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是宋代以來整個理學傳統(tǒng)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稳吮,他是以儒缎谷、釋、道三家為典范的中國古典文化的綜合。那么列林,陽明心學究竟在中國傳統(tǒng)古典思想的整個脈絡當中處于一個怎樣的地位瑞你?如何走近王陽明,將他還原成一個有血有肉希痴、有思想者甲、有情感的歷史人物呢?今日我們一起來看浙江大學董平教授解讀陽明心學的“真精神”砌创。
王陽明繪像
一虏缸、勿變當代“雞湯”:陽明心學研究中的解構(gòu)傾向
問:目前陽明心學在社會上的關(guān)注度有所增加,但是也存在一類趨向心靈雞湯化的對陽明心學的理解嫩实,或者是帶著功利的目的來研究陽明心學刽辙,您對這樣的情況怎么看?
董平:陽明心學當前研究狀況的參差不齊甲献,作為一種現(xiàn)象是存在的宰缤,我想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整個中國的古典文化傳承晃洒,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慨灭,多多少少是有斷層的,當我們現(xiàn)在重新回過頭去锥累,試圖重新接續(xù)這個古典傳統(tǒng)的時候缘挑,實際上我們面臨著各種困難。
首先桶略,舉例來講语淘,比如陽明先生的心學,實際上它是宋代以來整個理學傳統(tǒng)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际歼。我們現(xiàn)在對于整個理學傳統(tǒng)不甚了解惶翻,突然進入王陽明,首先吸引我們的可能會是陽明先生的傳奇人生鹅心,他那些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吕粗,并且伴隨著這些傳奇故事,總是有許多讓我們覺得神秘旭愧、玄妙的東西颅筋,而那些東西很吸引人。如果只是就陽明來講陽明输枯,那么我們可能會過多地去關(guān)注他的一些神秘的议泵、玄妙的東西,并且把那些東西桃熄,經(jīng)過我們今人的理解先口,進一步把它神秘化。
我們今天關(guān)于陽明學的研究,首先需要避免把它神秘化碉京,更應該避免把陽明先生這個人本身神秘化厢汹,而應該把他還原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血有肉谐宙、有思想烫葬、有情感的真實的歷史人物,并且把他放回到我們古典思想的整個脈絡當中去卧惜。只有這樣厘灼,我們才有可能真正領(lǐng)會到陽明先生心學的真精神,才有可能真正對我們今日民眾的日常生活有益咽瓷。
第二设凹,陽明先生的思想是非常寬泛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茅姜,他是以儒闪朱、釋、道三家為典范的中國古典文化的綜合钻洒。在他的思想形成過程中奋姿,他的的確確吸納了佛教、道教的元素素标,還有別的不同思想形態(tài)的合理元素称诗,包括二程、朱熹的理學思想在內(nèi)头遭,最后整合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寓免,也就是我們今天一般所說的陽明心學。
可是現(xiàn)在同樣也有一個情況计维,當我們在研究中關(guān)注到這些情況的時候袜香,很可能覺得佛教、道教的東西很吸引人鲫惶,有的人甚至認為佛教蜈首、道教的東西在陽明心學的思想核心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甚至不把陽明先生當儒家看欠母,這顯然并不符合陽明學說的基本面貌欢策。所以在研究陽明心學的時候,我個人仍然比較提倡把陽明先生的思想就作為一個整體來看赏淌,不要再過多解構(gòu)猬腰。因為經(jīng)過解構(gòu),很可能陽明心學也就失掉它自身原有的完整性了猜敢。
至于“心靈雞湯”的問題,我是這樣看,如果我們能正面地來看待“雞湯”缩擂,也沒什么不好鼠冕,“雞湯”補身,“心靈雞湯”應該“補心”胯盯。但是如果只把王陽明心學理解成所謂的“心靈雞湯”懈费,那么事實上就不僅會喪失陽明先生思想的真正精髓,并且還會導致理解上的片面化博脑。會有一種誤讀憎乙,或者誤導。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類似于“雞湯”的東西叉趣,多少帶有某些個人的片面理解泞边,而把它當作是陽明先生的思想,或者是心學思想的精髓疗杉,然后傳達給大眾阵谚,這是有問題的。
王陽明《傳習錄》
二烟具、道在何處梢什?陽明“心”說與朱熹“性”說
問:您覺得以心學為代表的王陽明先生的思想體系,在整個儒家思想文化里面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朝聋?
董平:這個話題要講的話嗡午,是個很長的故事。我們今天實際上有許多歷史所形成的冀痕,或者我們在傳遞的過程當中荔睹,往往是口耳相傳所形成的一些印象。比如我們今天講儒家金度,儒家究竟是干什么的应媚?它究竟在提倡一些什么東西?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忠君愛國”猜极、“忠孝節(jié)義”等等中姜,但這些東西是不是先秦孔孟所提倡的?是不是儒家思想的全部跟伏?恐怕都是大問題丢胚。毫無疑問,儒家思想當中容納了這些思想受扳,但是它并不是儒家思想的全部携龟。
從儒家思想的整體上來講,我同樣把孔子勘高、孟子都看作是儒家思想傳統(tǒng)當中的一個傳遞者峡蟋。當然坟桅,通常都說孔子是儒家的創(chuàng)立者,我一般也并不反對蕊蝗。但問題是仅乓,孔子說自己是“述而不作”。如果我們往前看蓬戚,那么在儒家思想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禮樂文明夸楣,卻的的確確是在周代形成的∽愉觯孔子說“吾從周”豫喧,就表明他是周代禮樂文明制度的信奉者,是禮樂文明精神的體現(xiàn)者幢泼,是在一個特定時代當中這一文明精神的闡述者紧显、傳遞者。傳述之功其實很偉大旭绒,正是在傳述當中鸟妙,我們才形成“傳統(tǒng)”。
從大的方面說挥吵,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關(guān)注人的存在重父。人的存在首先是個體的,如何使個體能夠獲得更為良好的生存忽匈,是儒家最為切要的一個核心問題房午;但個體是在群體當中的,群體是個體的集群丹允,所以如何使群體能夠在天地之間獲得更為良好的生存郭厌,同樣成為儒家關(guān)心的重大問題。什么叫做良好的生存雕蔽?如果理論一點來講折柠,就是個體人的生命本質(zhì)、他的現(xiàn)實生存狀態(tài)批狐,包括所謂物質(zhì)的與精神的扇售,這些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地融合統(tǒng)一到一起,從而體現(xiàn)我們生命自身存在的完整性嚣艇,尤其是生命存在本身的意義與價值承冰。所以從整個社會共同體的公共層面來講,儒家真正所關(guān)心的是社會的公共制度建設食零,以形成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困乒;從個體的生存方面來說,它關(guān)心的是個體心身秩序的完整建立贰谣。個體的心身秩序與社會共同體的公共秩序娜搂,這兩者顯然是不能相互違離的迁霎,正因為如此,個體就有修身問題百宇,而就社會公共制度來說欧引,就有制度是否合理的問題,合理的制度是能夠確保個體人格完整統(tǒng)一的有序表達的恳谎,并且是能夠為共同體中的個體提供良好的生存保障的。
中國自身的文化是在歷史的傳遞過程中不斷豐富憋肖、不斷發(fā)展因痛、不斷吸納新因素而自我更新的。但是并不是說它從來沒出現(xiàn)過問題岸更。就歷史來講鸵膏,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實際上就對儒學造成了強力挑戰(zhàn)怎炊。
大家都知道谭企,經(jīng)過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已經(jīng)完全融入了中國的文化體系评肆,并且獲得了它自身的獨特地位债查,到隋、唐時期瓜挽,又達到了那樣一種巔峰狀態(tài)盹廷,正是佛教的繁榮,使部分儒家知識分子感到了儒學所面臨的危機久橙。最早具有這種危機意識的應該是韓愈俄占,他已經(jīng)察覺到了佛教的過度發(fā)展可能潛藏著中國自身文化傳統(tǒng)斷裂的危險性。也正是韓愈開始提出儒學的“道統(tǒng)”問題淆衷,試圖重新追回孔孟之道缸榄。“道統(tǒng)”的提出祝拯,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中國文化的本根意識或說是“主體性”的重新覺醒甚带。正是在這個意思上,我把宋代以后我們通常叫做“理學”的東西鹿驼,把它看成是一個整體的思想文化運動欲低,或者哲學文化運動,這個運動的起點實際上是應從唐代的韓愈算起的畜晰。面對佛教的繁榮砾莱,韓愈提出的是一種對抗性策略,而這個對抗性策略凄鼻,實際上是被實踐過的腊瑟。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聚假,韓愈應該是去世在公元824年,他去世20多年之后闰非,也就是到了公元845年膘格,唐武宗會昌五年,有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滅佛運動财松,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瘪贱,這次滅佛運動就是對于韓愈所提出的對待佛教三大策略的一種實踐——“火其書,廬其居辆毡,人其人”菜秦。但實踐表明,這種“簡單粗暴”的對抗策略并無成效舶掖。所以進入北宋之后球昨,以周敦頤等“北宋五子”為典范的一批知識分子,他們接過了韓愈關(guān)于“道統(tǒng)”的問題意識眨攘,但摒棄了他的那種對抗性策略主慰,而是深入佛學內(nèi)部,取其精髓鲫售,重新詮釋共螺。正是這一重新詮釋,實際上導致了先秦儒學理論面貌的全新改變龟虎,是即為宋代理學璃谨。
因此我一直認為,理學實際上原本就是為對治佛教這一外來文化而發(fā)生的一次哲學文化運動鲤妥,但其根本目的則是儒學的重建佳吞。這一重建同樣歸結(jié)為兩大秩序的重建:一是社會生活的公共秩序,二是個體日常生活的心身秩序棉安。因理學的目的原為對治佛教而實現(xiàn)儒學在宋代的時代更新底扳,因此吸納佛教、道教的元素贡耽,所謂“取其精髓”衷模,就是題中應有之義,所以理學原本就在一個更加寬泛的思想視域之內(nèi)蒲赂,吸納了不同思想形態(tài)的核心要素阱冶,它原本就是整合的。這一經(jīng)過整合的理學滥嘴,它的實質(zhì)是什么木蹬?是儒、道若皱,還是佛镊叁?當然是儒尘颓,因為先秦孔孟儒學的基本觀念、概念晦譬、理念是統(tǒng)攝其他不同思想的基礎疤苹,雖然表達形式有所不同,但正因此而導致了先秦儒學基本面貌的時代更新敛腌,所以我們通常也稱之為“新儒學”卧土。如果宋代以來的理學,我們一般意義上講的理學像樊,仍然是儒學夸溶,這就代表著儒學歷史發(fā)展過程當中的一個新形態(tài)、新發(fā)展凶硅,既然是新形態(tài)和新發(fā)展,它發(fā)展的樣式可以有不同扫皱,這就有路足绅,實際上還有浙東學派,以呂祖謙他們?yōu)榇淼牧硗庖慌珊裕彝ǔJ前堰@三家氢妈,即朱熹、陸九淵段多、呂祖謙首量,看作是宋代以來理學運動所達成的三種思想形態(tài),因為他們這三種不同的形態(tài)进苍,解決了一個問題加缘,或者說對同一個問題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朱熹觉啊、陸九淵拣宏、呂祖謙都回答了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道存在于什么地方杠人?對于道的自身存在境域的不同回答勋乾,導致了三種不同的理論形態(tài),或者說思想體系嗡善。
從這個意思上面來講辑莫,陽明心學實際上就是宋代以來整個新儒學思想體系當中的一種形態(tài)。我們通常講“程朱罩引、陸王”之辨各吨,好像要把他們對立起來,其實是不對的蜒程。盡管他們的思想各有不同绅你,但正是代表了對先秦儒學重新建構(gòu)的不同方式伺帘,就他們自己的思想而言,都能自成體系忌锯,因此對立的想法我個人覺得是不可取的伪嫁。既要真正了解他們之間的“同”,更要真正理解他們之間的“異”偶垮,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真正領(lǐng)會他們各自不同的思想要義张咳。
就王陽明來說,他和朱熹的差別是什么似舵?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按照朱熹的觀點脚猾,我們?nèi)说谋举|(zhì),跟最高的砚哗、本原的龙助、絕對的、永恒的蛛芥、真實的那個“實在者”——也就是“天道”提鸟,是同一的。王陽明也同樣承認這一點仅淑。只不過在朱熹那里称勋,這種同一性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者,朱熹認為是“性”涯竟;而在王陽明那里赡鲜,則是“心”。在朱熹那里庐船,“性”原是靜而不動的银酬,“心”則與人作為現(xiàn)象的形而下的層面相關(guān)聯(lián),所以“性”向“心”的開展筐钟,中間便有許多曲折捡硅。而在王陽明那里,“心”原本就是活潑潑的盗棵,是動而靜壮韭、靜而動的,是常覺常照的纹因,所以就人的現(xiàn)實生存來講喷屋,他的最高任務,就是要確保自己的“本心”能夠按照它自己的本來真實樣子來呈現(xiàn)到日常生活當中瞭恰,這就叫做“致良知”屯曹、“知行合一”。可是在朱熹那里恶耽,這件事做起來卻比較費勁密任。朱熹認為“性”本身原是靜的,正因為它是靜的偷俭,所以要使它動起來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之中浪讳,就需要有一種“能動”的東西,這就是“心”涌萤⊙妥瘢“心”之所以會動,是因為它總是能夠“感于物而動”负溪,所以朱熹認為透揣,“人心”原來是個危險的東西,因為它總是“感于物而動”的川抡,那么難道我們都能夠確狈妫“人心”之動,在任何情況崖堤、任何境遇之下拆祈,都能夠保證它動得恰到好處、都能夠成為“性”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么倘感?所以要使人心之動能夠成為“性”的現(xiàn)實表達,就需要“存天理咙咽,去人欲”老玛,使“人心”不斷地實現(xiàn)它自身的純粹化,還原為“道心”钧敞,以至于純粹天理用事蜡豹。你能說朱熹講得不對嗎?我看并沒有錯啊溉苛。
但按照陽明先生的觀點镜廉,事情卻不需要那么復雜∮拚剑“心”只是一個娇唯,心就是性,性就是天寂玲,天就是道塔插,所以說“心即理”。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拓哟,本來就是“先天”想许、“后天”統(tǒng)一的個體,只要自覺地實現(xiàn)“心即理”的內(nèi)在體認,主動地流纹、自覺地把自己的本心建立起來糜烹,并且在生活的實踐過程中把這一本心具體地表達出來,我們就走在實現(xiàn)圣人境界的道路上漱凝,這就叫做“知行合一”疮蹦,就叫做“致良知”,你看是不是更加簡單碉哑、直捷挚币?那你說他錯嗎?我看當然也不錯扣典。朱熹與王陽明的不同妆毕,不是學術(shù)根本目的上的不同,而是思維路向與實踐方式上的不同贮尖。
朱熹的思想從南宋以后笛粘,直到陽明心學誕生之前,一直是思想界的主流形式湿硝,傳播面是非常寬泛的薪前。正是在這樣一種思想格局當中,陽明先生以他十分廣泛的生活經(jīng)驗與思想經(jīng)驗為基礎关斜,獨辟蹊徑示括,再次實現(xiàn)了儒學思想體系的更新,這個功勞當然很大痢畜,他的的確確改變了明代中葉之后整個中國思想發(fā)展的基本格局垛膝。這就是陽明先生的思想,或者說陽明心學在整個儒家發(fā)展歷史當中的重要地位丁稀。
三吼拥、“心外無物”是生命最宏大的境界, “主觀唯心主義”的說法是個誤會
問:學習陽明先生的心學线衫,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凿可,教人關(guān)注內(nèi)心、關(guān)注自我授账,那這個跟個人主義有沒有關(guān)系枯跑?如何防止我們走入誤區(qū)疲憋?
董平:這個問題很有趣砸狞,可能有人會把“關(guān)注內(nèi)心”、“關(guān)注自我”理解為個人主義盐捷,我還真沒這么想過棘捣。我先提一個問題辜腺,在大家所理解的一般意義上休建,一個只“關(guān)注自我”的人,他是“心外有物”還是“心外無物”评疗?如果我是一個利己主義者测砂,是一個個人主義者,那么顯然我只關(guān)心我自己百匆,那你是在我心外還是在我心內(nèi)砌些?應該是在外,這就叫做“心外有物”加匈。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存璃,甚至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實際上都是“心外有物”的雕拼;心里只有自己纵东、只有自己的利益,不管不顧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利益啥寇,這樣的人是極端的個人主義者偎球,也是極端的“心外有物”者,由此就可以曉得辑甜,陽明先生所說的“心外無物”衰絮,恰好并不是個人主義,而是利他主義磷醋,以天下人民的利益為利益猫牡,心胸博大,包容天下萬物邓线。他要求我們把自己的全部心身都呈現(xiàn)出來淌友,呈現(xiàn)到凡和自己打交道的一切人、一切事褂痰、一切物那里,無分人我症虑,直達天地缩歪,這叫做“心外無物”。他要對治谍憔、要反對的匪蝙,恰好是利己主義,而要求實現(xiàn)個體自我的突破习贫。我借用個莊子的通俗比喻:對我們普通人來講逛球,我們生存的實際狀況,真好比是井底之蛙苫昌。我們都是有局限的颤绕,都是局限于我們自己的一個小小的生存世界里面,并且還把這個小小的世界當作是世界的全部。如果你告訴井底之蛙:天不是只有井圈那么點大奥务,而是原本就很大物独,井底之蛙是不會相信的。它為什么不信氯葬?因為它的生存世界本身就只有井底那么點大挡篓。生存世界本身的局限性,必然體現(xiàn)為生命境界的局限性帚称。而這種被局限的生命境界官研,在王陽明看來,并不是生命自身的本相闯睹,只有突破了自我戏羽,實現(xiàn)天下萬物一體之仁,才是生命自身所應有的本來真實瞻坝。正好比井底之蛙某一天從井底跳出來了蛛壳,它才會親身見證天的真相:原來天真的不是只有井圈那么點大,原來天真的是如此地無限所刀!這就叫做面對事情本身的真實衙荐。面對事情本身,就突破了我們自己原有的生存境界浮创,也就實現(xiàn)了自我生命境界的突破性轉(zhuǎn)進忧吟。正是這種突破性的生命境界之轉(zhuǎn)進,才為我們帶來生命境域的無限開廓斩披,實現(xiàn)天地萬物一體之仁溜族。
問:可不可以這么說,就是把心打開了垦沉,把我們的本心放大煌抒?
董平:不是本心放大,本心無法被放大厕倍,而是本心原本就那么大寡壮。如果我們只享有一種類似于井底之蛙的自我生存,這恰好就并不是我們本心所應有的生活讹弯。本心原本那么大况既,原本是無所不包、涵括天地的组民,結(jié)果你卻把它過得那么小棒仍,那么地受局限,甚至只有一個“我”了臭胜,那還是本心所應有的生活嗎莫其?所以我們說要實現(xiàn)自我生命境界的突破癞尚,實際上也就是還原本心所應有的樣子而已,其中并沒有增添什么別的東西榜配。生存境界的不斷突破否纬,最終才可能實現(xiàn)“心外無物”,所以嚴格地說蛋褥,“心外無物”不僅僅只是一個關(guān)于存在的命題临燃,更重要的,它還是一個關(guān)于個體生存境界的實踐命題烙心。比如說我認識你之前膜廊,你作為一個“存在”,就是在我心外的淫茵。既然你在我的心外爪瓜,那么你“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匙瘪,痛苦也好铆铆,歡喜也好,與我全都不“關(guān)心”丹喻,與我沒有什么關(guān)系薄货,那么說句不好聽的,你的這個“存在”或“不存在”對我就全然沒有什么意義碍论。我們今天相互認識了谅猾,并且有了交往,那么毫無疑問鳍悠,我對你就有了一種“關(guān)心”的聯(lián)系税娜,你的種種存在狀態(tài)既與我相“關(guān)心”,那么你快樂藏研,我也會感到快樂敬矩,你悲傷,我也會感到悲傷蠢挡,我們才會有一種交往意義上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同情和共感弧岳。所以按照陽明先生的觀點,如果我們要想成為圣人袒哥,那么我們就需要不斷地實現(xiàn)自我生命境界的突破缩筛,要盡可能多地把天下事物納入到自己的心靈世界當中來消略。那通過什么來突破呢堡称?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艺演。要把一切所謂外在的却紧、原本在我心之外的事物桐臊,通過自己的“知行合一”的實踐活動,把它們與我的心相互關(guān)聯(lián)起來晓殊,最后就是天下一切萬事萬物都在我的心里断凶。所以,“心外無物”是一種生命的實踐活動所導向的境界巫俺,是生命最為宏大的境界认烁。達到那個境界,就是圣人介汹,因為他實現(xiàn)了天下萬物一體之仁却嗡。
記者:這樣的境界,我們也可以心向往之嘹承。
董平:對窗价,沒有問題,即便做不到叹卷,可以心向往之撼港。但既然心向往之,就需要實在地去做骤竹,這也就是“知行合一”帝牡。我們過去把王陽明的“心外無物”理解為主觀唯心主義,那實在也是一個大誤會瘤载。
問:陽明先生曾說過“人人皆能成圣”否灾,您覺得這是他的理想,還是確實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鸣奔?
董平:這個問題很好墨技,“人人都可以成為圣人”,這一觀點其實也不只是王陽明在講挎狸,實際上它是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一種固有觀念扣汪。孟子講“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也講“涂之人可以為禹”锨匆。堯舜是圣人崭别,禹也是圣人,那也就是說恐锣,人人都可以成為圣人茅主。這里大概有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肯定了圣人的本質(zhì)與我們普通人的本質(zhì)是完全一致的土榴。圣人之所以是圣人诀姚,只不過是圣人能夠把他自己的本質(zhì)充分地、完全地玷禽、沒有遺余地貫徹落實到了他的生活實踐當中赫段,也就是對于天道所賦予的“性”呀打,圣人能夠做到“盡”,而我們普通人沒有“盡心盡性”糯笙,并不是說圣人與普通人的本原實質(zhì)有什么不同贬丛。
第二個意思,既然我們普通人的本質(zhì)與圣人原本一致给涕,那么圣人就是我們的人格典范豺憔,在實踐的意義上,我們應當把堯舜够庙、把圣人作為自己的人格榜樣焕阿。圣人是通過“盡心盡性”來做到的,所以圣人也是我們生活的實踐榜樣首启∧郝牛“人皆可以為堯舜”,我們也盡量地在生活實踐去“盡心盡性”毅桃,這就是“知行合一”褒纲,是實現(xiàn)高尚的人格理想、達成無限的生命境界的根本道路钥飞。
學者簡介
董平莺掠,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中國哲學博士生導師读宙,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彻秆,《百家講壇》主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