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素書》第1章原始詩解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至道不滅真情永恒
題文詩: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為一體也.道者蹈也:
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大道簡易,
易知易行,百姓日用,而不之知.至道不滅.
德者得也: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德其所欲.
君子喻義,財散情聚,真情內(nèi)守,至德自得;
小人喻利,財聚情散,虛情假義,情假病隨.
仁者愛也,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
遂其生成.親親仁民,仁以愛人,仁無不在,
情生天地,天地生人,有情有愛,正己正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義者宜也:人之所宜,
賞善罰惡,以立功事;宜者適也,合于情理,
義者正也,賞罰分明,公平正義,公者千古,
私者一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非義不取.
禮者理也:人之所履,夙興夜寐,成人倫序.
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有綱有常,綱常不廢,
尊卑有序,貴賤有別,有禮無禮,人獸以分.
五者人本,不可無一.五位一體,至道至情,
情生萬物,萬物有情,真情恒常,常在常再.
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shù),
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潛居抱道,
以待其時.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原始章第一
【原文】夫道骚勘、德、仁绊诲、義、禮萨赁,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踩寇。德者:人之所得监徘,使萬物各德其所欲晋修。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凰盔,以遂其生成墓卦。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户敬,以立功立事落剪。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尿庐,以成人倫之序忠怖。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抄瑟。賢人君子凡泣,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shù)锐借,審乎治亂之勢问麸,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钞翔,以待其時严卖。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布轿。
【譯文】
道哮笆、德来颤、仁、義稠肘、禮福铅,五位一體,不可分離项阴,缺一不可滑黔。雖然五位一體,但層次有別环揽,所以分而用之則誤略荡,合而用之則吉。道歉胶,是人人都需遵循的自然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汛兜。萬事萬物都遵循著道的約束,道也寓于萬事萬物之中通今,因此我們身在其中反而感覺不到道的存在粥谬。也就是說,道的神奇之處還在于萬事萬物雖受制于道(自然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但又無法清晰追溯其發(fā)展的軌跡辫塌。好比是我們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漏策,但空氣的的確確在我們的周圍甚至身體內(nèi)存在著。好比是任何圓形均有圓心存在璃氢,但圓心既沒有顏色也沒有大小哟玷,不可見。德一也,是人對于道的心得,也是萬事萬物受制于道的表征喉脖。德是在人的身上具體體現(xiàn)道的存在椰苟,是道的感化,是道的一種人格化树叽。道如規(guī)矩舆蝴,而德如方圓。得道深則德也深题诵,得道淺則德也淺洁仗。所以,德有深淺之分性锭,德有賢愚之別赠潦。有所求必有所得,只是得之深淺草冈,視造化之功而定她奥。盡管如此瓮增,畢竟魚有魚途,蝦有蝦道哩俭。依德而行绷跑,人可使自己的欲求得到滿足;符合德的要求凡资,自然界萬事萬物也因此各得其所砸捏。故曰,道者如河流隙赁,德者如堤岸带膜,德高者能得上道,德弱者能得下道鸳谜,各有所得也膝藕。道者如三千弱水,德者如瓠瓢咐扭,舉水幾何芭挽,視瓠瓢之器量而定。故德有上德與下德之分蝗肪。仁袜爪,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親近融合之心,如水入海薛闪,如雨潤土辛馆。有仁慈、聰慧豁延、善良的情懷是促成仁的基礎(chǔ)條件昙篙。義,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道德準則诱咏。義中蘊涵著理苔可,所以人們根據(jù)義中之理獎善懲惡;以義的原則作為建立功業(yè)的基礎(chǔ)條件袋狞。禮焚辅,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行為法則。人人遵循禮的規(guī)范苟鸯,才能兢兢業(yè)業(yè)同蜻、勤奮努力,才能形成正常的社會秩序早处。按照君臣湾蔓、父子、夫妻陕赃、兄弟等人倫關(guān)系所排列的順序行事卵蛉。以上五個方面是做人做事的根本颁股,缺一不可。凡是賢明能干的人物以及品德高尚的君子傻丝,都能夠看清國家盛衰的規(guī)律甘有,也懂得存亡的道理;既了解治理亂象的途徑葡缰,更知曉隱退仕進的方法亏掀。其中的奧妙在于:盛衰有其規(guī)律性,成敗有其定數(shù)泛释,治亂在于能分清勢之正逆滤愕,去留有其內(nèi)在的邏輯性。因此怜校,當條件不成熟時间影,甘心隱伏,靜守正道茄茁,加強準備魂贬,等待時機。一旦時機來臨而有所行動裙顽,則能建功立業(yè)付燥,位極人臣;看破玄機愈犹,順勢而為則能成就絕世之功键科。假如生不逢時,只不過無聞于世而已漩怎,不會有大的損害勋颖。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智慧就比別人高扬卷,名氣也比別人大牙言。
張商英(宋)注解:
注曰:【道不可以無始」值茫】王氏曰:‘原者,根卑硫。原始者徒恋,初始。章者欢伏,篇章入挣。此章之內(nèi),先說道硝拧、德径筏、仁葛假、義、禮滋恬,此五者是為人之根本聊训,立身成名的道理』致龋’釋評:天道带斑、德行、仁愛勋拟、正義勋磕、禮制,這五者統(tǒng)而言之囊括了東方文明總體思想的原始理論敢靡。若用自然規(guī)律來代替古人之所謂‘道’挂滓,仍不足以明其精微玄妙;用文明禮貌來代替‘德’啸胧,不足以明其瑰偉高超赶站。以道為體為因,以德為用為果吓揪,濟世以仁亲怠,處事以義,待人以禮柠辞,可以說這就是經(jīng)世治國之根本团秽,謀釷、權(quán)變之準繩叭首,涉世习勤、立身之起點。
1夫道焙格、德图毕、仁、義眷唉、禮予颤,五者一體也。
注曰:【離而用之則有五冬阳,合而渾之則為一蛤虐;一之所以貫五,五所以衍一肝陪〔低ィ】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齊家饲常、治國蹲堂、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贝淤,乃立身柒竞、成名之根本∨Γ’釋評:道能犯、德、仁犬耻、義踩晶、禮,本質(zhì)上是一個原始本體的五個范疇之外化枕磁,無論三教還是其他用于治國興邦的思想體系渡蜻,無不將道德作為改造世界的根本。老子說:由于世風日下计济,人們距離天道本有的和諧茸苇、完美越來越遠,人心日益喪失先天的淳樸沦寂、自然学密,矯情、偽飾成了人們必備的假面传藏,所以才不得不用倫理道德教育世人腻暮,當用道德教育也不起作用的時候,只好提倡仁愛毯侦。當人們的仁愛之心也日益淡薄之時哭靖,就呼吁要用正義,在正義感也喪失殆盡后侈离,就只能用法規(guī)性的禮制來約束民眾了试幽。因此,道卦碾、德铺坞、仁、義洲胖、禮康震,這五個方面是天道因時因勢之不同而權(quán)變使用的結(jié)果,實際上是一而五宾濒、五而一的不同說法、解釋罷了屏箍。
2道者绘梦,人之所蹈(蹈猶走路也)橘忱,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注曰:【道之衣被萬物卸奉,廣矣钝诚,大矣。一動息榄棵,一語默凝颇,一出處,一飲食(之間)疹鳄。大而八纮之表拧略,小而芒(纖)芥之內(nèi),何適而非道也瘪弓?仁不足以名垫蛆,故仁者見之謂之仁;智不足以盡腺怯,故智者見之謂之智袱饭;百姓不足以見,故日用而不知也呛占÷枪裕】(故知道鮮矣!)
王氏曰:‘天有晝夜晾虑,歲分四時疹味。春和、夏熱走贪、秋涼佛猛、冬寒;日月往來坠狡,生長萬物继找,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納百川逃沿,不擇凈穢婴渡。春生、夏長凯亮、秋盛边臼、冬衰,萬物榮枯各得所宜假消,是地利自然之道柠并。人生天、地、君臼予、臣之義鸣戴,父子之親,夫婦之別粘拾,朋友之信窄锅,若能上順天時,下察地利缰雇,成就萬物入偷,是人事自然之道也⌒涤矗’
釋評:我們終生奔波疏之,日夜忙碌,人人離不開運用世間萬物以成就大大小小的繁雜事務戒良。然而体捏,并不知曉這一切都只不過是道體的本有功用(包括我們?nèi)俗陨碓趦?nèi))而已。如果我們以空靈虛靜之心去體味時空之奧妙糯崎,似乎恍兮惚兮地能感覺到一些個中之真味几缭,可是一旦忙亂起塵世瑣事時,就又變成〝摸象的盲人〞了沃呢。其實年栓,道體對宇宙萬物的包融太廣闊、太偉大了薄霜。我們?nèi)粘I钪械囊率匙⌒心匙ィ瑒屿o休止,言談儀表惰瓜,大到無邊際的宇宙否副,小到纖細的草籽內(nèi)核,哪里沒有道體的存在呢崎坊!用‘仁’或‘智’這類字眼來表述它备禀,那只不過是崇尚‘仁’或‘智’的人強加給它的名稱罷了。至于老百姓奈揍,雖然時時刻刻離不開它曲尸,事事處處都在運用它,但是卻不知曉它到底是什么男翰。
3德者另患,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蛾绎。
注曰:【有求之謂欲昆箕。欲而不得鸦列,非德之至也。求于規(guī)矩者为严,得方圓而已矣敛熬;求于權(quán)衡者,得輕重而已矣第股。求(至)于德者,無所欲而不得话原。君臣父子得之夕吻,以為君臣父子;昆蟲草木得之繁仁,以為昆蟲草木涉馅。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黄虱。邇之一身稚矿,遠之萬物,無所欲而不得(者)也捻浦∥畲В】
王氏曰:‘陰陽、寒暑運在四時朱灿,風雨順序昧识,潤滋萬物,是天之德也盗扒。天地草木各得所產(chǎn)跪楞,飛禽、走獸侣灶,各安其居甸祭;山川萬物,各遂其性褥影,是地之德也池户。講明圣人經(jīng)書,通曉古今事理伪阶。安居養(yǎng)性煞檩,正心修身,忠于君主栅贴,孝于父母斟湃,誠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檐薯∧’釋評:對于什么是‘德’注暗,《易經(jīng)》的解釋是‘贊助天地之化育’,佛教解釋是‘慈悲喜舍’墓猎,儒家則認為是‘博施濟眾’捆昏。可是所謂的‘德’毙沾,其本意是舍己為人骗卜,是效法‘天道’以成就世人,恩澤天下左胞,使廣大民眾各得其所寇仓,各得其位,各盡其材烤宙。也就是古賢所理想的‘老有所終遍烦,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躺枕,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境界服猪。德之功用,對別人來說是使之得其所欲拐云;在自己來說罢猪,則體現(xiàn)為一種崇高偉大的道德品質(zhì)。上面張商英從滿足萬物之欲求的角度解釋了‘德’的內(nèi)函慨丐。他說:世間萬物有所求就有欲望?坡脐,假如其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是最大的不道德房揭。然而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备闲;不講道德,欲望?終將落空捅暴,只有以道德為立身處世的根基恬砂,才能有求必應,心想事成蓬痒;君臣父子才會各盡其責泻骤,各得其位;魚蟲草木才能各各依從自然規(guī)律生息繁榮梧奢∮啵‘人法地,地法天亲轨,天法道趋惨,道法自然’——只要遵從這樣的法則,大欲求必有大成就惦蚊,小欲求也有小成就器虾,宇宙萬物也將充滿無限生機讯嫂。近到個人的生命,遠到萬事萬物兆沙,只要順天道而行欧芽,以天下為懷,從政也好葛圃、經(jīng)商也好千扔、處世也好,沒有不成功的装悲,而且謀釷越高昏鹃,功德越大。
4仁者诀诊,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阅嘶,以遂其生成属瓣。
注曰:【仁之為體如天,天無不覆讯柔;如海抡蛙,海無不容;如雨露魂迄,雨露無不潤粗截。慈慧惻隱,所以用仁者也捣炬。非(有心以)親于天下熊昌,而天下自親之。無一夫不獲其所湿酸,無一物不獲其生婿屹。《書》曰:“鳥推溃、獸昂利、魚、鱉咸若铁坎》浼椋”《詩》曰:“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硬萍±┧”其仁之至也〗竺】
王氏曰:‘己所不欲碌奉,勿施于人短曾。若行恩惠,人自相親赐劣。責人之心責己嫉拐,恕己之心恕人。能行義讓魁兼,必無所爭也婉徘。仁者,人之所親咐汞,恤孤念寡盖呼,周急濟困,是慈惠之心化撕;人之苦楚几晤,思與同憂;我之快樂植阴,與人同樂蟹瘾,是惻隱之心。若知慈惠掠手、惻隱之道憾朴,必不肯妨誤人之生理,各遂藝業(yè)喷鸽、營生众雷、成家、富國之道。’釋評: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慨亲,本意是指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的倫理關(guān)系,這從‘仁’字的結(jié)構(gòu)?—二人為‘仁’—也可看出古人所賦予仁的至深至廣的倫理內(nèi)涵纯蛾,天道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只有人方能最生動的弘揚纵隔,體現(xiàn)天道翻诉。如若相親相愛,就必須具有仁慈樂施的惻隱之心捌刮,常存利人利物的奉獻之念碰煌,胸懷使天下人民、世間萬物各遂其愿的偉大志向绅作。由此看來芦圾,仁的本質(zhì)如天、如海俄认、如雨露个少,它無所不包洪乍,無所不容,無所不滋養(yǎng)夜焦。慈惠惻隱是具有仁愛之心的具體表現(xiàn)壳澳,真正具有仁德的人,雖然不刻意表現(xiàn)自己愛護民眾茫经,但是天下人民無不自覺自愿的親近他巷波,因為每一個人都得到了他的恩惠,種種生靈在他的庇護下都得以安樂生存卸伞。正如《尚書》中所說的:‘大禹施行德政抹镊,在位其間,連鳥獸魚鱉也不受侵擾地愉快生存荤傲;《詩經(jīng)垮耳、行葦》借蘆葦溫?柔相依地生長在一起來比喻兄弟親人之間的體貼關(guān)懷。這都是充滿仁慈友愛之情的生動表現(xiàn)八焓颉氨菇!
5義者,人之所宜妓湘,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乌询。
注曰:【理之所在榜贴,謂之義;順理決斷妹田,所以行義唬党。賞善罰惡,義之理也鬼佣;立功立事驶拱,義之斷也【е裕】
王氏曰:‘量寬容眾蓝纲,志廣安人;棄金玉如糞土晌纫,愛賢善如思親税迷;常行謙下恭敬之心,是義者人之所宜道理锹漱。有功好人重賞箭养,多人見之,也學行好哥牍;有罪歹人刑罰懲治毕泌,多人看見喝检,不敢為非,便可以成功立事撼泛∧铀担’釋評:如果說‘仁’是指人與人的親和關(guān)系,那么‘義’則是指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行事適宜坎弯,符合標準纺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萬事要公正。只要衡量辦事是否公正抠忘,社會的目光自然會不約而同地集中在當權(quán)者的身上撩炊,而有職有權(quán)的人公正與否,突出表現(xiàn)是否賞罰分明崎脉,是否使有功有過的各得其宜拧咳。只有賞罰得宜,才會發(fā)揮人民大眾的聰明才智囚灼,使大家爭相建功立業(yè)骆膝,使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理和義是統(tǒng)一的灶体。只有按照真理去判斷阅签、處理事務,才會體現(xiàn)為仁義蝎抽。賞善罰惡政钟,是正義的基本原則;能否建功立業(yè)樟结,則是檢驗正義是否得到落寔的標準养交。
6禮者,人之所履(履者瓢宦,言人之舉動不出乎規(guī)矩)碎连,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驮履。
注曰︰【禮鱼辙,履也。朝夕之所履踐而不失其序者疲吸,皆禮也座每。言、動摘悴、視峭梳、聽,造次必于是,放葱椭、僻捂寿、邪、侈孵运,從何而生乎秦陋?】
王氏曰:‘大抵事君、奉親治笨,必當進退驳概;承應內(nèi)外,尊卑須要謙讓旷赖。恭敬侍奉之禮顺又,晝夜勿怠,可成人?倫之序等孵≈烧眨’釋評:‘禮’是規(guī)范全社會的道德行為之規(guī)儀和準則,無論在家在國俯萌,我們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要涉及到它果录。大到國家、社團?的集體活動咐熙,小到個人的飲食起居弱恒,都必須遵循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這樣棋恼,社會生活才能井然有序斤彼,人際關(guān)系才能和諧融洽,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蘸泻。一個國家,如果朝野上下嘲玫,從國家的領(lǐng)導人?悦施,到基層的人民群眾,動靜視聽去团,進退休止抡诞,都能按照人倫道德規(guī)范去做,就可以從根本上杜絕產(chǎn)生放蕩怪癖土陪、邪惡腐敗的不良?現(xiàn)象昼汗。道、德鬼雀、仁顷窒、義、禮,是構(gòu)成我國古代社會全部上層建筑的五大要素鞋吉。古代的所有思想家鸦做,當然不可能知道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意識形態(tài)的原理,而一致認為倫理道德谓着、禮儀法規(guī)是‘天道’的演化泼诱。古代思想家雖然有其不應苛求的認識局限性,但源遠流長的人類要敬畏大自然(天道)?赊锚,保護大自然治筒,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卻包蘊著極其深邃偉大的智慧舷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