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年快要到端午節(jié)時,母親都會特別忙碌膘盖,采粽葉胧弛、泡糯米尤误、準備麻繩等侠畔。看著大木盆里一片片粽葉损晤,泡在水里软棺,身上發(fā)出棕色、順滑的光澤尤勋,再看著旁邊桶里潔白的糯米喘落,就特別的有食欲,期盼著母親能早點裹粽子最冰,好讓自己早點能吃上粽子瘦棋。
轉眼一瞬間,畢業(yè)很多年了暖哨,有時工作忙得昏頭轉向赌朋,竟有幾年忘記了端午節(jié),還是母親送來的粽子篇裁,才讓自己恍然意識到沛慢,吖,端午節(jié)都到了按锊肌团甲!但在今年除了母親溫暖的粽子提醒,網上關于粽子的甜咸之爭黍聂,提醒著我躺苦,端午節(jié)到了身腻。
說實話,自己從小吃的粽子都是甜的匹厘,沾糖吃霸株,后來隨著條件逐漸變好,在粽子里面加入了大棗集乔、紅豆等去件,但還是甜的;再后來走上工作崗位后扰路,在單位端午節(jié)發(fā)的粽子禮包里尤溜,第一次吃到了裹肉的咸粽子,但直到今年看到網上如火如荼的粽子甜咸之爭汗唱,網友們儼然劃分兩大陣營宫莱,互不相讓,好像自己所代表的就是那一派就是真理哩罪,視另一派為異己邪說授霸。
其實,在我看來一顆小小的粽子际插,不管它是咸的還是甜的碘耳,在棕褐色的蘆葦葉下面都裹著家人、母親深沉的愛框弛,不管你長到多大辛辨,母親的背駝到多深,你都會吃到家人和母親裹的粽子瑟枫,只要你說好吃斗搞,喜歡吃,她們都會一直裹下去慷妙。在家人和目前深沉的愛和寄托之外僻焚,粽子還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能讓祖國大地膝擂,不分南北的人們在統(tǒng)一的日子里虑啤,人人吃著粽子、討論著粽子猿挚,家長向子女們傳授著粽子背后的故事咐旧,這種文化的熏陶,是凝聚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一種無形的力量绩蜻。
所以铣墨,看到今年網上的甜咸之爭,看到網友們幽默風趣的插科打諢办绝,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去站隊伊约,相反我看到了這場爭論中的可愛之處姚淆,正所謂“和而不同”。在此基礎上屡律,我們是否可以延伸一下腌逢,正是因為“不同”,才造就了“和”超埋,試想下如果今天中華大地搏讶,不分南北東西,都統(tǒng)一吃著同一種粽子霍殴,同一個味道媒惕,同一個造型,同一種配方来庭,你會感到有趣嗎妒蔚?相反,正是有了地域差于月弛、口味差異肴盏,才讓我們有機會去認識別處之美,體味另一種風味帽衙,和睦相處菜皂。
在爭論的背后是“大同”與“不同”,二者是一對辯證對立的矛盾體佛寿。在今天的社會幌墓,有著太多的這樣的矛盾爭論,也有著太多的矛盾和問題冀泻,需要我們在大同和不同之間作出選擇。就拿粽子甜咸之爭的發(fā)源地---互聯網來說蜡饵,近年來互聯網的發(fā)展勢如破竹弹渔,但隨之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齊溯祸,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便利肢专,提供發(fā)言獻策的渠道,讓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型的“自媒體”之際焦辅,也帶來了謠言中傷和鍵盤俠博杖,因此,是力求大同筷登,統(tǒng)一格式化管理剃根,還是允許不同,讓每一個聲音都有被發(fā)出和聽到的權利前方,就是一個矛盾體狈醉。在辯證兩極之中廉油,去選擇、去求證苗傅,永遠沒有對與錯抒线,就像粽子是甜的還是咸的一樣,沒有誰對誰錯渣慕,有的只是相互映襯和相得益彰嘶炭;同樣,我們也應用這種原則和思路逊桦,去對待和看待大同與不同旱物,相得益彰的辯證矛盾,我們應該鼓勵和允許卫袒,更多的不同宵呛;但相互抵消、此消彼長的辯證矛盾夕凝,我們則應該規(guī)范統(tǒng)一宝穗,施于更多的“大同”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