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塵埃落定》讓我記住了這個名字很特別,來自川藏高原的藏族作家--阿來袭灯。第一次通過他筆下的文字,看到有關(guān)土司绑嘹、藏人稽荧、喇嘛以及藏傳佛教的描述,對那片神秘土地產(chǎn)生了莫名的感覺工腋。之后又陸陸續(xù)續(xù)看了好幾本跟藏區(qū)有關(guān)的書籍姨丈,也曾跟隨旅游團陸續(xù)到過丹巴、汶川擅腰、諾爾蓋等地方旅游蟋恬,驚嘆當?shù)氐淖匀伙L光,甚至還有過二十多天騎行到拉薩的“傻帽”沖動趁冈,感慨于沿途的所見所聞歼争,但卻沒能與阿來“第二次握手”。偶然機會翻手機微信讀書渗勘,才讓我在十幾年后矾飞,再次閱讀阿來的作品(可見我也不是個好讀書之人)。
如果說《塵埃落定》講述了過去藏區(qū)土司故事的話呀邢,那么與其差不多同一時期寫成的《大地的階梯》,則是對這段故事的補充豹绪,它可以說是一本游記价淌,也可以說是一本地理散文集申眼。讀著此書,好像也跟隨著阿來的腳步蝉衣,游歷了一趟離現(xiàn)在大約有二十年時間的嘉絨藏區(qū)括尸。
嘉絨藏區(qū)(藏人逐漸靠近漢地、牧區(qū)與農(nóng)耕地區(qū)交界處)包括青藏高原東北部病毡,黃河第一灣上若爾蓋草原和岷山山脈濒翻、邛崍山脈腹地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一帶,他生于斯長于斯啦膜,成年之后(36歲時)才離開有送,就如同湘西鳳凰的沈從文,身雖遠離僧家,心卻從未離開雀摘!我想這其中絕非簡單“故土情節(jié)”可以說得清楚的。
書的序篇八拱,就是阿來和西藏喇嘛在夕陽下惜別阵赠,年輕的喇嘛瞇縫著雙眼對阿來:“我看那些山,一層一層的肌稻,就像一個一個的梯級清蚀,我覺得有一天,我的靈魂踩著這些梯子會到天上去爹谭〖闲埃”? 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一定很美很美!
從成都平原與青藏高原的邊緣一級級往上走旦棉,一路上藏漢融合帶來的種種變化齿风,通過阿來的文字振撼著我們的心靈,大渡河兩岸土壤的褪變給我們帶來震驚與警醒绑洛。那要深入探索嘉絨藏族中心的欲望救斑,吸引著我,跟隨阿來腳步真屯,走過一山一水脸候,一草一木,蜿蜒的河流绑蔫、平緩的臺地运沦、近乎荒蕪的古驛道、純樸的藏民配深,這些一般游客不可能涉足的地方携添,卻能讓人真正感受到藏區(qū)本來的樣子。
喜歡阿來這樣隨性的旅行以及旅行中的際遇篓叶,這讓我又想起自己那次的“傻逼”騎行烈掠。書中提到的一個個地名羞秤,有的曾經(jīng)路過,有的計劃著要去左敌,熟悉而又陌生瘾蛋。熟悉的只是名,陌生的卻是地域與文化矫限,而要消除掉這“陌生”哺哼,恐怕并非到此一游能企及到的效果!
在書中叼风,阿來用雙腳取董、用筆、用相機記錄著他真實并摯愛的故鄉(xiāng)咬扇,想還原阿壩藏區(qū)的風貌甲葬,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個居住在西藏人的西藏懈贺,同樣充滿著人間悲歡的西藏经窖,而不是如今在大家印象中那個充滿著浪漫和神秘的西藏。
阿來作為藏族人梭灿,他能看到外人看不到的藏區(qū)画侣,因為當他用藏話交流時,會聽到最真實的聲音堡妒。在阿來眼里配乱,他的家鄉(xiāng)在改變,他的民族在改變皮迟,很多改變是他不喜歡的搬泥,而這種改變在歷史的變遷中又是無可避免,在他的文字里伏尼,隱約透出一種對藏民族傳統(tǒng)的悲憫和紀念忿檩。
在我心中一直有個困惑。提起西藏爆阶,沒有人能否認它的閉塞燥透、不發(fā)達、物質(zhì)相對貧乏辨图、不適宜居住班套,而矛盾的是,就是這樣看似要被改造的地方故河,卻吸引著無數(shù)以現(xiàn)代和“文明”自居的人吱韭,不分國籍、宗教鱼的、民族和年齡理盆,一次又一次的前往瞻讽。沒去過的人提起它,滿臉的羨慕與憧憬熏挎;去過的談到它,則恨不能再去晌砾,更有人是去了還要再去坎拐,甚至到了那兒便決定停下腳步,不再返回养匈。難道西藏真的是有魔力的嗎哼勇?!沿著大地的階梯漫步而上呕乎,我們在那里到底能找回什么积担?
西藏在哪里?西藏有多大猬仁?提出這個問題帝璧,估計會被笑掉牙齒,因為那在中國行政區(qū)劃圖上標的明明白白湿刽。但除了地理意義上的西藏的烁,還有一個民族的西藏存在,它是以文化和宗教的無形力量所影響的范圍為界的诈闺。
通俗說的“西藏”渴庆,應該就是以川西北、藏東南和青藏高原為主的藏區(qū)范圍雅镊,北有昆侖山和唐古拉山襟雷,西有喀喇昆侖和克什米兒,南部則是喜馬拉雅山仁烹,只有東部的山嶺屏障有一個缺口耸弄,那是東流的大河沖刷出的階梯峽谷。而這就是作家阿來的故鄉(xiāng)~嘉絨藏區(qū)晃危!
以我的眼光和學識來談藏文化和藏民族叙赚,那無疑就是蚍蜉欲撼大樹!只是從自己有限的幾本書的閱讀中僚饭,從曾經(jīng)在騎行路上震叮,短暫接觸的幾個藏人的行為舉止上,談點自己的膚淺感覺而已鳍鸵。
藏族人和善苇瓣、直率、愛憎分明偿乖,以“現(xiàn)代”眼光看击罪,你可以說他們懶散哲嘲,不懂生活,但我卻認為他們懂得享受閑暇媳禁,不為物質(zhì)所累眠副,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自然,因為自然本身就是他們生活的組成部分竣稽。他們深信宗教囱怕,房頂上的裊裊炊煙、阿媽不離手的轉(zhuǎn)經(jīng)筒和念珠毫别、阿爸轉(zhuǎn)經(jīng)道上的徜徉娃弓、擺放佛前供奉的酥油花、掛在墻壁的菩薩和度母像~~生活中的點滴都成了他們的信仰岛宦!
在書中台丛,阿來曾躺在嘉絨大地上,臉貼在地面砾肺,呼吸著肥沃的泥土散發(fā)出的淡淡溫暖挽霉,任淚水恣意流淌。而我則在納木措湖邊债沮,望著那個如“美女”的尼瑪堆炼吴,感受著清冽的湖水涼涼地吹在臉上時,我也落淚了疫衩!
阿來說:“地理從來與文化相關(guān)硅蹦,復雜多變的地理往往預示著別樣的生存方式,別樣的人生構(gòu)成多姿多彩的文化闷煤。不一樣的地理和文化對于個人來說童芹,又往往意味著一種新的精神啟示與引領(lǐng)”。大地賦予人們最重要的東西鲤拿,不會因為生活的多變而有所改變假褪。
合上書本近顷,眼前的地圖不再是深深淺淺的黃色生音,而是一幅幅立體的三維景象,那里有奔騰不息的江流窒升、仙人掌的谷地缀遍、殘破的廟宇、瘋長的青稞饱须、勤勞樸實的人民域醇。阿來的腳步就此打住啦,我想,不久的將來譬挚,也許我還是會再次踏足這“大地的階梯”锅铅,去找尋尋遺失在這錯(措)那錯(措)里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