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王羲之送來的橘子》,這一篇文章主要摘錄了林清玄先生對《蘭亭集序》的解讀勇哗。
在上一篇文章中己經(jīng)介紹了《蘭亭集序》的由來:王羲之與四十一位朋友聚會寸齐,飲宴一天,得詩三十七首渺鹦。為記念這場詩酒之會,在朋友們的起哄中塞颁,王羲之登上蘭亭吸耿,寫了序祠锣。
林清玄先生對《蘭亭集序》的評價非常高咽安,他在文章中寫道:“這篇序會傳世,書法極好妆棒,還不是關(guān)鍵,最關(guān)鍵的是文章好蛋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美好動人的散文放接,談宇宙、談人生纠脾、談興化蜕青、談無常糊渊,文字優(yōu)美,思想深刻贺喝,我每次朗讀宗兼,都覺得五內(nèi)震動,余韻裊裊殷绍。”
下面是林清玄先生對《蘭亭集序》的翻譯(解讀):
(原文)是日也茶行,天朗氣清登钥,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看锉,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度陆,足以極視聽之娛献幔,信可樂也趾诗!
(譯)這一天,天空晴朗恃泪,空氣清新,春天的風(fēng)是那么溫柔舒暢情连。仰起頭來觀照宇宙的廣大览效,低下頭來俯視萬物品類的繁盛虫几,像這樣放眼瀏覽挽拔、舒展胸懷,視覺啡氢、聽覺都得到無比的享受术裸,真是人間的至樂呀!
(原文)夫人之相與穗椅,俯仰一世匹表。或取諸懷抱袍镀,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绸吸,放浪形骸之外设江。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叉存,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稿存,快然自足瞳秽,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练俐,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燕锥!向之所欣,俯仰之間脯宿,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榴芳,況修短隨化跺撼,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歉井!”豈不痛哉!
(譯)人與人的相會躏嚎,時間是非常短促的菩貌,仿佛一抬眼一低頭,一生就過去了虚茶。有的人紓解情懷仇参,喜歡和知己傾吐心聲;有的人寄情浪漫诈乒,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
雖然處事的態(tài)度相異暮蹂,喜歡安靜和好動浮躁也不同癌压,但他們遇到快樂的事荆陆,暫時得志,都一樣的心滿意足,忘記了老這件事很快會降臨在自己身上棠枉。
等到過去的追求厭倦了泡挺,情感的愛憎隨著人事改變了,才會對人生有深深的感慨娄猫。
從前的歡欣之情媳溺,在一抬眼一低頭的剎那,已經(jīng)成為過去的遺跡悬蔽,對這種變化都不能不興起感嘆,何況是對生命的無常與消失录语。
正如古人所說:“死生是人間最大的事呀禾乘!”難道不會感到更大的悲痛嗎?
(原文)每覽昔人興感之由失暂,若合一契鳄虱,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拙已。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倍踪。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扩借。悲夫缤至!
(譯)每當(dāng)看到古人為人生無常發(fā)出的嘆息,就感到心靈契合,沒有一次不對文章悲痛不已沃暗,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何恶。雖然我早就知道生死一體是荒誕的看法,長壽與夭折相同是虛妄的觀點忱叭。后代的人看今天的我們今艺,正如現(xiàn)在的我們看古人一樣,真是太可悲了虚缎!
(《蘭亭集序》全文完結(jié))
王羲之生在一個尚談玄學(xué)、佛道盛行的時代陌僵。他崇尚自然樸素的生活创坞,但他也對情感的流轉(zhuǎn)、生命的無常有深沉的省思偎谁,寫景抒情纲堵,瀟灑自然;人生思考席函,俯仰有情,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正蛙,當(dāng)之無愧营曼!
魯迅先生曾說溶推,“讀書就像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蒜危,才能釀出蜜來〔壳蹋”
做讀書筆記响委,摘抄書中金句、語錄赘风,也是一個采花粉釀蜜的過程邀窃。
我新開設(shè)一個文集,命名為《采蜜集》瞬捕,收錄金句與名人語錄。各文友有需要的劣砍,盡管借鑒扇救。我們百花叢中忙,各自釀蜜糖吧迅腔!
(一些好的寫作素材钾挟、金句、語錄掺出,會陸續(xù)的與大家分享,有興趣的朋友請關(guān)注我的簡書文集:《采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