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eve Jobs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某件自己擁有的東西特別依戀耀态,明知道它沒什么用處碘赖,卻怎么都舍不得扔?
有沒有人曾有過這樣的想法:都已經(jīng)在這行做了這么久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經(jīng)驗的積累畦浓,該考的證也都考了浦旱,現(xiàn)在轉(zhuǎn)行直奋?逗我呢能庆?
所以說,我很佩服Michael哥脚线。
Part I:職場清零術(shù)
在醫(yī)學上死亡的定義是瞳孔放大搁胆,腦電波消失,對外界的反應(yīng)停止殉挽。
如果把自己的能力和認知當作一個生命丰涉,那當我們對外界的一切判斷方式都是固定的拓巧,反應(yīng)都固化了斯碌,完全失去了推翻以往的認知,把價值觀打碎了重建的勇氣肛度,那么傻唾,我們認知成長就已經(jīng)死了。
為什么有些人“25歲就死了但85歲才埋”承耿?那是因為他們的“所有權(quán)依戀癥”在作怪冠骄,不懂得斷、舍加袋、離凛辣。
所有權(quán)依戀癥是一個行為心理學中的概念。無論是有形的房子职烧、汽車扁誓,還是無形的觀點、看法蚀之,在擁有之后蝗敢,人們就開始依戀他們,導致他們的價值在擁有者的心中無限上升足删。人類本性中有一些非理性的思維模式寿谴,比如,假定別人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自己一樣失受,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將會失去些什么而不是獲得些什么(類似Gavin說的沉沒成本)讶泰,對損失有著強烈的恐懼,導致了一些常見現(xiàn)象:搬家的時候總會有些舍不得拂到,畢竟這個房子陪伴我度過了最艱難/最美好的時光峻厚;母校自己可以罵,但別人不行谆焊;初戀女友最美膩惠桃。。。但如果同樣的心理用在職業(yè)發(fā)展中辜王,可能會導致錯誤的判斷劈狐。
古典講述了一個案例:
我的一位老同學2000年通信工程畢業(yè),去了華為呐馆,做了1年覺得有點苦肥缔,就去學了1年英語,2002年跳槽摩托羅拉汹来。10年間摩托羅拉续膳、貝爾、朗訊各種合并收班、收購坟岔,自己也熬到了技術(shù)管理崗。2012年摔桦,他開始意識到外企有點兒問題了——自己收入30萬左右多年不漲社付,其實這就是在降,出差住的待遇也從香格里拉降到漢庭邻耕、如家鸥咖。想跳槽,但是跳到哪里呢兄世?
那個時候很多通訊人轉(zhuǎn)型互聯(lián)網(wǎng)啼辣,他也看了看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覺得知識更新太快御滩,都是小年輕鸥拧,而且行業(yè)不穩(wěn)定,還是等待更好的職業(yè)跳槽機會吧艾恼,正好孩子出生住涉,先穩(wěn)一穩(wěn),這么一想又是5年钠绍。
今年公司裁員的消息傳出來舆声,自己又被重新推到職場上。但是真的一比較柳爽,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缺乏競爭力—— 以往的所有跳槽媳握,都是基于“名片簡歷”而非“技能簡歷” ——我原來是XX公司的xx,所以我應(yīng)該去XX公司做xx磷脯。
但是現(xiàn)在外企收縮沒位置蛾找;創(chuàng)業(yè)吧,感覺自己拖家?guī)Э谑懿涣诉@個苦赵誓;去民企做管理打毛?很多都不接受35歲以上的人柿赊。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這種名牌大學幻枉,很好的行業(yè)碰声,一直勤勤懇懇,而且很早就開始做管理崗的人熬甫,竟然在40歲以前會失業(yè)胰挑。
其實很多人早就破產(chǎn)了,只是活在還沒有破產(chǎn)的組織里椿肩。
另外一個經(jīng)典的成功突破人性弱點瞻颂,在商業(yè)中做出正確判斷的案例:
英特爾公司原本是世界最大的硬盤制造商,受到日本硬盤制造商的異軍突起郑象,1985年的營業(yè)額連續(xù)六個月收到重創(chuàng)贡这。總經(jīng)理格魯夫和董事長摩爾頂著巨大壓力扣唱,也面臨下臺的可能藕坯。格魯夫問摩爾:“如果我們下臺了团南,你覺得我們的后任會怎么做噪沙?”摩爾說:“我想他們會放棄硬盤業(yè)務(wù),轉(zhuǎn)做處理器吐根≌撸”格魯夫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摩爾:“既然這樣,你我為什么不自己動手拷橘?”
結(jié)果你也知道——英特爾現(xiàn)在是最大的CPU生產(chǎn)商局义。
所解決所有權(quán)依戀癥的方法是,假裝自己一無所知冗疮,假裝自己一無所有萄唇。
1. 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做一次清零,拋開所在的公司术幔,職位另萤,工資收入,社會地位(反正我也沒有?( ̄ε ̄“)?)诅挑,只去看自己擁有了哪些能力四敞,從哪些事件可以體現(xiàn)出來(運用上周學習的能力萃取方法)。逼問自己拔妥,如果現(xiàn)在的公司倒閉了忿危,我還剩下什么。然后更新簡歷没龙,看看有什么可以添加的铺厨,有哪些是已經(jīng)過時了缎玫,不重要的。
2. 清零知識 —— 書架不應(yīng)該是已讀書目的展示臺解滓,而應(yīng)該是現(xiàn)在和未來必讀書目的知識庫碘梢。過時的知識應(yīng)該丟掉,曾對自己有幫助伐蒂,但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在的自己的經(jīng)典書籍可以送人煞躬。要不斷跨界學習,比如做程序開發(fā)的可以讀些心理學逸邦,使產(chǎn)品更人性化恩沛;醫(yī)生讀些文學作品,讓治療更有關(guān)懷缕减。
Part II:“斷舍離”究竟在說什么
我們和物品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是我們內(nèi)在心智模式的投射雷客。需要什么物品,什么該買桥狡,什么不該買搅裙,該如何使用,需要丟棄些什么裹芝,從這些問題的決策上能夠反映一個人對待物品的態(tài)度部逮,這也是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我們需要在物品身上花費金錢嫂易,時間兄朋,甚至是情感的投入,因此怜械,這些買回來的東西颅和,本質(zhì)上是裝載我們時間、空間的容器缕允。我們在擁有物品的同時峡扩,物品也在擁有我們;整理物品的同時障本,我們也在整理自己的人生教届。
從幾年前起,“斷舍離”這個概念開始在中國流行彼绷。我并沒有詳細的去了解過這個概念巍佑,只是大概知道這是一個有關(guān)物品整理技巧的書,鼓勵扔掉不需要的東西寄悯。但這三個字又分別代表了什么呢萤衰?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少買猜旬;
舍:舍棄多余的廢物脆栋,多扔倦卖;
離:脫離對物品的迷戀,不再執(zhí)迷于物欲椿争。
提高一個維度看怕膛,斷舍離不僅僅是家庭物品的整理術(shù),它是一種日常的修煉秦踪,一種通過清理物品去觀察和修煉自己心智的模式褐捻。和普通的打掃、收拾不同椅邓,在斷舍離的體系中柠逞,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景馁。
如何衡量一件物品該不該買板壮,該不該扔呢?一切從自身出發(fā)合住,思考這件東西對當下的自己有沒有用處绰精,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而是當下透葛。一個人使用的物品能夠反映出自身形象笨使,通過不斷地篩選物品的訓練,當下的自我形象就會越來越鮮明的呈現(xiàn)在自己面前获洲。比如阱表,無法拒絕廣告殿如、促銷贡珊、雙十一誘惑,而買了一堆便宜卻用處不大的東西的人涉馁,也許對別的誘惑抵抗力也會很低门岔;衣櫥堆滿了衣服卻還是找不到能穿的,也許這是一個過于念舊烤送,不愿更新自己的人寒随;家里堆了一堆沒用的雜物,卻每個都無法扔掉帮坚,這個人也許在工作中也會優(yōu)柔寡斷妻往。
為什么通過外在的整理就能改變內(nèi)在的自己呢?整理的過程其實也是回歸內(nèi)心试和,思考價值觀讯泣,建立夢想的過程。整理衣櫥的時候會想象自己穿上這件衣服時候的樣子阅悍,思考自己希望建立的個人形象是女王型的好渠,傻白甜型的昨稼,知心大姐型的,還是搞怪開心果型的拳锚?當你穿上特定的服裝假栓,這件衣服也會對你造成些許影響,比如霍掺,穿上一身合適匾荆、筆挺的西裝,人也會顯得更加自信杆烁、精神棋凳,選擇清理掉冰箱里垃圾食品的人,仿佛立刻就掉了幾斤肉连躏,起碼可以不會再長胖剩岳。然后慢慢的,你所選擇的物品漸漸對自己產(chǎn)生一些改變入热,使你變得越來越像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完美的自己拍棕。
喜歡囤積,舍不得扔掉東西的人大致分為三類:
1. 執(zhí)著于過去的人:這是典型的“所有權(quán)依戀癥”患者勺良。物品里充滿了回憶绰播,仿佛保留著物品,時光就不會消逝尚困,當初的美好就還在蠢箩。
2. 逃避現(xiàn)實的人:一些人總以忙為借口不去整理房間,他們可能的確忙碌事甜,但也有可能是被太多紛雜的事情纏的脫不開身谬泌,自己不懂得取舍,什么都想抓住逻谦,忙忙碌碌卻效率低下掌实。如果能抽空整理物品,清空思緒邦马,沒準兒可以提高效率贱鼻。
還有種可能,他們并不是忙滋将,而是不愿意面對邻悬,逃避現(xiàn)實。畢竟整理物品和整理人生都是糾結(jié)的事情随闽,能拖就拖父丰,慢慢的被越堆越多的物品吞噬,生活也紛紛雜雜沒有重心橱脸。拖延癥患者就是這樣的情況础米,不愿意面對任務(wù)而拖到最后一刻崩潰分苇。
3. 擔憂未來的人:很多人喜歡趁減價囤一堆衛(wèi)生紙、衣服屁桑、等等医寿,這是從石器時代保留下來的人類天心,上一輩人長期生活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蘑斧,更容易囤東西靖秩。
“斷舍離”的理念不僅可以用在整理物品上,還可以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竖瘾,比如人際交往沟突,子女教育,親密關(guān)系捕传,甚至商業(yè)決策惠拭。可整理的也不單只有家里的物件庸论,還可以是手機app职辅,電腦桌面,訂閱的微信公眾號等等聂示。
核心在于化繁為簡域携,抓住重點,勇于放棄鱼喉。
Part III:零庫存人生的原則和策略
通過整理物品秀鞭,改變我們與物品之間的關(guān)系,進而改善生活扛禽,幫助成為理想中的自己锋边,我們需要怎么做呢?
總的原則分為三個步驟:
1. 以自我為中心旋圆,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身邊所有“不需要宠默、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灵巧。
2. 在審視的過程中,重新認識抹沪、發(fā)現(xiàn)和肯定自我刻肄。比如,為什么這件東西我之前需要但現(xiàn)在不需要了融欧?這件東西能給我的未來帶來怎樣的變化敏弃?我希望自己身上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3. 把物品替換為自己“需要噪馏、合適麦到、舒服”的東西绿饵,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活出自己想活出的樣子瓶颠。
舍不得丟棄東西這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遇到的壁壘拟赊。以下幾個策略能夠幫助我們將“斷舍離”執(zhí)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1. 明確一個觀念粹淋,清理的主角不是物品吸祟,而是當下的自己。重點在于桃移,我需不需要屋匕,合不合適,舒不舒服借杰,而不是這件東西有沒有用过吻,好不好看,丟掉可不可惜蔗衡。并且疮装,時間維度是當下,而不是過去和遙遠的未來粘都。
2. 從“怎么看都是垃圾的東西”開始下手廓推。不要逼迫自己一開始就拿最最舍不得丟的東西開刀,從阻力最小的開始翩隧。愛吃的人就別先清理冰箱樊展,愛書的人也別一上來就扔書。循序漸進方能長久堆生。
3. 更好更聰明的舍棄专缠。可以利用app將你不需要但還能用的東西賣掉或者捐掉淑仆±酝瘢或者組織小伙伴互相贈送自己不需要的物品,這樣想念的時候還有機會看到蔗怠。
4. 限制總量墩弯,“每次主義”。就是少買寞射。每次只買夠正好需要使用的數(shù)量渔工,或者需要替換多少就買多少,保持庫存總量不變桥温,或者引矩,實在想買一件衣服就努力送出去一件舊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