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影是人類文化發(fā)展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幌墓。它可以將不同國家但壮、地區(qū)的人以影像作品的形式相連接,記錄著文化風貌常侣,傳承著人類文明蜡饵。日本電影亦是電影界不可或缺的元素。黑澤明作為日本著名導演胳施,其留下的優(yōu)秀作品不勝枚舉溯祸。本文將分析日本電影史的發(fā)展,并著墨于黑澤明晚年的作品《夢》舞肆,深入探討電影這樣一種媒體形式對于人和社會的意義焦辅。
【關鍵詞】 電影 媒體 日本電影史 黑澤明 《夢》
電影,作為19世紀誕生的媒體椿胯,是利用膠卷筷登、錄像帶或數(shù)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編輯工作而成的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哩盲。在世界電影史的長河中前方,日本電影歷久彌新,蓬勃發(fā)展廉油,彰顯出昂揚的生命力惠险。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當下,日本電影總會以不同的創(chuàng)新形式抒线、不同的作品風格班巩,為世界文化帶來寶貴的藝術財富。
日本電影可以從1896-1897年引入愛迪生的“電影鏡”十兢、“維太放映機”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機”等設備開始算起趣竣,直到1918年摇庙。這一段時期被視作是日本電影的開端。在此期間的大多數(shù)事件都是里程碑式的遥缕,比如自己攝制影片卫袒,開設影院、制片廠单匣、成立活動公司等夕凝。但是這一段時期所拍攝的算不上電影,更傾向于連環(huán)畫式户秤。從1918年到1931年所攝制的就更傾向于電影了码秉。這一段時間內日本電影界進行了許多的調整。在進行了諸如插入特寫鸡号、場面轉換等電影技巧转砖,取締解說員并加入少量字幕等改革的同時,還吸收了蘇聯(lián)和德國的先進拍攝思想鲸伴,讓電影(或稱為影片)更有深度府蔗。日本的有聲電影開始于1931年,熒幕全部有聲化完成與1935年汞窗。但是在此之后姓赤,由于發(fā)動戰(zhàn)爭,日本國內的影視作品被所謂的“審查”所束縛仲吏,只有配合著“戰(zhàn)爭”的主題才得以發(fā)表不铆。在這一段時間內日本的電影幾乎發(fā)展停滯,直到1945年戰(zhàn)爭結束裹唆。所以我們把1931-1945稱作是第三期誓斥。戰(zhàn)后,獨立制片運動和民主化運動熱情高漲品腹,文藝片和有進步精神的影片在戰(zhàn)后十年內蓬勃發(fā)展岖食,并且走向世界。1945-1960年被人們稱為“黃金時代”舞吭。1960~1980是日本電影的新浪潮。雖然電影界的新人有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析珊,也有不少導演在維護著傳統(tǒng)的風貌羡鸥,但是仍然難隱頹勢。首先忠寻,日本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惧浴,電視的普及率提升,因此受到新媒體沖擊的電影處境困難奕剃;其次衷旅,電影界本身存在著強大的競爭壓力捐腿,多量低質的問題屢見不鮮。到了1980年后柿顶,日本電影再次出現(xiàn)復蘇趨勢茄袖,并迅速發(fā)展。直到現(xiàn)在嘁锯,日本電影還在源源不斷地為世界電影輸入新鮮血液宪祥,帶來無限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
談到日本電影史家乘,我們始終繞不開一個人——黑澤明(Akira Kurosawa)蝗羊。他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是“日本電影天皇”仁锯。1951年他導演的《羅生門》斬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耀找,讓日本電影走向世界舞臺。幾十年間业崖,他孜孜不倦野芒,拍攝了一部又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并于1990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腻要。他于1990年拍攝了電影《夢》复罐,這部電影也是我上大學后看的第一部日本電影,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雄家,因此我想在這里講一講黑澤明的《夢》效诅。
《夢》,是關于“夢境”這樣一個神秘且奇幻的主題的創(chuàng)造性作品趟济,也是這個主題中最為著名和成功的作品之一乱投。但是和黑澤明其他作品,如《羅生門》《亂》等不同的是顷编,其他作品都在以嚴肅戚炫、精煉的手法審視人性、批判社會媳纬,探討人類亙古以來存在的有關倫理双肤、道義、良知等方面的問題钮惠,但在他80歲高齡之際所拍攝的這一《夢》中茅糜,卻以其詩意而舒緩的手法向世人講述了他的真誠的理想與愿望。這部作品講述了從幼年到老年的八個夢境素挽,幾乎貫穿了人類生活的所有主題蔑赘,戰(zhàn)爭與和平、社會與人生。有舊地重游的美好幻夢缩赛,也有對社會以及現(xiàn)實的深刻反思耙箍。
《夢》中的第一個故事,是“太陽雨”酥馍。在日本的文化里辩昆,“太陽雨”又叫“狐貍雨”,即狐仙出嫁物喷。而主人公卤材,幼年的“我”,沒有聽從母親的囑咐峦失,在森林里偷窺了狐貍娶親扇丛,被狐貍發(fā)現(xiàn)了。逃回家時尉辑,母親拿著狐貍給的短刀帆精,讓“我”向狐貍道歉。最終“我”走向彩虹盡頭尋找狐貍的家隧魄。第二個夢境是“桃園”卓练,女孩節(jié),少年時的“我”在一個姐姐和客人都看不到的女孩的帶領下购啄,來到被砍光的桃園里襟企,與變成人偶的桃樹之魂對話,最終得到了桃樹諒解狮含。第三個夢境是“風雪”顽悼。登山隊員在攀登之際,暴風雪來臨几迄。雪女以雪為被蓋在“我”的身上蔚龙,勸“我”入睡,而“我”掙扎著叫醒隊員們映胁,最終木羹,熬過了風雪的登山隊員們發(fā)現(xiàn)營地近在眼前。第四個是“隧道”解孙。戰(zhàn)友們死于戰(zhàn)爭坑填,作為軍官的“我”是唯一的幸存者。在戰(zhàn)后返回家鄉(xiāng)途經“隧道”時弛姜,“我”遇到了那些不愿相信自己已經陣亡的戰(zhàn)友和部下穷遂。“我”不得不告訴他們事情的真相娱据,這只亡靈隊伍逐漸消逝在隧道的盡頭。第五個夢境是“烏鴉”。喜愛繪畫的“我”在博物館中欣賞梵高的油畫中剩,忽然進了畫中世界忌穿,遇見了梵高。第六個是“紅色富士山”结啼。富士山噴發(fā)掠剑,核電站發(fā)生爆炸,“我”隨著人群逃亡郊愧。人們逃到海邊朴译,無路可退。許多人只能絕望跳海属铁,犯下嚴重過失才導致如此局面的工程師因內疚也投海自盡眠寿,海邊只剩下“我”和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母親。輻射塵撲面而來焦蘑,“我”徒勞地揮動衣服想保護孩子盯拱。第七個是“鬼哭”。在核戰(zhàn)爭中唯一活下來的“我”不得不面對一個荒涼陰森的世界例嘱,這里盡是受到核污染和輻射產生基因突變的植物狡逢、動物以及人類,陰森可怕拼卵。第八個是“水車村”奢浑。“我”來到一個人類心中的世外桃源腋腮,村民們淳樸善良雀彼,與世無爭,怡然自得低葫∠晗郏“我”巧遇一名老者,他已有103歲高齡嘿悬,正準備去參加“初戀情人”的送葬慶典实柠。
前兩個夢是以孩童的視角展開。在黑澤明的眼中善涨,孩童的是純真善良的窒盐,他們可以看到整個世界的溫暖與美好。但是有時卻承擔了本不由他們承擔的過失钢拧,美好的面貌在成年人的破壞下而支離蟹漓。《夢》中源内,孩子們背負著“太陽雨”中狐仙的對人類的敵視葡粒,背負著“桃園”中桃樹精魂對人類的指責。然而,世界的罪惡也許唯有在孩子純凈與真誠的手中才能被擦去嗽交,所以“太陽雨”中的男孩毫不猶豫地上路了卿嘲,而“桃園”中的男孩在眼淚的恍惚中見到了滿山遍開的美麗的桃花。
中間五個夢是成年人的夢境世界夫壁。有反映對待困難堅持不懈的積極態(tài)度(《風雪》)拾枣,也有向往美好、追求美好的積極心態(tài)(《烏鴉》)盒让,但更多的還是所謂精英分子梅肤、政治家、科學家邑茄、社會學家等為了自己欲望的滿足而對世界與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隧道》《紅色富士山》《鬼哭》)姨蝴。在這一部分,黑澤明借用了極富視覺沖擊力的鏡頭語言撩扒,強烈譴責了戰(zhàn)爭似扔、核試驗等給人類與自然所帶來的毀滅性的災難。
最后一個夢展現(xiàn)的是老年的視界搓谆。黑澤明通過一個103歲老人之口炒辉,傳遞出他對于自然的真諦,人生的真諦的感悟:人應該日出而作泉手,日落而息黔寇,與自然親密無間,相融相合斩萌,然后了無遺憾地死去缝裤。這一篇中更多了一些禪宗的意味:看淡生死,享受生活的人生觀念以及熱愛自然颊郎、投身自然的積極態(tài)度憋飞,給人以豐富的思考和啟迪。
在主題之外姆吭,黑澤明在《夢》中對于畫面構成和色彩運用更有他獨到的匠心榛做。在畫面構成方面,作為由畫家出身的導演内狸,他非常強調畫面對于人的沖擊力检眯,于是乎,它采用了很多的平面化鏡頭風格昆淡。無論是“太陽雨”中孩子獨自走進山野锰瘸,尋找彩虹盡頭的背影,還是“桃園”中少年在漫天飄飛的桃花中看女兒節(jié)娃娃翩翩起舞的歡欣昂灵,亦或是“烏鴉”里主人公在畫中漫步追尋的動態(tài)避凝,均給人以強烈的平面視覺感受舞萄。與平面化鏡頭相輔相成的是張力十足的場景布局∷∏“風雪”里對登山者面部的特寫展現(xiàn)了其強烈的生存希望鹏氧;“隧道”中二等兵對指揮官的追問,一進一退的動作在暗淡的背景下更顯緊張氛圍佩谣。這些都是黑澤明卓越的表現(xiàn)能力的體現(xiàn)。
在色彩上实蓬,《夢》中有表現(xiàn)自然美的色彩茸俭,也有表現(xiàn)人類丑的色彩。首先在表現(xiàn)自然美的色彩上安皱,常常用遠景拍攝调鬓,表達了對本真自然的無盡崇拜與贊賞之情,并勾起人對本真自然的無盡的向往酌伊。日本國民一直在追求由自然而來的清新淡雅腾窝、柔美樸實的美學。在人類丑的角度上居砖,由于黑澤明經歷過大地震虹脯、核爆炸等一系列災難,更多運用令人恐懼的黑色與鮮血一樣的紅色來表現(xiàn)他對戰(zhàn)爭與核爆炸的強烈反感奏候,表現(xiàn)了他對人類明天的無盡擔憂及對走偏之科學的深沉規(guī)勸循集。如“隧道”與“鬼哭”中黑色在畫面中的運用以及“紅色富士山”中,富士山由人們慣常視覺中的美麗的白色向恐懼的由于核爆炸之后怪異紅色的呈現(xiàn)等蔗草,都具有一種強烈批判的意味咒彤。
《夢》咒精,這部黑澤明晚年的作品具有一種舒緩而婉約的氣質和令人蕩氣回腸的審美感受镶柱,因而也更符合一個老者、一個智者向后生娓娓道來的敘述模叙、諄諄悠長的規(guī)勸以及殷勤熱切的期待歇拆。強烈的視覺沖擊、直逼靈魂的感受深刻影響了我向楼。在此之后查吊,我又看了北野武(Kitano Takeshi)、大島渚(Nagisa Oshima)湖蜕、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等許多導演的作品逻卖,從一個普通影迷逐漸成為了日本電影的忠實粉絲。
電影作為一種已經流傳一百多年的媒體形式评也,或基于生活炼杖,反映社會、歷史盗迟;或高于生活坤邪,天馬行空,放飛思想罚缕。從日本國民角度審視艇纺,日本電影是茶余飯后放松身心的娛樂方式,代表著生活質量的飛速發(fā)展邮弹;站在外國人的角度黔衡,日本電影很好地表現(xiàn)了日本的風土人情和社會歷史晴楔,讓許多的外國人(譬如我)對日本的社會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拄丰,感受不一樣的體驗琅轧;從電影本身來說钉蒲,一個媒體的發(fā)展遗增,意味著文化的記錄與保存赦颇,意味著引導民眾啊鸭,指引大方向蛇摸。因此急迂,電影是當今時代不可或缺的一個媒體形式影所,也是人類文化傳播的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黑澤明 維基百科
日本電影史 維基百科
《黑澤明電影中的禪宗美學》 鄧乾維 戴馨瑀 《聲屏世界》2021年21期
《黑澤明電影<夢>中的色彩敘事淺析》 韓豫凡 《傳媒論壇》202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