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請聽好》里何老師曾講過這樣一段話:
“他的問題就是要做減法的人”
“就是你要學會一個詞叫 鈍感力”
“鈍感力是什么,你要對很多事情不要那么敏感”
何老師的這段話不只在講言承旭羡鸥,其實也指出了很多年輕人的通病:高敏感陷谱。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網(wǎng)絡(luò)時代似乎讓我們每個人對事物的感知都特別敏感瑟蜈。
敏感力過高了烟逊,培養(yǎng)鈍感力就尤為重要。
什么是鈍感力呢铺根?
“鈍感力”可以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宪躯,出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一本書,名字叫作《鈍感力》位迂。根據(jù)作者自己的解釋访雪,鈍感力,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掂林,堅定地朝著目標方向前進臣缀。
而我的個人理解是,“鈍感力”是指“遲鈍地感知事物的能力”泻帮,重點在于“鈍”精置。
也就是說,我們在感知事物的時候锣杂,不要對事物的一些不重要的細節(jié)太過于敏銳地關(guān)注氯窍、在意饲常。
生活節(jié)奏很快,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狼讨,如果把太多時間都花費在去覺察、猜疑柒竞、在意那些沒必要的信息上政供,你的精神內(nèi)耗會很大,也著實沒有意義朽基。
思慮太多布隔,想的太多,別人隨便一句話稼虎、一個語氣衅檀、一個神態(tài)、一個標點符號霎俩,你都要在腦中翻天覆地地想了很久“他為什么這么做”“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對”… 這樣的過度捕捉與思慮會把一個人的精神耗到垮掉的哀军。
并且有的時候,高敏感者感知到的信息未必是客觀真實的打却。就如同手中拿著一個放大鏡杉适,對待任何事物都要通過放大鏡去看一看,把細節(jié)放大柳击。
原本很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猿推,被放大后,事實可能會被扭曲捌肴,我們反而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了蹬叭。
昨日,了了參加了一場視頻面試状知。
因為是第一次參加找工作的面試秽五,我對很多流程、禮儀试幽、或者注意事項了解甚少筝蚕。于是提前幾天在網(wǎng)上搜索了大量的面試經(jīng)驗。直到面試開始前的十分鐘铺坞,還在腦海中一遍一遍地溫習自己接下來要注意的事項起宽。
因為是第一輪面試,hr只是了解一下大概情況济榨,所以匆匆就結(jié)束了坯沪。
掛掉視頻之后,我瞧了瞧時間擒滑,11.15腐晾。
這場面試僅用了15min叉弦,我開始有點失落,因為很多人不是說正常的面試時間大概30min-60min嗎藻糖,
我又回想起淹冰,面試過程中屏幕另一頭hr的神情與反應(yīng),眉頭緊蹙巨柒。我甚至能從她偶爾的神態(tài)中察覺到一絲不耐煩…
我想樱拴,我的這份工作大概率要泡湯了。
而就在面試結(jié)束的40min后洋满,微信響了晶乔,hr發(fā)給了我復試官的微信名片,要我準備復試…
你看牺勾,我過度敏感了正罢。
我把很多不重要的小細節(jié)都放在心里,并根據(jù)它們給一件事情下了錯誤的定義驻民、做了錯誤的判斷翻具。
我想,我需要放過自己川无,讓自己活得“糊涂”一點呛占、“松弛”一點,反而會更快樂懦趋。
當然了晾虑,敏感自有敏感的好處,頓感也有頓感的優(yōu)勢仅叫。這二者本質(zhì)上并沒有褒義和貶義之分帜篇,也沒有高低之分。
只是我們應(yīng)該學會诫咱,在該敏感的時候敏感笙隙,在該頓感的時候頓感。
比如說坎缭,職場中面對領(lǐng)導的批評竟痰,學生生涯時面對老師的當眾指責,公共場合下令你感到尷尬和羞愧的時刻掏呼,家庭里父親的嘆氣母親的寡言坏快、朋友間偶爾不小心開了玩笑話、朋友圈里的社交“禮儀”……
面對這些場景憎夷,你的敏感力就要收一收莽鸿。
你無需過于在意。你在意了,又能如何祥得。
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兔沃,你的在意你的煩惱也并不會改變事情的結(jié)果,既然改變不了级及,不如我們放下它乒疏,
我們鈍一點、慢一點创千、糊涂一點缰雇。
慢慢地,你會越來越容易快樂追驴、輕松,你會越來越感到世事是多么美好疏之、生活是多么可愛殿雪,
而曾經(jīng)的你又是多么地“大可不必”。
鈍感力是一種能力锋爪,是一種處事柔韌的力量丙曙。
希望我們都能夠柔韌地感知世界。
最后其骄,借渡邊淳一的一句話送給你亏镰,也送給我:
“對眼前的事情鈍感一點,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