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聽說「播客」(Podcast)應該是在大二那年蒋失,那時候我在準備托福考試甲棍,刷了很多關于關于準備托福考試的帖子赶掖,很多有經驗的考生說到準備聽力的方法的時候會提到播客感猛,推薦聽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English),《工作英語》(English at work)奢赂,《60分鐘》(60 minutes)陪白。有的同學推薦的方法很玄,他們說每天沒事的時候就開手機放英語的播客膳灶,把耳機戴著咱士,可以不去聽,只要自己身處英語的環(huán)境就行了轧钓,堅持下來英語聽力會有很大的進步序厉。什么叫「每天沒事的時候」呢?大概是說在洗衣服毕箍,在食堂排隊弛房,在吃飯,在走路而柑,在睡覺的時候文捶,對,有人推薦晚上睡覺耳機就一直戴著媒咳。推薦播客的同學們都是說的用 iPod 或者 iPhone 來聽的粹排,我就覺得這東西離自己很遙遠,因為我還用著諾基亞涩澡,而且 iPhone 好貴顽耳。不過,羨慕之情和對播客的好奇已經中下了種子。
大三那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臺 iOS 設備斧抱,那時候我經常要讀電子書常拓,就買了一臺 iPad mini。當然也就開始聽播客了辉浦。那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弄抬,其實播客這東西并不是要在蘋果的設備才能聽,完全可以上網(wǎng)下載播客的音頻宪郊,然后放在電腦上掂恕,或者放在手機上聽。再后來弛槐,我了解到安卓手機也很多播客客戶端懊亡,聽播客也非常方便。
說了那么久乎串,還沒解釋什么是播客店枣。我理解的播客就是音頻博客,個人把音頻錄好叹誉,放在播客上鸯两,訂閱他的播客的人就能每期自動收到更新。比如《動物莊園》的中文譯者郝海龍老師最近開了一個博客叫《海龍一聲吼》长豁,會不定期放上一期節(jié)目钧唐,聊聊他想聊的東西。播客的形態(tài)其實很清晰簡單匠襟。
我本人是播客的重度用戶钝侠,每周會花上好幾個小時,甚至十多個小時聽播客酸舍。從大三開始到現(xiàn)在也已經兩年多了帅韧,聽過的播客很多,剛開始那幾個月持續(xù)聽的是某幾個節(jié)目啃勉,到現(xiàn)在那幾個節(jié)目已經不聽了弱匪,現(xiàn)在在持續(xù)聽另外的幾個節(jié)目。所以就不推薦節(jié)目了璧亮。我一般是在洗衣服,坐公交斥难,吃飯枝嘶,走路的時候聽聽播客。我覺得播客滿足的就是這種需求哑诊,人在移動中的時候群扶,經常會比較無聊,但是邊走邊看視頻或者讀書都不太舒服,而我們的耳朵卻不受移動的影響竞阐,耳朵可以作為很好的信息入口缴饭。同理,一邊洗衣服一邊看電視劇其實也并不愉快骆莹。在這些時候颗搂,我們的手、眼已經被占用了幕垦,于是我們的耳朵可以延伸出去丢氢。
播客應該還是比較小眾的玩物,我身邊聽播客的人很少先改,我給人推薦播客也很少成功疚察。后來讀到一篇文章叫《播客復興的背后》,我非常好奇仇奶,「播客復興」貌嫡?播客難道要火起來了嗎?那篇文章發(fā)表在《紐約雜志》上该溯,還比較有分量岛抄,作者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的播客節(jié)目出現(xiàn),而他寫文章的上個月(2014年9月)有3900萬人聽了播客朗伶。他認為播客復興的背后有以下原因:1)播客節(jié)目越來越好了弦撩;2)做播客的經濟效益好;3)越來越多的汽車接入到了網(wǎng)絡论皆。
作者說的是美國的情況益楼,但是也有人出來反駁的〉闱纾回到中國感凤,我還是覺得播客依然是不溫不火,遠沒有達到「復興」的程度粒督。作為播客的重度用戶陪竿,我倒希望越來越多人聽播客,因為很多播客內容確實不錯屠橄。聽播客很多時候是一種很「濕」的體驗族跛,音頻的消費和文字的消費很不一樣,聲音比起文字讓人感覺更加溫暖喜歡上某個節(jié)目可能是因為女主播的聲音很好聽锐墙,可能是因為主持人的特質與我們相近礁哄,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在無聊的時候需要一點聲音來讓我們覺得沒那么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