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第十五章】
5·1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叠骑?”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削茁,是以謂之'文'也宙枷。”
楊伯峻:《論語譯注》
“敏而好學茧跋,不恥下問”慰丛,我想這是大家所熟悉的了。
然而瘾杭,“敏而好學诅病,不恥下問”跟“文”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衛(wèi)國大夫孔圉(yǔ)死后粥烁,被追封的謚號是“文”睬隶,子貢問老師這是為什么。
百度百科:謚號是指人死之后页徐,后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苏潜,始于西周,曾廣泛通行于漢字文化圈变勇。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恤左,往往不是只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搀绣,選擇用謚號來進行概括飞袋。
孔圉何以能擔當這個“文”字呢?
孔子認為链患,他天性聰穎巧鸭、敏捷、靈活麻捻,并且還熱愛學習纲仍;不僅如此,他的學習態(tài)度還非常謙遜贸毕,他能夠放低身份郑叠,向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明棍、學習乡革。孔圉就是憑借這優(yōu)良品德而獲得“文”的謚號的。
朱熹在注《論語》時也曾說沸版, “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學嘁傀,位高者多恥下問”。
也就是說视粮,在一般情況下心包,天性聰敏的人往往不太好學;地位比較高的人往往以向地位低的人請教為恥馒铃。
而孔圉卻突破了這個一般情況,他天性聰敏卻好學痕惋,向地位低的人請教問題也不以為恥区宇。孔圉了不起值戳,孔圉的修養(yǎng)很高议谷。
孔圉作為上層階級的代表,其“較高的自我修養(yǎng)”是被孔子認可和提倡的堕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卧晓,孔子的難得之處在于是對上層階級(統(tǒng)治階級)提出道德要求。
因此可以說赴捞,“敏而好學逼裆,不恥下問”,當是統(tǒng)治階級提升自我修養(yǎng)的要求之一赦政。做到了這一要求胜宇,才配稱得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