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演說家”的舞臺上黃莉和大家分享關于自己家庭的一些事。她提到自己在11歲時第一次目睹家暴刘陶,看到爸爸打媽媽的時候她很害怕胳赌。而她媽媽后來的做法給她造成了更大的心理陰影,那就是她媽媽又把情緒發(fā)泄到了她的身上匙隔,采用的也是打罵的方式疑苫。面對這種情況她不知道該怎么辦,唯一能做的就是忍受纷责,極力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逃離這個家庭捍掺。她19歲就去北京工作了,看似的的確確離開了這個家庭再膳,但是這個家庭帶給她的傷害并沒有因為她離開而減少挺勿。
由于在最脆弱的年紀經歷了暴力,致使她不懂得反抗喂柒,慢慢她形成了凡事都忍耐的性格不瓶,慣性思維促使她對待以后的朋友禾嫉、戀人等親密關系也保持這樣一種個性,逐漸的她發(fā)現(xiàn)自己凡事都忍耐別人蚊丐,但是并沒有得到別人的愛和尊重熙参,反而換來更大的傷害。
黃莉這種性格的形成麦备,在很多經歷家庭暴力的孩子身上都有體現(xiàn)孽椰,他們因為當時年紀小做不了反抗,后來慢慢的也就學不會反抗凛篙,學會的只是一味的順從黍匾。這其實就像那個木樁綁象的故事,在象很小的時候就用繩子綁住它的腳鞋诗,然后繩子另一頭綁在樹樁上膀捷,象很小沒有能力掙脫開繩索,久而久之它就認為自己掙脫不掉削彬,即使當它長成完全可以掙脫繩索的大象時全庸,它也不會這么做,仍然乖乖的在這有限的范圍內活動融痛。其實象認為掙脫不開繩索的想法就和遭受家暴后那些孩子擺脫不了心理恐懼一樣壶笼,跳躍不出心理防線是最可怕的。
眾所周知雁刷,在家庭暴力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覆劈,因為作為單純的孩子他并沒有犯任何錯誤,但是在這些孩子內心是這么想的嗎沛励。很多經歷了家庭暴力的孩子都不這么認為责语,至少在他們還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情況下不這么認為。很多孩子會把暴力行為歸結為自己的錯目派。當父母吵架時很多孩子都會大哭坤候,他們有這一舉動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對于這樣的氣氛感到壓抑害怕,還有一部分就是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所以才導致父母吵架企蹭。
不管父母之間相處模式是輕快愉悅還是針鋒相對白筹,孩子內心都有代入情節(jié)。而如果家庭中發(fā)生暴力事件谅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徒河。并且這種壓力的形成很有可能一輩子都難以消除。就像黃莉說的身體上的傷痕會消失送漠,但是暴力對心理的陰影會伴隨一生顽照。在她38歲,本該養(yǎng)成豁達心境的年紀仍然談到這些悲痛不已闽寡,可以想象家庭暴力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代兵,而她也是在經過了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治療的情況下才有勇氣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纵穿,而那些經歷過家庭暴力但是沒有得到良好心理疏導的人,從孩子到成人這個漫長成長過程中又得經歷怎樣的心路歷程奢人。站到臺上的有黃莉一個經歷家暴并且反家暴的人,而在臺下不知道又有多少正在經受或者目睹家暴但是沒有能力擺脫的孩子淆院。
就像演講最后那句“有暴力發(fā)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現(xiàn)場何乎,哪怕這個地方叫做家庭”。
黃莉最后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拍成了電影《迷失》土辩,在之后接受采訪中被問“作為過來人支救,您對正在遭受暴力的人有什么建議”。
她說:以前只懂得壓抑不表達拷淘,現(xiàn)在的我不會再讓自己受到一點委屈各墨。要學會愛自己,趕快離開這種暴力的環(huán)境和關系启涯,每一個人都值得生活在一個被愛的環(huán)境中贬堵,而不是生活在一個被暴力的環(huán)境中,哪怕這個施暴的人在動手后第二天說愛你结洼,那個愛也是虛偽的黎做,扭曲的,不是真正健康的愛松忍,只是一種控制的手段蒸殿,為了不讓你離開。
在暴力的關系中陷得越深鸣峭,待的時間越長宏所,只會有越來越強的無力感,所以要看透施暴的本質摊溶,要堅定信心爬骤,利用《反家暴法》和一切資源,堅定地離開更扁。為什么不把生命用在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情上盖腕,而要消耗在人渣身上呢?你值得擁有真正溫暖的愛和美好的人生浓镜,無論你是誰溃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