锭。…西北方,陰也衙传。陰者其精奉于上决帖。”“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天蓖捶〉鼗兀”“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一州之氣,生化壽天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天。”這就是說,在西北地區(qū)的人,比較健康,壽命較長;在東南地區(qū)的人,健康較差,壽命較短刻像。同時,方位畅买、地勢不同,所生的疾病也不相同。這也就是說,《七篇》認為,健康的良否,疾病的發(fā)生,與人所居住的地理環(huán)境密切相關,與人體體質的強弱有關,因為地理環(huán)境不同,氣候條件就不一樣细睡。
(三)根于中者命曰神機,根于外者命曰氣立
《七篇》認為,自然界各種生物的成與敗,盛與衰,一方面取決于自然界的氣候條件,但另一方面更取決于機體本身的內在因素谷羞。《五常政論》謂:“五類盛衰,各隨其氣之所宜,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氣之常也溜徙∨榷校”“根于中者命日神機,神去則機息。根于外者命日氣立,氣止則化絕萌京⊙愀瑁”這里所謂的“中”,即機體的內在因素,亦即內因。這里所謂的“外”,即外在氣候條件,亦即外因知残。只有在外因與內因共同作用的基礎上才能構成正常的生理活動靠瞎。從人體發(fā)病學的角度來理解,亦即外因與內因均可使人發(fā)生疾病。
(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正氣”,此處是指人體生理活動正常求妹》ρ危“邪氣,是指使人發(fā)生疾病的各種致病因素,亦即《七篇》中所謂的“勝氣”≈苹校《素問遺篇·刺法論》謂:“五疫之至皆染易……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父能。”《刺法論》雖然不屬于《七篇》的范圍,但它是《素問》中討論運氣學說的文章,當然也可以反映運氣學說對于病因學的認識净神。論中所謂的“五疫”,指各種傳染病何吝。“染易”,即傳染“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鹃唯“牛”說明傳染病也可能不傳染,原因是人體正氣可以抗邪,因此邪不能傳。這也就是說,人體疾病的發(fā)生雖然可以由于外因,也可以由于內因,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內因是主要的,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坡慌。關于正氣與邪氣,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問題,《內經》其它篇章中論述很多,《素問·評熱病論》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黔酥。”《靈樞百病始生篇》謂:“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洪橘」蛘撸”《靈樞·五變篇》更是反復舉例來說明這個道理。篇中謂:“一時遇風,同時得病,其病各異熄求≡幔…論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礪刀削,材木抡四」耱冢……堅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節(jié)而缺斤斧焉仗谆。夫一木之中堅脆不同,堅者則剛,脆者易傷,況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異耶指巡。夫木之早花先生葉者,遇春霜烈風,則花落而葉萎淑履。久曝大早,則脆木薄皮者,枝條汁少而葉萎。久陰淫雨,則薄皮多汁者皮潰而漉藻雪。卒風暴起,則剛脆之木,枝折機傷秘噪。秋霜疾風,則剛脆之木根搖而葉落。凡此五者,各有所傷,況于人乎勉耀≈讣澹”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雖然一方面提出了“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強調了自然氣候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但是同時又明確提出了“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更強調了人體正氣對于疾病發(fā)生與否的決定作用。這些論述,不但十分明確地說明了正氣與邪氣的相互關系,外因和內因的相互關系,也十分明確地說明了中醫(yī)學在病因學認識上的整體觀這些認識與《七篇》中所述的病因學認識,完全一致便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