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女作家海達.科瓦莉的回憶錄《寒星下的布拉格:1941-1968》(Under a Cruel Star)開篇寫到:
在我生命中呈現(xiàn)出來的風景是由三股力量構(gòu)成的纵隔,其中兩股力量曾摧毀了世界的一半炮姨,但第三股力量卻難以用肉眼察覺舒岸,它卑微而弱小蛾派,藏在離我胸口左上方一兩寸的肋腔洪乍,像是只羞怯的小鳥...第一股力量是阿道夫·希特勒,第二股力量是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岂贩。這兩股力量使我的生命成為歐洲中部一個小國的歷史縮影萎津。那只小鳥锉屈,也就是第三股力量部念,幫我活下來向后人敘說我的故事儡炼。
捷克首都布拉格幾乎位于整個歐洲的正中心榜贴,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捷克無疑是屬于中歐的,然而在政治概念上蓝纲,它屬于東歐税迷。東歐是這樣一個人為的歷史概念锹漱,它包括了柏林墻東面直到俄羅斯的廣袤的土地與眾多的人民哥牍,就仿佛有一條看不見的線砂心,將歐洲割裂成了東西兩半辩诞。
如海達所說译暂,在20世紀短短百年的歷史里撩炊,有兩股巨大的力量席卷的歐洲拧咳,前一股力量將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世界卷入無盡的災(zāi)難中伯顶,而后一股力量偏愛東歐。
海達將自己稱為“歷史縮影”實在是再恰當不過的陳述:1944年,她的父母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死于毒氣室祭衩,而她自己和她的丈夫則幸存了下來灶体;捷克斯洛伐克由共產(chǎn)黨執(zhí)政后,他丈夫在政府任職掐暮,當上了外貿(mào)部副部長蝎抽,然而卻由于莫須有的叛國罪名路克,在1952年12月13日被處以絞刑樟结。她所承受的痛苦,不僅僅是她自己的精算,也是布拉格的瓢宦,是捷克的,是整個東歐的灰羽。于是在1968年刁笙,蘇聯(lián)的坦克開進布拉格之后不久,海達假裝去休假谦趣,逃離了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疲吸,成了一名流亡作家。
在那漫長的時間里前鹅,有無數(shù)的人遠離家鄉(xiāng)摘悴,成為了流亡者。
歷史上少有如東歐的流亡者這樣人數(shù)眾多舰绘、影響深遠的流亡群體蹂喻,其中的偉大作家不勝枚舉,光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就有索爾仁尼琴捂寿、米沃什口四、布羅茨基、赫塔.穆勒等等秦陋,在這之外還有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滋m.昆德拉蔓彩,茨威格等眾多文學名宿。他們都曾經(jīng)遠離故土驳概,流亡他國赤嚼。他們個性不一,經(jīng)歷也不盡相同顺又,但如果我們把東歐流亡作家看做一個群體更卒,一個作家群的話,那么他們的共同點可以濃縮成兩個詞:“流亡”與“苦難”稚照。
這幾個字沉重且迷人蹂空,使我想一窺究竟俯萌,于是花了一點兒時間查詢資料,選了幾位屬于這個群體的大師的幾本著作上枕,列出一份書單绳瘟,打算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好好讀一下,算是對那個時代的一種遙望姿骏。
來遙望一下那個荒誕的糖声、幽默的、離奇的分瘦、狂歡的蘸泻、沉淪的、張狂的嘲玫、緘默的悦施、灰暗的時代。
諾曼.馬內(nèi)阿(Norman Manea)
羅馬尼亞作家去团,旅居美國
馬內(nèi)阿是一個格格不入的人抡诞,在他的祖國羅馬尼亞,他反對政治家同時也反對藝術(shù)家土陪,流亡到美國后昼汗,卻堅持用羅馬尼亞創(chuàng)作,不愿意過分深入的融入鬼雀。正如《論小丑》中他反復(fù)使用的自我定位顷窒,他是每個陣營里的局外人≡戳ǎ“遭排斥是我們唯一擁有的尊嚴±常”
《黑信封》
“我努力尋找一個隱喻谓着,表現(xiàn)我們封閉而殘缺的社會,表現(xiàn)內(nèi)心難以釋放的壓力和痛苦坛掠,表現(xiàn)人們的沮喪和挫敗感赊锚。我要創(chuàng)造另外一個現(xiàn)實,來表達我們實際的生活:無盡的隊伍(為了面包却音、手套改抡、肥皂矢炼、汽油和手紙)系瓢、可怕的醫(yī)院,無處不在的告密者和夸夸其談的騙術(shù)句灌;寒冷夷陋、害怕欠拾、玩笑、默然骗绕、疲乏藐窄、恐懼甚至我自己的痛苦。孤獨的個體和群眾酬土。絕望荆忍、愛、恐懼撤缴、罪惡刹枉、脆弱、幻想和噩夢屈呕∥⒈Γ”
《流氓的歸來:一部回憶錄》
“《流氓的歸來》敘述時間和空間不斷發(fā)生跳轉(zhuǎn),你得努力辨析這些關(guān)鍵性瞬間……時空與時空的轉(zhuǎn)換毫無預(yù)警虎眨,敘述語言又宛如夢語蟋软,馬內(nèi)阿并非有意為讀者閱讀制造障礙,而是似乎他自己就身處命運的多重夢境嗽桩≡朗兀”
《論小丑:獨裁者和藝術(shù)家》
“獨裁者和藝術(shù)家的關(guān)系,就是“花臉小丑”和“白臉小丑”碌冶。在馬內(nèi)阿看來棺耍,自己的祖國早已成為一個荒謬的馬戲團,權(quán)力的白臉小丑支配著成千上萬生活在恐懼中的無名百姓种樱,把他們?nèi)M他馬戲團的監(jiān)獄里蒙袍。花臉小丑唯一能做的嫩挤,只是忽視他的存在害幅。”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
捷克作家岂昭,旅居法國
在中國以现,米蘭.昆德拉面對著是兩個極端,一些人視他為從不曾謀面的知己约啊,另一些人認為他晦澀難懂邑遏、賣弄玄虛。然而對于米蘭.昆德拉本人,卻從不愿意被貼上任何討喜的標簽诗宣,他不承認自己是流亡作家稻扬,不愿意以母語捷克語寫作,不答應(yīng)接受采訪纪吮,不希望代表任何人俩檬。他跟任何人都不想保持一致,無論是好的碾盟,還是壞的棚辽。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固守自我的人冰肴,卻在世界上獲得了數(shù)量巨大的蹙擁屈藐。
《好笑的愛》
《好笑的愛》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包括米蘭.昆德拉早期的十個小故事熙尉,其中第一個小故事《誰都笑不出來》仿佛在與書名呼應(yīng)估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米蘭.昆德拉最有名的作品,也是被摘抄名言警句最多的作品骡尽。從這部作品里遣妥,你可以看到米蘭.昆德拉筆下那種莫名其妙但又令人著迷異常的敘述手段,仿佛透過詭異的斷層看到奇特的花紋攀细。但實際上箫踩,他可能只不過是盡量想用自己最貼切的表現(xiàn)手法,來講一個故事谭贪。
《笑忘錄》
另一部關(guān)于布拉格境钟,關(guān)于布拉格之春的小說,依然是斷裂的時空俭识,不同人物的命運慨削,被時代巨大的旋渦攪亂。
《告別圓舞曲》
我更喜歡這本書的另一個譯名:《為了告別的聚會》套媚。
《生活在別處》
書名就已經(jīng)暴露了它在中國的地位缚态。
海達.科瓦莉(Heda Kovály)
捷克作家,流亡美國
海達.科瓦莉于2010年去世堤瘤,去世時享年91歲玫芦。她是一個長壽的女人,也是一個頑強的女人本辐;她無數(shù)次從死神身邊擦肩而過桥帆,卻都堅持活了下來。然而她的至親們則不是慎皱。
她經(jīng)受的苦難比她度過的歲月還要多老虫。
《寒星下的布拉格:1941-1968》
這是1988年出版的一部回憶錄,回憶在1968年戛然而止茫多,然而苦難沒有祈匙。
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
俄羅斯作家,流亡美國
這個生命力頑強的老頭兒地梨,他一生都在說真話菊卷,為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缔恳,卻也因此入獄宝剖、驅(qū)逐流放洁闰。50年代他因故入獄,罹患胃癌万细,醫(yī)生說他只能活三個星期扑眉,卻都奇跡般的活了下來。他以“我絕不會比我的書更早回去赖钞⊙兀”作為對自己祖國的宣戰(zhàn),并終于獲得勝利雪营。
《癌癥樓》
一部充滿象征和隱喻的作品弓千,它描寫的不僅僅是索爾仁尼琴和其他病房里病友們的癌癥,還有他所生活的社會罹患的不治之癥献起。
《第一圈》
“那些沒有罪行的科學家們洋访,在瑪爾非諾沒有人權(quán)、沒有自由谴餐,甚至連“性”的權(quán)利都沒有的非人生活姻政。”
《古拉格群島》
偉大的史詩般的巨著岂嗓,大家都知道汁展,書名中那個與世隔絕的,荒誕的古拉格群島象征著什么厌殉。
《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
中短篇小說集食绿,索爾仁尼琴的成名作。
馬洛伊.山多爾(Sandor Marai)
匈牙利作家公罕,流亡美國
馬洛伊.山多爾是一個主動流亡者炫欺。沒有遭到過流放,本可以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的他曾說到:“我之所以必須離開熏兄,并不僅僅因為他們不允許我自由地寫作品洛,更因為他們不允許我自由地沉默∧ν埃”這不僅僅有關(guān)良知桥状,更重要的是他把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一個自由的個體硝清,看的異常重要辅斟。
他生于奧匈帝國的一個貴族家庭,字里行間無法遮掩帝國的貴族氣質(zhì)芦拿。
1989年士飒,他在看到曙光之前查邢,在美國自己的家中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個市民的自白》
這本分為兩部分的自傳體小說寫于1934-1935年酵幕,正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那短短的十幾年的夾縫中扰藕,“書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上百個,從皇帝到女傭芳撒,從親友到鄰里邓深,從文人、政客到情人笔刹、路人芥备、妓女……馬洛伊從德國、法國舌菜、英國萌壳、瑞士等西歐國家,寫到東歐的布達佩斯日月,各地人文歷史宛然在目袱瓮,無數(shù)歷史人物呼之欲出,可謂一部大時代的百科全書山孔《叮”
《燭燼》
“在扣人心弦的激烈爭辯中,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懷念逝去的帝國時代台颠,還有隨之消逝的貴族品德和君子情誼褐望。奧匈帝國面臨衰亡時的哀傷,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時人們傳統(tǒng)道德的動搖串前,在字里行間纖毫畢現(xiàn)瘫里。”
《偽裝成獨白的愛情》
“愛情不堪直視荡碾,孤獨才是唯一真相谨读。”
雅歌塔(Agota Kristof)
匈牙利作家坛吁,流亡瑞士
1956年劳殖,雅歌塔因匈牙利反俄暴動隨前夫避難至瑞士,后在瑞士定居拨脉,其成名作《惡童三部曲》據(jù)說是根據(jù)自己經(jīng)歷改編哆姻。有人說雅歌塔是一位帶著愛國心流亡并客死他鄉(xiāng)的“叛國者”,但毫無疑問玫膀,“受害者”是更加適合她的標簽矛缨。
《惡童日記》
《二人證據(jù)》
《第三謊言》
東歐是盛產(chǎn)文人巨匠的地方,而巨大的苦難往往壓榨出最密實的文字,最偉大的敘述箕昭。在查資料的時候灵妨,面對浩瀚的歷史與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往往心生縹緲感,自己窮一生不能得窺滄海之一粟落竹。認真篩選出19本書泌霍,仔細回顧選擇的理由,卻毫無見地筋量。沒有選布羅茨基與米沃什的作品烹吵,僅僅是因為對詩歌無感碉熄;沒有選赫塔米勒桨武,僅僅是因為不喜歡那些書名。而這三位卻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锈津。
第一次給自己列書單呀酸,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相關(guān)傳記、歷史琼梆、評論性誉,越讀越彷徨,越惶恐茎杂。越發(fā)覺得自我的膚淺错览。
總之,19本書煌往,先讀完再說吧倾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