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心理休偶,道德發(fā)展
如果從法定滿18歲算是大人了,那我?guī)资昵熬褪橇斯佳颍荒侨绻麖慕Y婚起算是大人踏兜,那十幾年前就是了;如果是以有無小孩算起八秃,那也好多年了碱妆;所以說現(xiàn)在一個大人在問這么一個問題:“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對嗎昔驱?那不證自明了疹尾,我這是在分對錯。當然這句話羅胖說過骤肛,很多文章也都酷酷的引用過纳本,因為對他們來講不管對錯,只講利弊腋颠,有用就好繁成,用著心里舒服就好,或者說他們都沒成人淑玫,認為這句話就是對的巾腕。(后面半句我收回,沒有人身攻擊的意思)
那也有人會說絮蒿,你對這句話分對錯的目的就是為了寫文章尊搬,得點贊和打賞,正好說明分了利弊土涝。好吧佛寿,如果你這么想了,說明你很不錯但壮,有批判性思維的功力了冀泻,而且對錯和利弊在你身上已經(jīng)慢慢融合了,但別急茵肃,讓我們慢慢地展開。
我們先講“小孩才分對錯”袭祟,養(yǎng)過小孩的都知道验残,當小孩的心理發(fā)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10歲左右),特別喜歡說謊話巾乳,他們也知道說謊話不對您没,但為了尋找一個有利于自己結果鸟召,就不管對錯了,象考試沒考好氨鹏,為了防止一頓胖揍欧募,就會說沒有考試或者說成績已經(jīng)算是好的了。所以說小孩也有看利弊的時候仆抵。
我們再來講大人吧跟继,在革命年代,經(jīng)常有那種“打死也不說”的大人镣丑,因為說不說是對革命的忠誠度舔糖,是大是大非的問題,而死還是活這種利弊已經(jīng)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了莺匠。所以說大人也有分對錯的金吗。
你覺得我的例子很片面?好象是有點趣竣,如果你非要說革命份子在意的是死后的名聲摇庙,說不說是對名聲的利弊,那我也只能服了你了遥缕,也有這種可能卫袒,但我說的也是可能。
好了通砍,其實我的說法是不全面的玛臂,來看看專家是怎么說的。
以下來自知乎封孙,作者:暗涌(節(jié)選)
“小孩才分對錯迹冤,大人只看利弊”這句話如果用心理學術語翻譯一遍,就是人的道德判斷水平隨著年齡增長虎忌,呈現(xiàn)出從對錯到利弊的單向發(fā)展泡徙。在道德發(fā)展這個問題上,不得不提的一位大牛是勞倫斯·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膜蠢。
人的道德發(fā)展分為三個水平堪藐、六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比前一個階段對倫理困境的回應更為適當挑围;這種發(fā)展的順序是由低級階段依次向高級階段發(fā)展的礁竞,這種順序既不會超越,更不會逆轉杉辙。我們對道德發(fā)展六階段進行對錯——利弊的二元分類模捂,結果如下:
服從與懲罰定向:利弊,因為個體做出判斷的標準是會不會被懲罰。
利己主義定向:利弊狂男,因為個體關心自己能否獲益综看。
人際和諧與一致:對錯,因為個體認為大家是對的岖食。
維護權威與社會秩序定向:對錯红碑,因為個體認為法律是對的。
社會契約定向:利弊泡垃,因為個體認為即使是法律析珊,也只是達成利益最大化的途徑。
普遍倫理原則:對錯兔毙,因為個體認可符合內心的原則的行為唾琼。
在這種二元分類下,利弊與對錯呈現(xiàn)出犬牙交錯的分布狀況澎剥,導致“小孩也看利弊锡溯,大人也分對錯”,而不是隨著年齡單向發(fā)展哑姚。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祭饭,隨著道德發(fā)展階段的上升,利弊與對錯的界限愈發(fā)不明顯叙量,呈現(xiàn)逐漸融合的趨勢倡蝙。
那么,為什么大家喜歡這么直接地引用這句話呢绞佩?我猜想:第一寺鸥,貼個標簽,簡單化品山,容易記胆建;第二,這里面有價值觀假設肘交,“看利弊是成熟的標志笆载,分對錯是幼稚的表現(xiàn)”,因為大人比小孩成熟嘛涯呻;第三凉驻,為自己只看利弊找借口,得到心理安慰复罐。
總之:“小孩才分對錯涝登,大人只看利弊”這句話是胡說,脫離了實事求是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效诅,用一個標準來簡單化心理道德的不同發(fā)展階段胀滚,為自己的不成熟尋找借口咳短。
當然,以上純屬一家之言蛛淋,歡迎用批判性思維來反思這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