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近體詩格律(二)
上一講我們討論了近體詩的基本格式裆蒸。而在它們的平仄、對仗持寄、押韻和節(jié)奏方面萤彩,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我們還是以討論律詩為主由境。
一、關(guān)于平仄的幾個問題
1蓖议、粘對
律詩的平仄有“粘對”的規(guī)則。本聯(lián)內(nèi)要求“對”讥蟆,兩聯(lián)間要求“粘”勒虾。
“對”,就是平對仄瘸彤,仄對平修然,在本聯(lián)內(nèi)出句與對句的平仄是對立的。我們知道质况,律詩有四個基本句型愕宋,可以組成兩副對聯(lián)。五律的兩副對聯(lián)形式是:
(1)仄仄平平仄结榄,平平仄仄平中贝。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臼朗。
七律的兩副對聯(lián)形式是:
(1)平平仄仄平平仄邻寿,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视哑,平平仄仄仄平平绣否。
但當首句入韻時,首聯(lián)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對立的了挡毅。五律首聯(lián)成為:
(1)仄仄仄平平蒜撮,平平仄仄平」虺剩或
(2)平平仄仄平段磨,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聯(lián)成為:
(1)平平仄仄仄平平耗绿,仄仄平平仄仄平薇溃。或
(2)仄仄平平仄仄平缭乘,平平仄仄仄平平沐序。
在這種情況下琉用,首聯(lián)只好不完全“對”了。這是“對”的特殊情況策幼。
“粘”邑时,就是平粘平、仄粘仄特姐,后聯(lián)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聯(lián)對句第二字相一致晶丘。具體是,要求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唐含,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浅浮,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粘對的作用捷枯,是使聲調(diào)多樣化滚秩。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會雷同淮捆。如果不“粘”郁油,前后兩聯(lián)的平仄又會雷同了。
明白了粘對的道理攀痊,可以幫助我們背誦律詩的基本平仄格式桐腌。只要知道了第一句,就可以背誦出全首的平仄格式苟径。
違反了對的規(guī)則叫做“失對”案站;違反了粘的規(guī)則叫做“失粘”。在盛唐律詩格律尚未定型化的時候棘街,有的詩人還有一些不粘的詩嚼吞。如:
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蹬碧。
征蓬出漢塞舱禽,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恩沽,長河落日圓誊稚。
蕭關(guān)逢漢使,都護在居延罗心。
本詩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里伯。到了盛唐以后,失粘的情況就非常罕見了渤闷。
2疾瓮、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準律句”
在五律中,“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飒箭,可以改為“平平仄平仄”狼电;七律是五律的擴展蜒灰,因此“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可以改為“仄仄平平仄平仄”。這種特定格式在律詩中很常見肩碟,以致人們把它稱為“準律句”强窖。如: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削祈。遙憐小兒女翅溺,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鬢濕髓抑,清輝玉臂寒咙崎。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吨拍!”
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褪猛,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密末,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跛璧,把酒話桑麻严里。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追城∩材耄”
杜荀鶴《山中寡婦》:“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座柱。桑柘廢來猶納稅迷帜,田園荒盡尚征苗。時挑野菜和根煮色洞,旋斫生柴帶葉燒戏锹。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yīng)無計避征徭火诸〗跽耄”
林逋《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鮮妍,占斷風(fēng)情向小園置蜀。疏影橫斜水清淺奈搜,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盯荤,粉蝶如知合斷魂馋吗。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秋秤『暝粒”
詩律學(xué)家認為脚翘,“準律句”首字必須用平聲字,不再可平可仄商架。即:五律“中平平仄仄”改為“平平仄平仄”特定句式時堰怨,首字必須用平,七律“中仄中平平仄仄”改為“仄仄平平仄平仄”特定句式時蛇摸,第三字必須用平备图。從古人的作品看,大多數(shù)情況的確如此赶袄。但也有例外揽涮。從上面孟浩然《過故人莊》首句看,首字“故”就是仄聲饿肺。其實就如杜甫《登岳陽樓》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蒋困,今上岳陽樓”,首字“昔”也是仄聲敬辣。李白《聽蜀僧濬彈琴》頸聯(lián)“客心洗流水雪标,遺響入霜鐘”,首字“客”也是仄聲溉跃。今天村刨,“準律句”首字用平還是為詩人們普遍遵行。
3撰茎、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嵌牺,首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龄糊,就算犯了孤平逆粹。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炫惩。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僻弹,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字,也算犯了孤平他嚷。詩人們認為奢方,孤平是律詩的大忌,他們寫律詩都很注意避免犯孤平爸舒。在上面情況下蟋字,如果五言首字、七言第三字確實需要用仄聲字扭勉,那就必須加以補救(見下文拗救)鹊奖。
還有人認為,如果兩個仄聲字夾一個平聲字涂炎,也算孤平忠聚,必須補救设哗。有人還認為如果兩個平聲字夾一個仄聲字,就算孤仄两蟀,也須補救网梢。我們認為,以上觀點在藝術(shù)上沒有什么意義赂毯;設(shè)置太多的清規(guī)戒律不利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战虏,應(yīng)予廢除。
相反党涕,也有人認為今人寫律詩可以不必講究孤平問題烦感。我們認為這種觀點可以作為一家之言。今天詩人們還是普遍主張膛堤,避免孤平是需要遵守的基本規(guī)則手趣。
4、拗救
凡是平仄不符合常格的句子肥荔,稱為拗句绿渣。上面講的那種“平平仄平仄”特定格式(“準律句”),由于被使用很經(jīng)常燕耿,也就不被當成拗句了中符。這里主要討論其它兩種拗句及其補救的辦法。
(1)在“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缸棵,首字用了仄聲舟茶,第三字就必須改用平聲字予以補償谭期,變成“仄平平仄平”堵第,以免犯孤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隧出。這是本句自救踏志,或稱當句自救。如:
張籍·沒蕃故人
前年戍月支胀瞪,城下沒全師针余。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凄诞。
無人收廢帳圆雁,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帆谍,天涯哭此時伪朽。
第四句“平平仄仄平”,首字“死”仄聲拗汛蝙,在第三字用“長”平聲補救烈涮。
(2)在“仄仄平平仄”句式中朴肺,第四字用了仄聲字(甚至第三、第四字都用了仄聲字)坚洽,就必須在對句的第三字改用平聲字作補償戈稿,變?yōu)椤爸胸浦胸曝疲衅狡截破健毖冉ⅰF哐詣t變成“中平中仄中仄仄鞍盗,中仄中平平仄平”。這是對句相救绘雁,或稱隔句相救橡疼。如: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庐舟。
野火燒不盡欣除,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挪略,晴翠接荒城历帚。
又送王孫去,依依滿別情杠娱。
第三句“不”字仄聲拗挽牢,第四句“吹”平聲救。
陸游·夜泊水村
腰間羽箭久凋零摊求,太息燕然未勒銘禽拔。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室叉?
一身報國有萬死睹栖,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茧痕,臥聞新雁落寒汀野来。
第五句“有萬”兩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踪旷,“無”字既是本句自救曼氛,又是對句相救。這是(1)令野、(2)兩種拗救結(jié)合舀患。
5、所謂“一三五不論气破,二四六分明”
這句話是為了讓初學(xué)者容易記住七律的平仄而總結(jié)出來的口訣聊浅。意思是,第一、第三狗超、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弹澎,第二、第四努咐、第六字的平仄必須分明苦蒿。至于第七字,自然是要求分明的渗稍。就五律來說佩迟,這句口訣就應(yīng)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竿屹”ㄇ浚”這兩句口訣對初學(xué)者有一定幫助,但也容易引起一些誤會拱燃,因為它不完全符合事實秉溉。因此要注意以下情況。
“一三五不論”不包括三種情況:
一是五言“平平仄仄平”首字碗誉、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不能不論召嘶,如果用仄聲字,就會犯孤平哮缺。
二是不包括五言“平平仄平仄”弄跌、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這種特定句式(準律句)。
三是不能造成句末“三連平”或“三連仄”尝苇,否則就成了拗句铛只。“三連仄”還能在對句拗救糠溜,如上面舉例的陸游《夜泊水村》淳玩。至于“三連平”,那是古風(fēng)專用的形式诵冒,律詩是不能用的凯肋。
“二四六分明”也須注意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不包括五言“平平仄平仄”谊惭、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特定句式(準律句)汽馋。
二是五言“仄仄平平仄”如果換成“仄仄平仄仄”,那對句第三字改為平聲字就可以了圈盔。這是第二種拗救豹芯。如上舉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頷聯(lián)。七言類推驱敲。如上舉的陸游《夜泊水村》頸聯(lián)铁蹈。
我們回頭再看看律詩的基本格式,凡是五言第一众眨、三字握牧,七言第一容诬、三、五字字外沒有加圈的沿腰,就是不能“不論”的览徒。
二、關(guān)于對仗的幾個問題
1颂龙、字面相對
我們知道习蓬,對仗的基本規(guī)則是“詞性相同,平仄相反”措嵌。同時也要知道躲叼,律詩對仗是不能同字相對的。所謂“字面相對”指企巢,只要求字面相對仗枫慷,不要求語法結(jié)構(gòu)相同。如李商隱《安定城樓》頸聯(lián):“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浪规,欲廻天地入扁舟流礁。”出句“白發(fā)”不是“歸”的直接賓語罗丰,“歸白發(fā)”等于“白發(fā)歸”神帅;對句“扁舟”則是“入”的直接賓語。又如蘇軾《有美堂暴雨》頷聯(lián):“天外黑風(fēng)吹海立萌抵,浙東飛雨過江來找御。”出句“吹海立”是兼語式绍填;對句“過江來”則是連動式霎桅。
連綿字一般只能與連綿字相對,而且詞性相同的連綿字才能相對讨永。如名詞連綿字蛺蝶滔驶、蜻蜓,形容詞連綿字逶迤卿闹、磅礴揭糕,動詞連綿字躊躇、踴躍锻霎,等著角。
2、工對
所謂“工對”旋恼,就是出句與對句的句式結(jié)構(gòu)完全一致吏口,相對位置上的字詞不僅詞類相同,而且義類一致。古人對詞的分類跟今人不完全相同产徊。詩的對仗中昂勒,古人對動詞、形容詞的分類比較粗疏舟铜,而對名詞的分類卻很細致叁怪。比如,依照傳統(tǒng)深滚,名詞還可以細分為以下一些小類:
(1)天文(日月風(fēng)云等)(2)時令(年節(jié)朝夕等)(3)地理(山水江河等)(4)宮室(樓臺門戶等)(5)器物(刀劍杯盤等)(6)衣飾(衣冠巾帶等)(7)飲食(茶酒餐飯等)(8)文具(筆墨紙硯等)(9)文學(xué)(詩賦書畫等)(10)草木(草木桃杏等)(11)鳥獸蟲魚(麟鳳龜龍等)(12)形體(身心手足等)(13)人事(道德才情等)(14)人倫(父子兄弟等)
關(guān)于名詞小類的分法奕谭,還有其它說法。如還有干支類(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痴荐、代名類(我余吾予爾汝他己自相子君誰何等)血柳、人名類、地名類生兆,等难捌。
工對舉例:
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鸦难。(駱賓王《在獄詠蟬》)
少婦今春意根吁,良人昨夜情。(沈佺期《雜詩》)
山隨平野闊合蔽,江入大荒流击敌。(李白《渡荊門送別》)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拴事。(王維《終南山》)
盤飧市遠無兼味沃斤,樽酒家貧只舊醅。(杜甫《客至》)
溪云初起日沉閣刃宵,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衡瓶。(許渾《咸陽城東樓》)
現(xiàn)代生活與古代已經(jīng)有了極大不同,詞性分類也有了若干變化牲证,因此今人可以有與古人不同的分法哮针,這是很自然的。大家可以共同探討坦袍。
近體詩對仗往往使用鄰類的詞語十厢,稱為“鄰對”。所謂“鄰類”键闺,指意義范疇比較接近的類別寿烟,比如天文與時令澈驼、天文與地理辛燥、地理與宮室、動物與植物、衣飾與器物挎塌、器物與文具徘六、形體與人事、人倫與代名榴都、人名與地名待锈,甚至某些動詞與形容詞,等嘴高。這樣的對仗也算工對竿音。如: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拴驮。(李白《渡荊門送別》)
感時花濺淚春瞬,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大漠孤煙直套啤,長河落日圓宽气。(王維(《使至塞上》))
驚風(fēng)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霹靂墻潜沦。(柳宗元《登柳州城樓》)
江上小堂巢翡翠萄涯,苑邊高冢臥麒麟。(杜甫《曲江》)
曉鏡但愁云鬢改唆鸡,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涝影。(李商隱《無題》)
句中自對而又兩句相對,算是工對争占。如“國破山河在袄琳,城春草木深∪颊В”山與河是地理唆樊,草與木是植物,對得已經(jīng)工整了刻蟹,于是地理對草木也算工整了逗旁。
對仗以反對為優(yōu)(工),正對為劣(拙)舆瘪。所謂“正”片效、“反”指詞義。如“野火燒不盡英古,春風(fēng)吹又生淀衣。”就是反對召调,確實對得很好膨桥。講“反對為工”是強調(diào)詞義差異蛮浑,出句與對句意思差異。因為這樣可以增強藝術(shù)性只嚣,豐富詩句的含義沮稚。不能要求上下句每一個詞和詞組都是反義詞,但要避免用同義詞册舞。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蕴掏,蓬門今始為君開〉骶ǎ”“緣”與“為”是同義詞盛杰,但它們是虛詞(介詞),所以不算缺點藐石。再說一首詩中偶爾用一對同義詞饶唤,還不一定就算有毛病,但多用就不好了贯钩。出句與對句基本或完全同義募狂,叫做“合掌”,更是詩家大忌角雷。
3祸穷、寬對
一聯(lián)中詞性對得不那么工整,或詞組對得不那么工整勺三,稱為寬對雷滚。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頸聯(lián):“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吗坚∑碓叮”前面“三山”與“二水”、“半落”與“中分”都對得很工整商源。后面雖然“青天”可對“白鷺”车份,但方位詞“外”不能與名詞“洲”相對;何況白鷺洲是個地名牡彻,更不能與“青天外”相對扫沼。此聯(lián)可說是半對半不對,算寬對庄吼。再如杜甫《月夜》頷聯(lián)“遙憐小兒女缎除,未解憶長安∽苎埃”也類似器罐。
形式服從于內(nèi)容,詩人不應(yīng)該為了追求工對而損害思想內(nèi)容渐行。如果能用工對當然好轰坊,但要貼切自然铸董,不能刻意雕琢,否則就會流于纖巧衰倦。如果用寬對能更好地表達思想內(nèi)容袒炉,那就用寬對旁理,個別情況下甚至不惜用半對半不對的寬對樊零。
4、借對
也稱“假對”孽文。一個詞有兩個意義驻襟,詩人在詩中用的是甲義,但同時借用它的乙義來與另一個詞相對芋哭,稱為借對沉衣。如杜甫《江曲》頷聯(lián)“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减牺,古代八尺為“尋”豌习,兩尋為“常”拔疚,所以借用來與數(shù)目字“七十”相對肥隆。又如劉禹錫《西塞山懷古》頷聯(lián)“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稚失,詩里“石頭”指地名“石頭城”即金陵栋艳,但這里借用其字面義來與“江底”相對。
有的借對是借聲音句各。借音多見于顏色對吸占,如杜甫《恨別》頸聯(lián)“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凿宾,借“清”音為“青”與“白”對矾屯。又如李商隱《錦瑟》頸聯(lián)“滄海月明珠有淚,藍天日暖玉生煙”初厚,借“滄”音為“蒼”與“藍”對问拘。
5、流水對
一般的對仗是平行的兩句話惧所,各有獨立性骤坐。而流水對的對仗是,一句話分為兩句說下愈,是一個整體纽绍,兩句話各自獨立就意義不完整,或沒有意義势似。如杜甫《聞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末聯(lián)“即從巴峽穿巫峽拌夏,便下襄陽向洛陽”僧著。又如白居易《鸚鵡》頸聯(lián)“人憐巧語情雖重趋翻,鳥憶高飛意不同屋群。”
6痕惋、交錯對
又稱錯落對站故,古稱“蹉對”皆怕。一聯(lián)中出句的詞語與對句的詞語本可相對,但不是在同一個位置而是錯開西篓,稱為交錯對愈腾。如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頷聯(lián)“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岂津,出句“柴門”與對句“暮蟬”本可相對虱黄,但“柴門外”是名詞加方位詞結(jié)構(gòu),“聽暮蟬”是動賓結(jié)構(gòu)吮成,不符合規(guī)則橱乱。于是就利用交錯對的形式來補救。又如杜甫《長江》(二首之一)首聯(lián)“眾水會涪萬粱甫,瞿塘爭一門”泳叠,“眾水”本應(yīng)與“一門”相對,“涪萬”應(yīng)與“瞿塘”相對魔种,但如果把“一門”與“瞿塘”對換析二,意義就不清了。所以只能如此安排节预。交錯對一般是在詞語對仗安排與格律發(fā)生矛盾時叶摄,才予采用以作補救的。
三安拟、關(guān)于押韻的幾個問題
1蛤吓、寬韻和窄韻、險韻糠赦、中韻
韻目字數(shù)多的稱寬韻会傲,韻目字數(shù)少的稱窄韻,還有些韻母字數(shù)更少拙泽,稱為“險韻”淌山,介于寬韻與窄韻之間的,稱為中韻顾瞻。平水韻的平聲韻30個韻目中泼疑,寬韻有8個:東、支荷荤、虞退渗、真移稳、先、陽会油、庚个粱、尤,窄韻有7個:微翻翩、文都许、刪、青体斩、蒸梭稚、覃颖低、鹽絮吵,險韻4個:江、佳忱屑、肴蹬敲、咸,其余11個韻為中韻:東莺戒、魚伴嗡、齊、灰从铲、元瘪校、寒、蕭名段、豪阱扬、歌、麻伸辟、侵麻惶。窄韻的詩比較少見,險韻的詩更少信夫。有些韻窃蹋,如微韻、刪韻静稻、侵韻警没,字數(shù)雖然不多,但是比較合用振湾,詩人們也很喜歡用它們杀迹。
2、鄰韻和鄰韻通押
在一百零六個韻目中恰梢,有些韻聲調(diào)比較接近佛南,稱為鄰韻梗掰。
鄰韻在古體詩中,一般可以通押嗅回。在近體詩中及穗,由于首句是否押韻是自由的,因此首句的韻腳也不太嚴格绵载,用鄰韻也行埂陆。這種首句用鄰韻的風(fēng)氣到晚唐相當普遍,到宋代更是成為時尚娃豹。如:杜牧《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焚虱,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懂版,牧童遙指杏花村鹃栽。”又如林逋七律《山園小梅》(見上舉)躯畴。這兩首詩都用十三元韻民鼓,但《清明》首句韻腳卻用十二文的“紛”,《山園小梅》首句韻腳卻用下一先的“妍”蓬抄。
今天人們寫律詩丰嘉,只要朗誦起來和諧,應(yīng)當可以更靈活地使用鄰韻通押嚷缭。
這里將平聲的鄰韻關(guān)系開列如下饮亏。
東冬江陽支微齊魚虞佳灰真文元(一部分)寒刪先元(一部分)
蕭肴豪庚青覃鹽咸
另有歌、麻阅爽、蒸路幸、尤、侵五個韻目無鄰韻优床。也有學(xué)者把蒸韻與庚青歸并為鄰韻劝赔。
四、關(guān)于節(jié)奏問題
近體詩具有很顯著的音樂性胆敞,主要體現(xiàn)在平仄和節(jié)奏上着帽。第二講我們在介紹近體詩節(jié)奏形式時,用“音步”予以簡要說明移层。并指出節(jié)奏指的是詩的音樂性仍翰,而非指詩的句式和詞法。這里還有必要再作一些討論观话。
1予借、音步與節(jié)奏點。
漢語的字都含元音,因此一字一音節(jié)灵迫。兩個字為一組連續(xù)讀秦叛,就組成雙音步;一個字單讀瀑粥,就是單音步挣跋。雙音步的后一個字是節(jié)奏點;單音步的單字自身就是節(jié)奏點狞换。節(jié)奏點在吟誦時避咆,可以把語音適當拉長,或有語氣上小小的停頓修噪。
五言詩節(jié)奏為二一二查库,或二二一;七言詩在五言詩的前面加一個雙音步黄琼,為二二一二樊销,或二二二一。如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節(jié)奏:日暮-蒼山-遠适荣,天寒-白屋-貧现柠。柴門-聞-犬吠院领,風(fēng)雪-夜歸-人弛矛。又如杜牧《赤壁》節(jié)奏: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比然。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丈氓,銅雀-春深-鎖-二喬。
五言和七言的后三字强法,不論節(jié)奏是一二還是二一万俗,它們結(jié)合都比較緊密,吟讀時有時就是三字連讀饮怯。上舉“風(fēng)雪夜歸人”的后三字尤為明顯闰歪。
2、近體詩的節(jié)奏與句式的關(guān)系蓖墅。
大多數(shù)近體詩的節(jié)奏與句式是一致的库倘,但有的不一致。
五言詩的一般句式是二三论矾,細分可以是二一二或二二一教翩。七言詩的一般句式是四三,其中四又可細分為二二三贪壳,同樣可細分為二一二或二二一饱亿。對照上文講的節(jié)奏,可以看出節(jié)奏與句式是一致的。
但是我們知道彪笼,句中的詞有單音詞钻注、雙音詞,還有多音詞配猫。多音詞就會跨兩個節(jié)奏單位队寇。如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相見時難”從詞義看章姓,是三一結(jié)構(gòu)佳遣,而非二二結(jié)構(gòu),這與七言詩的節(jié)奏是不同的凡伊。不過零渐,由于它符合七言句式初分的四三結(jié)構(gòu),吟讀起來只是相當于七言詩節(jié)奏的二二連起來讀系忙,并未給人產(chǎn)生不和諧之感诵盼。再如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二十四”是多音詞银还,詞義也跨兩個節(jié)奏單位风宁,但“二十四橋”是結(jié)構(gòu)緊密的詞組,句式大結(jié)構(gòu)為四三蛹疯,讀起來也和上例一樣戒财,是和諧的。
當然捺弦,不論五言還是七言饮寞,句式結(jié)構(gòu)都要照顧到節(jié)奏要求,而不能隨意安排列吼。舉一個反例幽崩,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王勃《滕王閣序》)的句式為二一二二,節(jié)奏亦然寞钥,它不符合近體詩的句式結(jié)構(gòu)和節(jié)奏要求慌申,因此它不是近體詩詩句。假如硬讀成“落霞-與孤-鶩齊飛”或“落霞與孤-鶩齊飛”理郑,恐怕就會不知所云了蹄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