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俗學
民俗學是一門怎樣的學問呢判耕?關於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去找出一個答案吆寨,因為依時代启妹,國家以及研究者的不同靶擦,民俗學也有不同的樣貌,本欄將由從事民俗學研究的學者各自從其觀點來思考民俗學挺勿,並以專欄的方式呈現(xiàn)曲横。
第一回 民俗學之於我
篠原 徹(大學共同利用機関法人?人間文化研究機構)
每當人家問起我的研究,我總是說「研究人與自然之關係的民俗學的研究」不瓶,然而若再進一步被詢問何謂「民俗學」以及「民俗」時禾嫉,我只好像辯解一般地回答如下:
所謂民俗學,一般大概認為是一群收集身邊自古延續(xù)下來的事物蚊丐,且讚嘆越古越有價值的一群奇妙的人所從事熙参,彷彿學問一般的東西。而之所以只被當做是歷史學的輔助學問麦备,大概是因為從事這些事物的人有許多是未經(jīng)學術訓練的業(yè)餘人士孽椰,並且是在看似由文字主導的世界裡昭娩,處理傳承這樣奇異又麻煩的東西所致吧。
上述雖然是與民俗學這門學問的制度有關的問題黍匾,但如果把人類的文化栏渺、社會、歷史等人類研究都稱之人文社會科學(不必是自然科學意義下的"科學")锐涯,而將其放入整理好的「抽屜」裡磕诊,就可以整理成貼有歷史學,地理學纹腌,政治學霎终,社會學,經(jīng)濟學等個別學問小標籤的多個「抽屜」升薯。而最近被整理成一個小抽屜的文化人類學等應該也是如此莱褒。然而就算從人類的文化,社會覆劈,歷史的集合中將所有「抽屜」都打開保礼,依然會有漏網(wǎng)之魚。這些一般就會被貼上「雜」的小標籤责语。我認為這個雜就是民俗學,而文化目派,社會坤候,歷史的集合中,建立制度所剩餘的集合企蹭,便是民俗學的領域白筹。這殘餘的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是因為人類會不斷實行以前沒有的事物谅摄。
會這樣說是因為儘管從整理好的「抽屜」裡拿出各種東西來徒河,仍不會覺得了解人類的文化、社會送漠、歷史顽照。果真如此,那麼應該認為剩餘集合的民俗學中包含了文化闽寡、社會代兵、歷史尚未解明的課題,而當然不存在有學術訓練爷狈。認為只要是學問植影,就應確定「對象與方法」的世俗學術信奉者應該不了解民俗學是問題發(fā)現(xiàn)型的研究方法,而非問題解決型的研究涎永。
這個剩餘集合之中思币,有被稱作是「傳承的」或是「習俗的」等人們(這一般又想以大眾鹿响、民眾、或是庶民之類的概念來界定谷饿,但概念上有外延與內含抢野,應當謹記這些只能被暫時當做被發(fā)現(xiàn)的東西)的行為與表現(xiàn)。這些都是麻煩的東西各墨,因為現(xiàn)實的行為與表現(xiàn)是融合了傳承與自己經(jīng)驗的結果指孤。
無論如何,是否可把這裡所說的傳承性的習慣性的行為贬堵,表現(xiàn)恃轩,理解為除了由傳達近代教育制度的主要方法-文字而得到的知識與感性以外,所有非文字的文化呢黎做?當然為了使這樣的傳承性的習俗行為以及表現(xiàn)可以觀察叉跛,作為人們集合意識的知識與感性必須外化為民俗。然而外化的形態(tài)千百種蒸殿,並不必然採取祭典或儀式這樣的形式性的行為及表現(xiàn)筷厘。其中存在有由身體的舉止到態(tài)度,教養(yǎng)等身體技法宏所,社會組織及人際關係等社會技法酥艳,以及自然認識及民俗分類等自然知識技法之類的多樣的形式。我認為民俗學是以「所行爬骤,所見充石,所聞,所感」等單純的方法收集自己的資料霞玄,並引起他人共鳴與類推骤铃,而找出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