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這個東西,首先你要抱有尊重和認同的態(tài)度豪硅。知之則知之,不知則不知挺物,不要在自己并不認識和尚未弄懂之前就妄下評論懒浮。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识藤、做官的基礎和根本砚著〈瘟妫《論語》中就說,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稽穆。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齊家冠王、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秧骑。與孔子“修己以安百姓”思想相呼應的版确,還有《大學》首章的“三綱領八條目”。所謂“三綱領”乎折,就是《大學》首句的“大學之道绒疗,在明明德,在親民骂澄,在止于至善”吓蘑,所謂“八條目”,就是“格物坟冲、致知磨镶、誠意、正心健提、修身琳猫、齊家、治國私痹、平天下”脐嫂。
君子之道不止于“修身”,而“止于至善”紊遵,這個“至善”是什么账千?就是通過修身立德而達到“安百姓”的治理目標,即達到使所有人都平安快樂的政治目標暗膜≡茸啵“修己以安百姓”是政治的終極目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学搜,這一點娃善,連堯舜那樣的古代圣王都擔心做不到∪鹋澹孔子的言下之意会放,是要求為政者以堯舜為榜樣,時時警策自己去做“安百姓”的工作钉凌,必使所有人都平安快樂而后心安,倘有一事未定捂人,一人未安御雕,則以此為病也矢沿。這種以“安百姓”為最高政治理想的精神,正是儒家人文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酸纲。
歷代儒家都繼承了孔子“修己以安百姓”命題所體現(xiàn)的道德人文精神捣鲸。如孟子勸說梁惠王施仁政、行王道的一番大道理闽坡,荀子主張“隆禮尊賢而王栽惶,重法愛民而霸”的治國方略,董仲舒所謂“任德不任刑”的王道理論疾嗅,都繼承了孔子“修己以安百姓”的道德人文精神外厂。程頤曰:“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代承。唯上下一于恭敬汁蝶,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论悴,氣無不和掖棉,而四靈畢至矣“蚬溃”王陽明在解說大學“三綱領”與孔子“修己以安百姓”的思想聯(lián)系時說:“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幔亥,‘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察纯∨撩蓿”又說:“‘明德親民’一也。古之人明明德以親其民捐寥,親民所以明其明德也笤昨。是故‘明明德’,體也握恳;‘親民’瞒窒,用也;而‘止至善’其要矣乡洼〕绮茫”這個體、用束昵、要的解說拔稳,是對孔子核心思想的精辟論斷。
“修己以安百姓”的思想锹雏,在當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巴比。其一,為政者的自身修養(yǎng)最為重要,必須嚴于律己轻绞,自我修煉采记,做個品德高尚的君子;其二政勃,對于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而言秘狞,修身立德首先是立“廉潔自律”的官德贰军。做官應該耐得住寂寞训貌、守得住清貧尺栖,在廉潔自律上作表率,才不至于掉入貪欲陷阱懒叛,一失足成千古恨丸冕;其三,領導干部必須始終牢記“安百姓”的政治目標芍瑞,想人民所想晨仑,為人民興利除害,使人人安居樂業(yè)拆檬,快樂幸福洪己。這就是今天學習“修己以安百姓”之言的意義所在。
3.? “知行合一”竟贯,不可以按照現(xiàn)代語境答捕,簡單地解釋為知道道理就要去實踐,這不是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意思屑那。陽明學中重要的概念有幾個拱镐,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持际、“致良知”等沃琅,這些在他與弟子的談話和書信中都有詳細著述,比如《答顧東橋書》《徐愛錄》等節(jié)中蜘欲。在陽明學中益眉,“知”為良知,可以解釋知行合一為“致良知”姥份,陽明學就是致良知的學問郭脂,在陽明學中,知和行從來就是一回事澈歉,“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展鸡,知而不能行,就是不知埃难,良知是人人具足的莹弊,只是后天為私欲隔蔽了涤久,所以知行才不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