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突如其來的一個想法蟀俊,把自己看過買過的書寫出來,包括內容裝幀肢预,種種。作為我自己購買書烫映,讀內容后心路歷程的記載,如果有人感興趣锭沟,那也是對自己喜愛或不喜愛書的一種推薦吧抽兆。目前族淮,打算先寫幾本出版物。
直到我翻開它的第三頁瞧筛,我才知道這竟是一本日記。
第一次知道乙一是在一次下班的電梯上较幌,與同事一起不知不覺討論起懸疑小說,她給我推薦了乙一這位作者乍炉。
我對別人安利的書一向是照單全收滤馍,多多益善。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巢株,積累了太多預備書目后,反而無法第一時間拿起書剛剛推薦的書來閱讀熙涤。
所以,那之后又過了很多天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在同事推薦以前很久我就有幸讀過乙一的部分作品祠挫。
最著名的《zoo》,我對那對姐弟與七個房間的故事印象十分深刻等舔,也理所應當關注起了乙一這位作者。
購買《小生物語》這本書其實也是一件非常巧合的事慌植。因為朋友圈的微商推薦,便宜且是我關注的作家蝶柿,我又沒看過,種種巧合匯聚到一起只锭,它就降臨到了我的手中著恩。
先說內容吧蜻展。
看到這個名字再聯(lián)想到乙一這位作者邀摆,我的第一反應:這說不定又是一本驚才絕艷的推理著作!畢竟物語一詞在日語里就是記敘文的意思栋盹,看書名很容易就讓人聯(lián)想到內容是不是什么有趣的故事。
抱著這樣的心思例获,我將這本書收入囊中。
但直到我翻開書的第三頁榨汤,我才知道原來所謂書名《小生物語》原來竟是一本日記。我為何能如此確定收壕?即便是以日記的形式來記載妓灌,也有可能只是別樣的推理故事,以現(xiàn)在出版物形式越來越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虫埂,一切皆有可能不是么?
原因平淡又樸實掉伏,因為作者直接在扉頁和前言里就做了解釋。
不過话侧,扉頁里的一些詞匯還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奇書”闯参、“奇奇怪怪”、“虛實交錯”這些與日常鹿寨、日記都不沾邊的詞,此時卻用來形容這本書脚草。
這真的是本普普通通的日記么?我又開始有些懷疑馏慨,對推理的期待重新爬上心頭。
開始真正接觸這本書中的內容写隶,我才慢慢發(fā)現(xiàn),這的確是一本日記慕趴,但卻并沒有讓我失望痪蝇。
這是一本日記躏啰,記錄他很多生活細節(jié)與感想,但同樣的耙册,他在許許多多細節(jié)方面做了幻想延展,讓本來平淡如水的日常觅玻,變成了多姿多彩的奇境培漏,甚至讓我對日記一詞有了新的認識。
作者本人也曾多次在日記正文以及后記中提到過牌柄,這本日記的真實性并不可靠。
雖沒有驚才絕艷的推理懸疑場面珊佣,卻又同樣驚才絕艷的奇思妙想,如同2.5次元披粟,真實與虛幻不斷交織,讓你有時甚至分不清他所說描寫的這個場景到底是否真實發(fā)生過守屉?
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個場景,其中之一是朋友A來家里做客時拇泛,幾次趁著屋內光線的黑暗夾起小生的存折、錢包躡手躡腳朝門口走去俺叭,卻又因為拉開窗簾光線恢復被戳破而尷尬的走回桌旁。
這場景讓人聯(lián)想到就不禁會心一笑熄守,覺得十分有意思蜈垮,再加上A是大學時代的好友裕照,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損友真的如此作為,心下的笑意逐漸擴大牍氛。
還有一個場景晨继,就是小生獨自一人逛商場時搬俊,因為營業(yè)時間已過蜒茄,商場空無一人唉擂,他卻無論如何找不到下去的階梯玩祟,被困在二樓。隨著一排排燈光關閉屿聋,他好像被什么追逐似的藏鹊,一路逃到窗邊转锈,看著大街上若無其事的路人,呼救卻沒人發(fā)現(xiàn)撮慨,直到所有燈光熄滅竿痰,小生失去意識影涉。
其緊迫感讓我瞬間聯(lián)想起乙一的其他小說。
這兩個場景的延伸截然不同(如果真的是幻想的話)蟹倾,一個在日常中尋找夸張樂趣,另一個則是在日常中加入玄幻的思維喊式。
這是一本日記,卻又好像是一本小說萧朝。在平淡的生活中硬生生圖上一抹顏色,我突然覺得這樣比那些拿起來就直截了當明白是編造的推理懸疑來的更加有趣检柬。
“如果要問他的哪部作品內容最接近本人,就是《小生物語》了何址。”——押井友繪(乙一的妻子用爪、押井守之女)
不愧是乙一!合上這本書的最后一頁偎血,我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單就內容來說颇玷,我無疑已經很想吹爆這本書!
但這本書的裝幀也是我選擇他的一個原因——精裝硬皮帖渠,無疑是我最愛選擇購買的一種書籍包裝谒亦。
硬皮書更容易保存切揭,但對于閱讀來說,硬皮書的重量卻讓人有點難拿锁摔,好在這是一本32開的書,比一半的A4紙還要更小一點鄙漏,無論攤在桌上還是拿在手里都不算費勁。
模擬日記的排版巩步,一篇一篇看起來也很舒服,可以隨時拿起放下椅野,十分適合碎片化的時間。書也不厚竟闪,兩百多頁,連續(xù)不間斷的話有四個小時就可以看完杖狼。
總而言之,無論是打發(fā)時間蝶涩,還是充盈自己的思維,我都覺得這是一本不錯的作品绿聘!《小生物語》,值得一試熄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