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朝代到了后期,都會出幾個昏君推進一下這個朝代的滅亡蠢熄。
東漢歷經(jīng)坎坷跪解,傳到了第十代皇帝漢桓帝的手上,此時早已沒有“光武中興签孔、明章之治”的輝煌叉讥。
漢桓帝當(dāng)了十三年的傀儡皇帝,后來連同宦官發(fā)動了“廁所政變”將皇權(quán)奪回手中饥追。
也許是壓迫太久图仓,翻身傀儡當(dāng)家做皇帝后,漢桓帝這個權(quán)利暴發(fā)戶有點膨脹了判耕,一個最“驚悚”的表現(xiàn)就是—他娶了很多老婆透绩。
正史記載的是五六千,野史也說上萬壁熄,反正就是超多帚豪。我一直有個疑問,這么多美女他的后宮是怎么住的草丧,難道上下鋪狸臣?
做為后宮的正牌老婆,皇后這個位置就比較尷尬了昌执,善妒是女人天性烛亦,皇后也不例外诈泼。后宮花團錦簇,天天上演宮斗大戲煤禽。
漢桓帝對此的處理方案非常簡單粗暴铐达,皇后可以廢,美女是寶貝檬果。
在第二任皇后鄧猛女被廢后瓮孙,皇后的繼任人選成為一個任務(wù)擺在了漢桓帝和朝臣面前,對漢桓帝來說选脊,誰當(dāng)皇后都無所謂杭抠,只要不耽誤他夜夜換美女就好。
當(dāng)時田采女正受寵恳啥,漢桓帝屬意她當(dāng)皇后偏灿。但朝臣的統(tǒng)一意見是:皇后母儀天下,必須系出名門钝的,大臣們更屬意名門之女竇妙翁垂。
管事的大臣翻出田采女的簡歷,出身低微扁藕,往上再翻祖宗十八代沮峡,還是出身低微,祖上也沒有和名門沾一點邊亿柑。祖上無功邢疙,自己無后,簡歷太沒說服力望薄。
另一個候選人竇妙是扶風(fēng)平陵人疟游,“扶風(fēng)竇家出皇后”就是指的竇妙家。
竇家祖上是隨光武帝開創(chuàng)東漢政權(quán)的“云臺三十二將”之一的大將竇融痕支,再往上翻和西漢孝文皇后竇漪房還有點關(guān)系颁虐,漢章帝的章德竇皇后也是出自扶風(fēng)竇家,竇妙的父親是郎中(不是看病的郎中哦)竇武卧须。
無論怎么看另绩,竇妙的履歷都甩了田采女十萬八千里。
沒有對比花嘶,就沒有傷害笋籽,漢桓帝只好從了朝臣的意見。
竇妙這個自帶名門光環(huán)的名媛被冊封為皇后椭员,父親竇武封槐里侯车海。
竇妙是在鄧猛女被廢的同一年入宮的,史書記載隘击,漢桓帝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侍芝,后宮美女如云研铆,天天上演春宮大片。
在以色侍人的后宮州叠,竇妙一直不太受他待見棵红,我推測竇妙的姿色應(yīng)該不是特別出眾,或者沒什么出彩之處留量。
她從入宮被冊封為貴人到后來成為皇后窄赋,靠的應(yīng)該是她娘家顯赫的背景哟冬,畢竟資源總是傾向于更有資源的一方楼熄。
竇妙入宮時,田采女等人正受寵浩峡,后來經(jīng)過PK可岂,她被封為皇后,但竇妙這個皇后幾乎未入過漢桓帝的色眼翰灾,皇后還不如一群地位低下的采女缕粹。這在竇妙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但念及前兩任皇后的前車之鑒纸淮,竇妙選擇忍耐平斩。
漢桓帝的后宮妃子高達五六千人,就是每天不休息咽块,夜夜加班绘面,在他有生之年,這些妃子也難以全部寵幸完侈沪,更何況人數(shù)還在不斷刷新中揭璃。
竇妙入宮的第三年,酒色就掏空了這個昏君的身體亭罪,漢桓帝病重瘦馍,彌留之際,他冊封田采女等人為貴人应役。
竇妙恨的牙都癢癢情组,但還是表現(xiàn)的比較淡定大度,沒過多久箩祥,漢桓帝就駕崩了院崇。
漢桓帝病逝后,竇妙被尊為皇太后滥比,誰繼承皇位成了一個大難題亚脆。
漢桓帝后宮佳麗五六千,雖然這些年他每天都在耕耘播種盲泛,但收獲甚微濒持,只有三個公主键耕,居然沒一個皇子,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聞柑营。
竇妙趕緊找來父親和近臣一起商議新帝人選屈雄,最后選中十二歲的解瀆亭侯劉宏,劉宏登基官套,是為漢靈帝酒奶。
竇武官拜大將軍,輔佐朝政奶赔。
新帝繼位大事已定惋嚎,竇妙要忙活一下后宮家事了,她本來就是一個善妒殘忍的女人站刑,這些年的忍耐不過是等待此刻的爆發(fā)另伍。
漢桓帝尸骨未寒,靈柩還停在前殿绞旅,她就把田采女給殺了摆尝。她覺得還是難平心中之恨,決定把漢桓帝所有的貴人都殺掉因悲,這嚇壞了朝臣堕汞,此舉與太后賢德形象不符啊。
后來在中常侍管霸晃琳、蘇康等人苦苦勸諫下讯检,竇太后才沒有下手。
漢靈帝登基后蝎土,竇武輔政视哑,因定策劉宏繼位有功,竇氏族人加官進爵誊涯,竇氏外戚權(quán)傾一時挡毅,除了宦官勢力外,朝中幾乎無人可敵暴构。
竇武依賴太傅陳蕃主持朝政跪呈,而陳蕃大量啟用在第一次黨錮之禍時受處罰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達成一致意見取逾,密謀鏟除宦官耗绿。
恰逢此時出現(xiàn)日食,竇武就以天象示警為由砾隅,請求竇太后誅除宦官误阻。
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交替掌權(quán),朝中根基頗深究反,鏟除宦官一事寻定,竇太后猶豫不決,正是由于她的猶豫拖延精耐,事情出現(xiàn)了一百八十度反轉(zhuǎn)狼速。
竇武彈劾宦官的奏折被長樂五官史朱瑀獲得,事情泄露卦停。朱瑀將此事通知宦官王甫向胡、曹節(jié)等,眾宦官歃血為盟惊完,當(dāng)晚發(fā)動政變僵芹。史稱“九月辛亥政變”。
竇武和宦官兩個小分隊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专执,至次日清晨淮捆,宦官取得政變?nèi)鎰倮]武兵敗被困本股,自殺而死,被梟首于洛陽都亭桐腌,竇氏宗親被殺拄显,未被處死的族人則流放到交州。竇太后也被軟禁于云臺案站,但名義上仍為皇太后躬审。
竇武雖然被誅殺,但漢靈帝念及太后竇妙援立自己為帝的功勞蟆盐,并未苛待她承边,竇妙壽辰時,漢靈帝親自率領(lǐng)群臣到南宮為其祝壽石挂。
竇妙在云臺雖是軟禁博助,但漢靈帝一應(yīng)供奉還是按太后的標(biāo)準(zhǔn),所以她的日子過的也還算過得去痹愚。
后來富岳,竇妙的母親去世,竇妙思念母親拯腮,抑郁成疾窖式,在公元172年病逝。
竇妙病逝后动壤,宦官依然懷恨竇氏萝喘,用衣車載竇妙的尸體置于城南市舍數(shù)日,曹節(jié)、王甫還想僅僅用貴人禮下葬阁簸,漢靈帝最后沒同意弦蹂,她覺得竇妙迎立自己為帝有功,應(yīng)該以皇后禮發(fā)喪强窖。
曹節(jié)又提出葬竇妙于別處凸椿,不與漢桓帝同陵。漢靈帝為此開了一次大會翅溺,會上朝臣各抒己見脑漫,意見不一,還是漢靈帝最后拍板咙崎,竇妙與漢桓帝合葬于宣陵优幸,謚號桓思皇后。
總算漢靈帝有良心褪猛,給竇妙死后掙得了最后一點尊嚴网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