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趣:古代在墻上題詞都是用什么寫?當時都是什么情況霉翔?
前言
古代沒有報紙睁蕾,更沒有網(wǎng)絡(luò),那個時候的題壁有點像今天在自媒體發(fā)表文章债朵,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子眶。
元稹在《白氏長慶集序》曾經(jīng)記載,他和白居易的詩序芦,被廣為傳誦臭杰,還被很多人寫在各種建筑的墻上:
“二十年間,禁省芝加、觀寺硅卢、郵候墻壁之上無不書射窒,王公妾婦藏杖、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龆伲”《白氏長慶集序》
古人用毛筆寫字蝌麸,題詩當然應該是用毛筆寫。
用毛筆在墻上寫字不容易艾疟。我記得看過一個電視節(jié)目来吩,有專家說,王羲之那個時代的人寫字蔽莱,握筆的手法弟疆、姿勢和今天不同,也并非都是放在桌子上寫盗冷,看來他們題壁還是挺簡單的怠苔。
今天已經(jīng)很少見到文人在墻上題詩了,一般都是油漆工仪糖、美工在墻上畫畫柑司、寫標語等迫肖。
不過我很幸運地見到過一位在墻上寫詩的朋友。
一攒驰、我見過的題壁詩
老街有個朋友姓劉蟆湖,兩口子開了一個燒烤店。路過的時候玻粪,總見到這個五大三粗糙爺們隅津,光著膀子在店門口烤肉,而且動不動就和城管吵架劲室。
在他店里的白墻上寫著幾首唐詩饥瓷,我還以為是裝修時油漆工刷上去的。
幾年以后痹籍,我們漸漸熟了呢铆,我才知道是他自己用毛筆寫的。他告訴我蹲缠,他自小學習書法棺克, 但是不能靠這個養(yǎng)家糊口。不過幾十年來也沒有放下线定。
有一次聊起股票來娜谊,他給我看他的賬戶,有一只股票只留了一手斤讥,是紅色的負數(shù)大約幾十萬吧纱皆。他說這一手股票他一直留著,用來提醒自己芭商。沒想到這個漢字文武雙全派草,能寫字、能賺錢铛楣、還能動不動和城guan們吵一架近迁。
后來我們這里搞世園會,道路擴建簸州,他的店拆了鉴竭。干了二十多年燒烤店的他有點厭倦, 回到停薪留職的原單位去看倉庫 岸浑。有一次電話聊天時搏存,他說書法有精進不少∈钢蓿看倉庫真是一件美差璧眠,白天休息,晚上喝茶,啥事也沒有蛆橡,天天練字舌界。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打電話找他,是老板娘接的泰演。說老公去美國了呻拌,等孩子初中畢業(yè)后,他們娘倆也去睦焕。
老劉曾經(jīng)告訴我汇在,在墻上寫字和在桌上寫字不一樣劣光。墨的干枯多少不太容易掌握酒贬,墨太少容易干嫡良,太多容易流下來。
嘿嘿本谜,他說初家,我練了好久才把店里墻上那兩首唐詩寫好。
后來就沒有聯(lián)系了乌助。不知道他去了美國還練字嗎溜在?
二、如今始得碧紗籠 唐朝人的題壁故事
古代書法家都是詩人他托,詩人也大多是書法家掖肋,畢竟毛筆幾乎是唯一的書寫工具。今天呢赏参,寫書法的未必會寫詩志笼,寫詩的未必會書法。
下面講幾個古代詩人題壁的故事把篓。
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 》中纫溃,記載了一個題壁的故事:
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纸俭,隨僧齋飡皇耗。諸僧厭怠南窗,播至揍很,已飯矣。后二紀万伤,播自重位出鎮(zhèn)是邦窒悔,因訪舊游,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敌买。播繼以二絶句曰:”
上堂已了各西東简珠,慚愧阇黎飯后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聋庵。
唐朝宰相王播窮困時住在惠昭寺木蘭院里蹭吃蹭喝膘融,和尚們非常厭惡這個家伙。常常吃完飯再敲鐘祭玉,搞得聞聲而來的王播餓肚子氧映。
等到王播富貴以后,有一次回到這個廟里脱货,發(fā)現(xiàn)自己當年的題壁詩被和尚用“碧紗幕其上“岛都,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
由此也可以看出振峻,題壁詩的墨跡隨著時間的流逝臼疫,會慢慢損壞消失。最為當朝的名人名作扣孟,王播這首詩得到了“碧紗籠”保護的待遇烫堤。
三、宋詩人的題壁詩 因為寫得太好竟被人涂掉
宋人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用了《復齋漫錄》中的一個故事:
謝無逸嘗于黃州關(guān)山杏花村館驛題一詞云:
“杏花村館酒旗風凤价,水溶溶塔逃,飏殘紅 ......
詞名《江城子》。其后料仗,過者必索筆于館卒錄去湾盗,卒頗以為苦,因以泥涂之立轧。
謝逸格粪,字無逸,是宋朝江西詩派的二十五法嗣之一氛改。據(jù)說他路過杏花村帐萎,題了一首《江城子》在驛館的墻壁上。全詞如下:
杏花村館酒旗風胜卤。水溶溶疆导。揚殘紅。野渡舟橫葛躏,楊柳綠陰濃澈段。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舰攒,草連空败富。
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摩窃。淡眉峰兽叮。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guān)山今夜月鹦聪,千里外账阻,素光同。
沒想到這首詞太受歡迎泽本,但凡見到的人都要找驛卒要筆抄寫宰僧。 搞得館卒煩不勝煩,一生氣找來泥巴將這首詞給涂掉了观挎。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來琴儿,題壁用毛筆寫完后,墨跡浸入墻壁后嘁捷,擦掉可能挺困難造成,所以館卒用泥巴給糊住了。
四雄嚣、題壁詩反應出世態(tài)炎涼
宋朝吳處厚的《青箱雜記》卷六晒屎,也有題壁詩的故事。這個故事和王播的遭遇有點類似:
世傳魏野嘗從萊公(寇準)游陜府僧舍缓升,各有留題鼓鲁。后復同游,見萊公之詩港谊,已用碧紗籠護骇吭。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歧寺。時有從行官妓燥狰,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斜筐。野徐曰:
'若得常將紅袖拂龙致,也應勝似碧紗籠。'
萊公大笑顷链。
魏野(960~1019)目代,字仲先,號草堂居士嗤练。他一生清貧榛了, 卻有個貴人朋友:宰相寇準。
多年以前潭苞,兩位好友一起游覽寺廟時各有題詩忽冻。過了幾年以后,這兩個人又一次故地重游此疹, 卻發(fā)現(xiàn)寇準的題壁詩用” 碧紗籠“保護, 而魏野的題壁詩 ”塵昏滿壁”。蝗碎,
王播當年地位低的時候湖笨,連飯都不給吃,地位高了蹦骑,詩都要被保護慈省。魏野和寇準兩個人因為地位不同,其題壁詩受到的待遇也不同眠菇。
當時有一個聰敏的一個官妓為避免魏野尷尬边败,連忙用衣袖擋住”塵昏滿壁”的魏野題壁詩。不過魏野卻沒有放在心上捎废,反而作詩自嘲:若得常將紅袖拂笑窜,也應勝似碧紗籠。'
寇準聽了哈哈大樂登疗,大家一起化解了這個尷尬排截。
結(jié)束語
題壁,未必一定寫在墻壁上辐益,傳說唐朝詩僧寒山子到處題詩断傲,據(jù)《太平廣記》卷五十五記載: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智政。大歷中认罩,隱居天臺翠屏山 ....好為詩,每得一篇续捂、一句猜年,輒題于樹間石上。有好事者疾忍,隨而錄之乔外,凡三百馀....
寒山子到處寫詩,石頭上一罩、樹上杨幼,都有其作品。竟然還有粉絲到處翻石頭給他抄寫下來聂渊。
最瘋狂的粉絲叫做葛清差购,據(jù)段成式《酉陽雜俎·黥》記載,把白居易的詩紋滿了身上:
荊州街子葛清 汉嗽,勇不膚撓欲逃,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 舍人詩饼暑。
這算是比較另類的題壁詩了吧稳析。
@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