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凡是能夠言說的世界预愤,就是我們能夠掌握的世界沟于。如果不能言說出來,也就是不能把它符號化植康、簡化旷太,我們只好保持沉默”。
這兩句話其實就是在說“元學習”中的“清晰地了解”和“能夠把握和掌控”之間的關系向图。即“清晰地了解”某個事物是“能夠掌控和把握”這一事物的前提泳秀。最終目的是變成這個事物的主人标沪,讓這個事物為自己服務榄攀。
? 突然聯(lián)想到之前活動中有個小伙伴說“你說的我都想過,只是沒有表達出來而已”金句。這個感覺和我第一次接觸“高等教育”相關課程時候的感覺一樣檩赢。
起初自己歸因于語言,理由是你用英語表達的東西,我漢語里找不到那個詞贞瞒,所以在之前說不出來很正常偶房。后來仔細想想,貌似不是這么回事军浆。因為只要你對這個事物有足夠的認識棕洋,你肯定會找到一個或者幾個漢語的詞來表達。
可見乒融,之前自己沒有表達出來的原因是當時的想法是零碎的掰盘,是未經(jīng)過加工的,是欠缺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的赞季。
? 為什么這么說愧捕?因為寫和說不光是兩個簡單動作,還是個思考的過程申钩。多說次绘、多寫才能使得思考的步伐不斷向前,才能使自己的想法不斷被邏輯化撒遣、系統(tǒng)化邮偎。
如果說你的想法真的還處在未用言語表達的階段,那你的思考肯定是不受你控制的义黎,也是不會為你服務的钢猛。也就是說,用語言表達出來轩缤,有股神奇的力量命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