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這是在平常生活中最經(jīng)常使用到的兩類人稱代詞贩疙,我們在平常過程中使用『你』『我』都是十分的自如熟練的讹弯。然而當這個問題被放在產(chǎn)品設計的過程中來看的話,其實很多時候这溅,我們對于產(chǎn)品中該使用何種稱謂并沒有一個很清晰明確的規(guī)則來指導我們组民。
考慮這個問題是因為在Medium上看到了一篇討論產(chǎn)品設計中文案所使用的不同的視角的文章。文章在開頭的時候引用了windows系統(tǒng)中關于『我的電腦』在多個系統(tǒng)中名稱不斷改變的例子悲靴。
windows系統(tǒng)下臭胜,『我的電腦』的名稱從 My computer 發(fā)展到 Computer ,再到現(xiàn)今的 This PC 癞尚。從這個問題出發(fā)耸三,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在設計中,我們該使用何種人稱視角來與用戶進行交互浇揩?
『我』的視角
『我』的視角在設計中是一個很常見的視角仪壮,我們打開手機APP,可以看到很多諸如此類的稱謂胳徽』『我』『我的視頻』『我的文件』,這些使用『我』的標簽給與了用戶一種很強的心理暗示 - 這是屬于我的東西养盗!
在文章中缚陷,作者也對使用『我』的視角,進行了分析
翻譯:
通過『我』的視角下往核,表明了這個產(chǎn)品是用戶的延伸,就像這個產(chǎn)品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上命名的蹬跃。『我』會讓人感覺更加的私人,感覺你可以對其編輯和控制
根據(jù)這樣的分析蝶缀,我們在產(chǎn)品設計的過程中丹喻,當涉及到如按鈕,文件的時候翁都,我們可以考慮使用『我』的視角來為其進行命名碍论。
(img)
就如,在設計對話彈窗的時候柄慰,很多時候我們使用的都是很技術性的語言鳍悠,比如『確定』『添加』,這時坐搔,我們其實可以考量是否換種方式進行描述藏研,換成如:『我知道了』,這樣的詞語概行,將會給與用戶一種在和我們進行對話的感覺蠢挡,在心理上給與其更加私人,有掌控性凳忙。使得我們的產(chǎn)品在情感體驗上更加的舒適业踏。
『你』的視角
『你』,這個視角是和『我』的視角完全相反的一個視角涧卵。在日常生活中勤家,我們使用『你』來指代談話中的另一方。同樣的柳恐,在界面設計的過程中伐脖,我們同樣可以借鑒在真實環(huán)境的語境。使用『你』的稱謂來設計界面和用戶之間的對話乐设。
在文中讼庇,作者同樣有對『你』的視角進行分析
翻譯
在界面設計中使用『你』,表明了這個產(chǎn)品在和你進行對話伤提。這就像這個產(chǎn)品是你的私人助手,幫助你辦事认烁。比如:『這是你的音樂』
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肿男,我們需要謹記一點原則,『我們是在和用戶對話』却嗡。我們所設計的東西是一個虛擬的世界舶沛,為了能夠幫助用戶更好的理解我們的系統(tǒng),我們需要去營造一種真實世界的心理感受窗价。
而在真實世界中如庭,沒有人會冷冰冰的告訴你一串數(shù)字,沒有人會直接寫一段就像政府公文一樣的語句撼港。所有的人在談話都是有主體坪它,有對象的骤竹。而映射到界面設計中,主體就是我們的系統(tǒng)往毡,而對象就是我們的用戶蒙揣。
所以,在設計中开瞭,當涉及到如對話框文字懒震,提示文字等諸如此類和用戶發(fā)生交互行為的場景時,我們需要將其設計成嗤详,就像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對話的感覺个扰。
『我』和『你』共同使用
『我』和『你』這兩種視角在設計的過程中,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葱色,而是在很多時候递宅,會共同進行使用。其實這同樣也是回歸到了談話的語境中冬筒,『你』是問話者對被問者所用的恐锣,而『我』則是被問者回答問話者時所使用的。
同樣的舞痰,映射到設計中土榴,我們在對用戶進行詢問的時候,會使用『你』响牛,而在用戶回答我們的時候玷禽,將會使用『我』
就像上方的對話框中,在詢問的標題和文字中呀打,都使用的是『你』矢赁,而在按鈕,也就是用戶對于我們的詢問做出的回答贬丛,使用的是『我』撩银。
通過這樣的混合的使用,我們可以搭建一個真實世界中兩個人之間進行對話的語境豺憔。來給與用戶更加優(yōu)秀的體驗额获。
總結
最后,再次回顧我們所講的的恭应。在設計中何時使用『我』抄邀,何時使用『你』,最終我們需要達到的效果都是還原一個真實的語境昼榛。這就是我們最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