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29 陳了 6月16日
《這不是我的帽子》([美]喬恩·克拉森/文·圖? 楊玲玲? 彭懿/譯 信誼 世界精選圖畫書)是一本獲獎無數(shù)的繪本,與昨天談的《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來》是同一位作者栋操。在我看來,這兩本繪本是一個系列:扉頁風(fēng)格相同:都是簡單的草和石頭熬甫;封底風(fēng)格相同,都是草和書中的帽子睦裳;致辭頁一樣:再次獻給威廉和賈斯逗涨摹辽狈;連主題也是一致的:關(guān)于“偷東西”慈参。那么不同在于,《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來》中的文字是對話形式刮萌,圖畫來補充文字的留白驮配;《這不是我的帽子》中的文字則是采用了獨白的形式,圖畫則與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不是我的帽子》講的是一只小魚偷了大魚的帽子壮锻,自以為不會被發(fā)現(xiàn)琐旁,最終帽子還是回到了大魚頭上的故事。文字全篇以小魚的口吻做第一人稱的講述猜绣,一開始就說:這不是我的帽子灰殴,是我剛剛偷來的。講到自己“偷”的行為掰邢,沒有一絲慚愧牺陶,反而透露著一股驕傲勁兒,讓我想起有一次辣之,孩子撿起別的小朋友不小心掉下的“寶石”據(jù)為己有掰伸,那驕傲的小表情,讓人哭笑不得怀估。
這本優(yōu)秀的繪本狮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翻頁的藝術(shù)。一開始多搀,文字和畫面是統(tǒng)一的歧蕉,“我偷帽子的時候,他在睡覺康铭」咄耍”畫面中的大魚果真在睡覺〈犹伲可是翻到下一頁蒸痹,文字和畫面開始走向不同的方向:“他可能睡很久都不會醒”,大魚睜開了眼睛呛哟,吐出了比睡著時更多的泡泡;“就算他醒了匿沛,可能也不會發(fā)現(xiàn)帽子不見了”扫责,大魚的眼睛看向頭頂,顯然是發(fā)現(xiàn)帽子不見了逃呼;“就算他發(fā)現(xiàn)帽子不見了鳖孤,可能也不知道是我拿走的”,大魚瞇起了眼睛抡笼,像極了洞悉孩子干“壞事”卻一聲不吭的大人苏揣;“就算他猜到是我,他也不知道我去哪里了”推姻,畫面中只剩下大魚的尾巴平匈,明顯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方向。接著,文字說一句增炭,第二頁的畫面就像在反駁文字一樣往相反的方向走:“沒有人會找到我”忍燥,翻過來就看到了小螃蟹;“他說他不會告訴任何人我去哪里了”隙姿,翻過來就是小螃蟹給大魚指出了方向(當然小螃蟹沒有說梅垄,只是指了指)。接著输玷,大魚和小魚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戰(zhàn)队丝,而小魚還不自知:“我就知道我會成功”“沒有人能找到我”,可是大魚的半個身子已經(jīng)進入了又大又高又密的水草中欲鹏。最后的見證者依然是小螃蟹机久,它看著大魚游走,戴著那頂藍色的小圓帽貌虾。
小魚不是不知道偷東西是錯的吞加,可他依然理直氣壯,給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大魚戴著不合適尽狠,自己就是想留著帽子衔憨,反正大魚不會發(fā)現(xiàn)的,沒有人能找到我袄膏。但是錯就是錯践图,不管有多少理由,偷東西就是錯的沉馆。那片又大又高又密的水草在書中出現(xiàn)了多次(圖畫或文字):前后環(huán)襯(圖畫)码党,小魚偷了帽子后告訴讀者自己要去那片水草(文字),小魚到了水草前自以為已經(jīng)成功了(文字)斥黑,以及在大魚追著小魚進入水草后的一整個跨頁(圖畫)揖盘。這片水草應(yīng)該是帶著隱喻的,大魚是大人锌奴,小魚就是孩子兽狭,在孩子做錯了事情,無論如何大人不應(yīng)該在人前批評鹿蜀,而是要保護好孩子的“面子”箕慧,在私下進行教育。從這一點來看茴恰,繪本果真是大人更應(yīng)該來讀颠焦。
在大魚追著小魚進入水草后,書中沒有再出現(xiàn)文字描述往枣,小魚也沒有再出現(xiàn)在畫面中伐庭。有的讀者認為粉渠,小魚被大魚吃掉了。一開始我也這樣以為似忧。但是在讀了許多次以后渣叛,我還是更愿意相信,小魚只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僥幸”沒有得逞盯捌,在被大魚“教育”后淳衙,留在水草中“反省”了。
最后有個小細節(jié)饺著,不知道這頂藍色的圓帽子箫攀,是不是《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來》中小蛇提到的那頂藍色圓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