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條:學習之母不應變成后娘
01復習是學習之母叼架。
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又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位慈善的母親變成了狠毒的后娘。
因此矾缓,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怎樣正確組織復習才符合教學規(guī)律呢蚜点???
首先荆虱,我建議考慮課程和具體教材的特點。
這里纸颜,蘇霍姆林斯就提到了課程和教材的關系兽泣,課程和教材究竟是什么關系呢?我試圖用自己的話來進行解釋胁孙,然后唠倦,發(fā)現不行称鳞。所以,我以為我了解了課程和教材稠鼻,其實沒有冈止。
黃偉教授將語文知識分為:語文學科知識、語文課程知識候齿、語文教學知識三個層面熙暴。
作為語文學科知識的文體知識,它來源于語言學(文體學慌盯、語體學)周霉,文藝學(形式美學),文章學亚皂,古代文學俱箱、現當代文學中的文體研究、作家作品研究以及文學史等學科內容灭必。
作為課程知識的文體知識狞谱,它由學科知識轉化而來,呈現在課程標準和教材之中禁漓,因而上述“文前提示語”即是一種課程知識跟衅。
作為教學知識的文體知識,它由課程知識轉化而來播歼,“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知識積淀和語文素養(yǎng)的知識”“語文教學知識從知識呈現來看与斤,可以分為隱形知識和顯性知識;從知識主體來看荚恶,可分為教的知識和學的知識”,上述兩種不同的解讀路徑和教學內容即是一種教學知識磷支。
語文課程的特點是什么谒撼?語文教材的特點是什么?
目前雾狈,讀到的文章中提到語文課程相關的是陸儉明教授在《語文課程所擔負的任務與責任》中提到的廓潜。
他認為語文課程在終極目標“立德樹人”之下,所擔負的任務有三:
第一善榛,“幫助學生學習辩蛋、掌握好書面語”,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綜合的語文能力移盆;第二悼院,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能逐步以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鑒賞文學藝術作品咒循;第三据途,使學生不斷受到真善美的教育與熏陶绞愚,具體說即不斷接受中華文明、世界文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颖医。
第一個任務是重點位衩,并且這個任務是只能由語文課程來承擔和完成的。因此熔萧,語文課程的定位就應該落在“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綜合語文能力”上糖驴。
這種全面綜合的語文能力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語言理解層面,無論是讀或聽佛致,都要能一下子抓住對方表達的主要內容贮缕。
二是語言表達方面,無論是說或寫晌杰,都要做到文從字順跷睦。
三是有實際的語文糾錯能力,具體體現在無論是看別人的或是自己的文字肋演,能憑語感初步判斷一個句子的正誤與好壞抑诸,一個詞語、一種句式在使用上恰當與否爹殊,并能有改正的能力蜕乡。
這三方面也是衡量一個學生韓愈書面語學習、掌握如何的標準梗夸。學生有了這三方面的語文能力层玲,那么他們就算切實掌握好了書面語,學生的語文水平反症、語文修養(yǎng)就會有切實的提高辛块,他們也就能更好、更快地接受各種高素質的教育铅碍。
關于語文課程的責任润绵,陸儉明教授是這樣說的:
個人的語言能力已成為與他人競爭的一個重要條件,而國家語言能力的提升事關國家軟硬實力胞谈,特別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和國家的安全尘盼,已具有戰(zhàn)略意義。
陸儉明認為語文課程當然要擔負文化思想教育的任務烦绳,但這種文化思想教育不能是宣傳式的卿捎,更不能是說教式的,而應該是“隨風潛入夜径密,潤物細無聲”的午阵,應該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享扔。
語文課程要在培養(yǎng)學生較深厚的語文功底的同時趟庄,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括细。
同時,我覺得他提出的“大量閱讀戚啥、大聲朗讀奋单、適度背誦、勤于寫作猫十,以便讓學生積聚豐富的漢語書面語語感”的做法很好览濒。這樣做,有助于孩子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與語文能力拖云,破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密碼贷笛,接受并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具備堅持“真善美”的情操與品格宙项。
梳理了半天乏苦,好像語文課程的特點和教材的特點還是沒有說清楚,先留著這個疑問吧尤筐。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練習汇荐,他認為這樣可以對知識有新的理解,他認為理科可以采用綜合復習法盆繁,文科要關注主要內容掀淘,拋開次要材料,這種能力是世界觀形成的基礎之一油昂。
他也注重批注革娄,關于批注他是這樣說的:
我教數學、物理冕碟、化學拦惋、生物時,總是遵循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要求:在每門課的筆記本專門留出的空白邊上安寺,用紅鉛筆記下應當永遠記住的內容厕妖。學生翻閱課堂筆記時,可復習這些規(guī)則我衬、公式、定律及其他結論饰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