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了喜歡的動漫筒扒,我記得在剛畢業(yè)時有一部動漫影響了我接下來的職業(yè)歷程怯邪,《賭博默示錄》,講述一個“廢人”如何一步步通過智慧和勇氣加持最終成為一個“高級廢人”的故事花墩,暫且先不聊此動漫悬秉,這次來聊聊電影。
我喜歡的電影類似《賭博默示錄》類型观游,人性搂捧、智慧、真實懂缕。今天看了竇文濤主持的節(jié)目《圓桌派》中他們有聊到上層的電影不應該有好人壞人之分允跑,所有角色都是“人”,有血有肉,做壞事的角色不是只會歪嘴低沉聋丝,他們更生活索烹,也會做善事。電影中你是無法分辨善惡忠奸弱睦,因為生活就就是這樣百姓。
我看電影主要看導演而非演員,杜琪峰導演的電影一直喜愛况木,比如《神探》垒拢,探討人性,講述一個警長能看透對方的內心人格火惊,通過此能力破案無數(shù)求类,但最終卻輸在了從小孩人格分裂出險惡人格的警察上。當然用輸這個字可能不是更貼切屹耐,就是信任錯了人∈現(xiàn)實中人就是這樣,在《平均者的終結》一書中惶岭,講述了人的性格不是固定的寿弱,世界上沒有一片完全一樣的葉子,人與人的差異也天差地別按灶,如果想要給某個人的性格歸類症革,不如做的科學一點,在什么情況下是什么樣的兆衅,比如有的人在家里很外向地沮,在外面也很內向;有的人在辦公室內很內向羡亩,離開辦公室卻很外向;有的人在職場中很內向危融,在聚會很外向畏铆。這些都是需要場景和條件假設的,而這樣的才是真真正正的人吉殃。
最近印度電影《摔跤吧辞居,爸爸》很紅,前段時間重溫了《三傻大鬧寶萊塢》蛋勺,雖然這部影片有點角色臉譜化瓦灶,但是可以看到他還是抓住了觀眾的心,對于應試教育進行了評判抱完,但是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它的講述還是比較片面贼陶,并不是涵蓋全部。美國小說家菲茲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曾說過:“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想法時仍能保持行動能力碉怔『嫣”
而印度電影走在國產(chǎn)電影之前也是能抓住觀眾的心里,在藝術和俗套中找到平衡撮胧,萬維綱在《精英日課》中也說了現(xiàn)在的電影都是有套路的桨踪,如果不按套路(數(shù)據(jù)分析)亂拍,一定會失敗芹啥。國人導演也需要學習這種在局部小創(chuàng)新锻离,總體跟分析的能力。
最后墓怀,用一段《神探》的話做結尾
“當他夸獎你的西服真帥的時候纳账,其實他的心理正在嘲笑你系了一條滑稽的領帶,一個經(jīng)常被人欺負的老好人捺疼,其實內心擁有嗜血暴力的“隱藏人格”疏虫,一旦環(huán)境合適,就會爆發(fā)出來啤呼。人們太善于偽裝了卧秘,其實偽裝也不錯,因為如果你看到了所有人的真實想法官扣,才是最痛苦的”翅敌。――陳桂彬 《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