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作的時候時不時遇到選擇的問題,到底要選擇哪一個“de”躏将?是“的”锄弱,“得”或是“地”。小學的時候應該就學過祸憋,之前也有專門百度過会宪,可是到了用的時候又忘了差不多。有的時候也不想再去百度了蚯窥,就用“的”來代替所有掸鹅,除了動詞后面的“地”塞帐。這樣確實也一點不影響寫作,也不影響看你文章的人巍沙,反正意思不會受影響嘛葵姥。當然了,這么做不符合現(xiàn)在的語文規(guī)范赎瞎,可能會讓人覺得你這個寫文章的人水平怎么如此低下牌里,也可能會讓能區(qū)分開3“de”的朋友們不爽。確實如此务甥,不過這個不在我今天的討論之列牡辽。
之前看美劇,看到很多新的呢語敞临、詞匯态辛。讓我這位通過正統(tǒng)的牛津英語詞典學習英語的歪果仁多少有點不明白,覺得和我學得英語不太一樣挺尿。這些詞匯奏黑,google可以查到意思,有的甚至在在線詞典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编矾,甚至更有甚者熟史,已經(jīng)寫到了我視為“正統(tǒng)”的牛津詞典中去了。例如“air-punching”窄俏,字面上來看蹂匹,意為“打空氣”,不過僅此而已凹蜈,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弈現(xiàn)在放入牛津詞典中,意為“向空中揮拳仰坦,指的是在興高采烈或取得成功的時候向空氣中揮舞一下握緊的拳頭這個動作”履植。又比如,bovver(喜劇演員凱瑟琳·泰特主演的凱特秀里的一個青少年角色勞倫的口頭禪)悄晃,bovver這個詞其實是凱特琳獨創(chuàng)的bothered的變形玫霎,當她覺得煩了怒了囧了,就會說“Am I bovvered?”妈橄、"Do I look bovvered?"庶近。
說了上面一段,其實就是想說眷细,語言一直是處于發(fā)展中的拦盹。最初的語言也是總結了區(qū)域內(nèi)人們說話的習慣形成的,規(guī)范之后對人起到了約束作用溪椎。讓你說的話我不會聽不懂普舆,因為你說的話也在這個規(guī)范之內(nèi)恬口。但是,這個規(guī)范并不能限制語言的發(fā)展沼侣,語言來自人類社會祖能,最終還是要受社會的影響,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行著變化或是補充蛾洛。如上面講的例子养铸,也比如漢語中的詞匯,前些年的“給力”轧膘,現(xiàn)在的“撩”钞螟,“接地氣”等等。
既然語言是會發(fā)展的谎碍,加上如今社會的快節(jié)奏鳞滨,簡單化。如同漢字由繁體轉為簡體蟆淀,書寫變得簡單許多拯啦,也利于學習推廣(盡管失了許多味道)。那會不會以后“de”也化繁為簡熔任,就用一個呢褒链?得字免去了“de”第一聲,安心去做得到的“得”疑苔,或是“dei”甫匹。地字免去了“de”,安心的接地氣夯巷。以后寫作的時候也別煩了赛惩,“的”說哀墓,都沖著我來趁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