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肖金光一喘,男驱还,1966年9月生人。山東省昌樂縣五圖街道黃埠子村一農(nóng)民凸克,愛好文學(xué)议蟆,歷史和旅游,勞作之余触徐,常提筆書寫文章咪鲜,曾有作品在省、市撞鹉、縣報刊及各種文學(xué)平臺上發(fā)表疟丙。
古韻悠悠“岳氏村”
作者/肖金光
在山東省昌樂縣北部地區(qū)颖侄,流淌著一條當?shù)厝嗣竦哪赣H河——小丹河,它發(fā)源于一邑名山——方山的西南腳下享郊,繞山而流览祖,蜿蜒北上。丹水河域?qū)掗煷读穑葚S盈展蒂,兩岸土崖悄立,溝岔縱橫苔咪;溝坡之間林木擠擠锰悼,春夏秋季郁郁蔥蔥。散落兩岸的村莊彼此雞犬相聞团赏,相互守望而居箕般,是一個風(fēng)光自然秀美,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好地方舔清。
去方山西北腳下五里之地丝里,丹水東畔相鄰而立著三個古老的村莊:岳家莊,任家莊和岳辛莊体谒,村里居民以岳姓最多杯聚,是三個名符其實的“岳氏莊園”。據(jù)<岳氏族譜>記載:丹水岳氏族人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二子岳雷后裔抒痒,傳至明代第十三世于永樂年間由河南省湯陰縣孝弟社遷徙至此幌绍,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光陰似箭评汰,日月如梭纷捞,歷經(jīng)歲月的流逝和滄桑,勤勞樸實的岳氏子孫于平凡的歲月里被去,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家族歷史文化主儡,留傳下了以古廟,古樓惨缆,古樹為主體的歷史文化遺存糜值,在它們那古樸蒼老的容顏里,散發(fā)著縷縷撫人心靈的淡淡鄉(xiāng)愁坯墨,氤藴成了一抹動人心扉的悠悠古韻——--
岳家莊:育化后人的岳飛祖廟
岳家莊是三個“岳氏莊園”中最北邊的一個村莊寂汇,村民全是岳氏子孫,也是丹水岳氏先祖遷徙至此最先落腳的地方捣染。它南望方山橫臥骄瓣,北靠孤山聳立,東依山嶺逶迤耍攘,西臨丹水潺潺榕栏;村子前后各有一條深溝拱衛(wèi)畔勤,溝中綠樹茂密,枝葉搖曳掩映村莊扒磁。村中岳家老莊依在庆揪,低矮厚實的土坯老房,青石鋪就的曲折小巷妨托,街頭直立的耄耋古槐缸榛,孤寂靜矗的青磚舊樓,在彼此相互的撫慰間兰伤,默默地展示著鄉(xiāng)村舊時曾擁有過的繁華和興旺内颗。村莊中央,與老村緊鄰的地方医清,有一塊空閑之地起暮,那兒就是岳氏族人心目中最為神圣的“岳飛祖廟”的舊址。
岳飛祖廟会烙,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是當時的岳氏族人為了供奉祖先筒捺,教化后代子孫而捐資修建起的一座家族宗祠祖廟柏腻。它雖沒有杭州城里那座聞名中外的“岳飛廟”之名氣,但在丹水兩岸十里八鄉(xiāng)的百姓心目里系吭,獨具一份人人敬仰的厚重之份量五嫂。岳家莊里曾有的那座岳飛廟的大門兩旁,書寫著一副醒悟后人的祖廟楹聯(lián):“此處就是忠王府肯尺,何必遠尋孝弟鄉(xiāng)”沃缘,橫批是:“精忠報國”。廟院東西寬三十米则吟,南北長四十余米槐臀;院內(nèi)植有古柏樹八棵,高大挺拔氓仲,青翠昂立水慨;院落中間建有一座供族人參拜時焚紙燃香的香灰爐,造型奇異敬扛,優(yōu)美典雅晰洒,爐體兩旁刻有對聯(lián):“不斷千年火,長燒萬年香”啥箭。一條南北走向的青磚甬道直達祖廟正殿谍珊,殿門前側(cè),秦檜和王氏的石像跪于地上急侥;廟院西側(cè)植古槐一株砌滞,古槐下立有<重修岳忠武王廟碑記》石碑一座炼七。廟殿正中上方塑有威風(fēng)凜凜,氣宇軒昂的岳飛神像布持,神像兩側(cè)撰有對聯(lián):“孝盡家庭忠盡國豌拙,明封大帝宋封王”,橫批:南宋一人题暖;張保按傅,王橫護立兩旁;東側(cè)雕立張憲胧卤,岳云唯绍,岳雷神像,西側(cè)對面塑有岳霆枝誊,岳霖况芒,岳震兄弟三人;東南角處牛皋執(zhí)锏挺立叶撒,西南角里楊再興扙槍護衛(wèi)绝骚。岳飛神像前方設(shè)一供桌,桌上供奉岳氏族祖牌位:“敕封少保鄂王靖魔大帝岳諱武穆之靈位”祠够。
廟殿之內(nèi)裝飾金碧輝煌压汪,四周墻壁繪有十六幅栩栩如生的彩畫,描述了岳飛的一生功績:從瀝泉神槍到王佐回營古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藤牌手大破拐子馬止剖,畫面精彩生動,令人心生歡暢落君。
只可惜這些精美的畫面穿香,現(xiàn)在只有在老人們的回憶訴說中才能感悟它的風(fēng)采。岳飛祖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大部分毀壞绎速,廟宇殘部因無人維護皮获,于七十年代被徹底拆除。祖廟雖去朝氓,可留存在岳氏族人心目中的敬仰卻依然沒滅魔市,祖廟原址一直被村民們原樣保存。
改革開放之后赵哲,岳氏族人們又將那塊保存完好的<重修岳忠武王廟碑記》石碑隆重地豎立于祖廟舊址待德。隨著鄉(xiāng)村族祖文化地大力興起,岳氏族人敬拜先祖之靈的殷切愿望由然而生枫夺。每逢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這天将宪,正值岳飛先祖的生日之際,當春風(fēng)又綠丹河岸的時候,岳氏族人便不約而同地匯聚到岳家莊內(nèi)较坛,于岳飛廟舊址之處印蔗,高掛起岳飛先祖的畫像,在奏響著的悲壯激昂的《滿江紅》的樂曲中丑勤,虔誠地奉上三牲供品和香燭华嘹,在裊裊升騰著的縷縷青煙里整衣肅立,在頌讀祭文的郞誦聲中法竞,按支派跪拜先祖的英靈耙厚。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岔霸,岳飛身上的那種“靜忠報國薛躬,忠孝傳家”的高尚情操,如同那川流不息的丹河之水呆细,滋潤著每個后代子孫的心田型宝。
任家莊:亂世里走來的清代古樓
岳家莊南去二里之地,隔溝相望著一個居住在山坡上的古老村莊-------任家莊村絮爷。該村任姓家族于清朝初期從河南省駐馬河遷此立村趴酣,岳氏先祖在清朝中期自岳家莊分遷居此后,秉承著先祖“忠孝持家”的傳家理念略水,勤儉持家价卤,勤勞能干,很快成為了村里的名門望族渊涝。
走進任家莊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矗立村子中央的清代古樓床嫌。
古樓座北朝南跨释,面闊三間,樓高二層厌处;樓基由條石筑成鳖谈,樓體皆為外表磨光的青磚壘徹,白灰喂縫阔涉,青石勾墻缆娃,使整座樓顯得結(jié)實光潔,美觀大方瑰排;樓房下層前墻中置大門贯要,兩側(cè)各開一格欞子窗,大門前用青石壘就三級臺階椭住;二樓東崇渗,西,后墻各置一窗,前墻開設(shè)三窗宅广。門窗底部全部用青方石塊鋪底葫掉,上端用青磚起拱徹頂,門板窗扇全部用結(jié)實木料制成跟狱;下層正中大門為對開的黑色木扇門板俭厚,門板兩旁墻體中間各嵌有一方青石,左右對稱驶臊,十分飄亮挪挤。
古樓房頂用灰色小瓦覆蓋,屋脊東西兩端各壘有精美的龍頭雕件资铡,龍頭南北兩翼為彎曲翹起的檐梢电禀,宛如一對飛展著的鳳翅,造型優(yōu)美精練笤休,令人嘆為觀之尖飞。
提起古樓主人岳秀山,那可是清末民國初期店雅,在昌樂縣一帶很有名望的一位鄉(xiāng)紳人物政基,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岳氏后代子孫。他少年喪父闹啦,與母親過著孤兒寡母相依為命的艱難生活沮明;長大之后,依靠著他那不同尋常的聰明才智和勤儉持家的實干精神窍奋,很快就成為了富甲一方的財主之家荐健,家中擁有了大批良田,還開設(shè)起了錢莊和當鋪琳袄。富裕起來的岳秀山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江场,與人為善,曾多次出資捐助鄉(xiāng)村教育窖逗,受到了當時國民黨縣政府的褒獎和表揚址否。
清朝末年,鄉(xiāng)間土匪橫行碎紊,社會動蕩不安佑附,為了防御土匪,保護家庭財產(chǎn)安全仗考,他出資興建起了那座古樓音同。當時建成的樓院規(guī)模很大,有東樓痴鳄,西樓瘟斜,南樓三部分缸夹。解放后,由于古樓年久失修螺句,現(xiàn)僅剩存下了這座東樓孤寂靜立著虽惭,在那春夏秋冬的歲月輪回中,默默地向世人們訴說著當年那段發(fā)生在亂世里的鄉(xiāng)村往事蛇尚。
“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芽唇,換了人間”,當無情的歲月將一片片黯淡無光的時光痕跡肆無忌憚涂抹在它那蒼老疲憊的樓身之上時取劫,當今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社會主義新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匆笤,卻使它欣逢盛世,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的春風(fēng)谱邪,給它注入了一片新的生機炮捧。
如今,當?shù)氐奈鍒D街道政府出資修復(fù)了岳氏古樓惦银,并依靠其古宅舊址興建起了方山書院咆课,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致富鄉(xiāng)村百姓扯俱。方山書院于2016年10月份正式開工修建书蚪,計劃投資1200萬元,規(guī)劃占地面積30畝迅栅,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按照“一畝田園殊校,六分閑田”的格局設(shè)計,依托岳氏古樓读存,建設(shè)方山書院为流,鹿鳴谷,禪院让簿,民宿艺谆,通幽胡同等景觀,建成后將成為一處以國學(xué)教育拜英,文化交流,田園生活居住為特色的文化旅游景點琅催,成為一張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的靚麗旅游名片居凶。
時下的任家莊村,藍天白云相映藤抡,綠樹搖曳顧盼侠碧,街道干凈整潔,村宅井然美觀缠黍。修繕一新的清代古樓下弄兜,新建成的方山書院中,粉墻黛瓦連綿成片,尋常巷陌曲徑通幽替饿;漫步鹿鳴谷畔语泽,坐停谷畔亭間,遠望青山如黛视卢,近看綠樹相依踱卵,享縷縷清風(fēng)拂面,聽澗底泉水潺潺据过。透過綠樹枝隙惋砂,遙看對面田野,一座座塑料蔬菜瓜果大棚绳锅,排列有序西饵,阡陌相連,在明媚陽光的映照下鳞芙,泛動成一片波光粼粼的藍色湖面眷柔,勤勞樸實的村民們,正愜意地勞作在大棚之間积蜻,在每個人的笑臉上闯割,都蕩漾著一首溢滿豐收喜悅的幸福詩篇。
岳辛莊:古樹街上曾有口“衡王井”
任家莊西南二里地處竿拆,便是依山傍水的岳辛莊宙拉。兩村間有一葦子溝相隔,雖雞犬相聞丙笋,彼此相望谢澈,但相互來往需繞道村南的大沂路。清清的丹河水繞過岳辛莊村西頭御板,汩汩地往東北方向流淌锥忿,如同一條飄逸著的絲帶,把岳氏三村緊緊地聯(lián)在了一起怠肋。
岳辛莊原名東流河村敬鬓,因村東山頂上有一泉水順村南土溝流入村西小丹河而得名。村中原有劉笙各,姜钉答,段氏等人家在此安家。岳氏先祖在明朝末年自岳家莊遷居該村西首后杈抢,為了讓家族后代子孫更加繁衍興旺数尿,在村中先后辦起了私塾,建起了武校惶楼,教導(dǎo)子孫勤勉學(xué)習(xí)右蹦,練武強身诊杆,使岳氏后代子孫中陸續(xù)考中了一大批文武癢生,監(jiān)生何陆,為此名揚四鄰八鄉(xiāng)晨汹,附近鄉(xiāng)村的人家紛紛把孩子送到村中的私塾和武校里學(xué)習(xí),時間一久甲献,鄉(xiāng)人們紛紛稱謂其村為岳辛莊村宰缤,而原有的東流河村名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村子中間有一條三百米長的東西大街晃洒,兩旁原有古槐九棵慨灭,年久日深,至今只存留下了三棵球及,村人叫作古樹街氧骤。那三棵屹立街邊的老槐樹,雖歷經(jīng)四百余年的風(fēng)霜雪雨吃引,可依然是枝繁葉茂筹陵,旺盛地生長;悠悠逝去的歲月時光镊尺,在它那粗碩古拙的樹身之上朦佩,刻留下了片片滄桑記憶,記錄著古村人們的喜悅和哀傷庐氮,老槐樹是古老村莊里繁衍延續(xù)著的信仰和靈魂语稠,同時也寄托著人們心中那對往昔歲月的思戀以及美好未來的期待和向往。每當農(nóng)家閑暇之時弄砍,村人們總愛聚集到老槐樹下仙畦,或自帶馬扎,或借坐樹下石板之上音婶,談古論今慨畸,趣話桑麻,鄰里鄉(xiāng)親衣式,情義深深寸士。
沿古槐大街西去,在村莊西頭碴卧,丹河岸上碉京,聳立著一棵八百余年的古老柏樹。柏樹高大挺拔螟深,枝干粗壯,柏葉青翠烫葬,氣勢軒昂界弧,三根分岔開的枝葉樹頭齊刷刷地朝西探伸凡蜻,神秘兮兮里張揚著一片昂然,恰似一個盡職盡責的站崗哨兵垢箕,在忠誠地守衛(wèi)著這個古老的村莊划栓。據(jù)岳辛莊村史記載,村西頭原有一座土地廟条获,廟院里栽植著兩棵古柏樹忠荞,現(xiàn)僅剩下了這一棵,已被村民們用水泥基盤妥善地保護起來帅掘。
關(guān)于岳辛莊的古槐委煤,村子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明朝崇禎十六年,李自成親率起義軍攻占北京后修档,派將軍姚應(yīng)奉率兵攻下了青州城碧绞,坐鎮(zhèn)青州府的末代衡王倉慌撤離東逃,途經(jīng)岳辛莊村吱窝,見這里依山傍水讥邻,地勢險竣,于是在村中扎營下寨院峡,操練兵馬兴使。為了解決村里百姓和士兵們的吃水問題,衡王派人在村中的大街上開挖了一眼泉井照激,村里人稱“衡王井”发魄,并在泉井的兩旁栽植下了九棵國槐樹。衡王帶兵離去之后实抡,因“衡王井”中水質(zhì)清純甘冽欠母,隨被鄉(xiāng)親們一直所飲用。
民國年間吆寨,村里在青島經(jīng)商的岳氏二十九世孫岳宣武赏淌,報效鄉(xiāng)梓,出資購置了一套當時最為先進的提水設(shè)備“鴛鴦罐”啄清,回村按裝在“衡王井”上六水,據(jù)說那“鴛鴦罐”兩端各系有一水桶,分左右一上一下連續(xù)提水辣卒,十分得快捷方便掷贾,在當時被傳為了一段佳話,至今還被附近村莊里的人們傳誦著荣茫。
當今的岳辛莊村想帅,村容整潔秀美,村民安居樂業(yè)啡莉。寬敞平整的省道大沂路從村南穿伸而過港准;村北臨崖之下的丹河灘上旨剥,一座沿河濕地公園已初建成型;離村西去不遠浅缸,修繕一新的丹河水庫彎曲鋪展依戀村邊轨帜,灣中碧水漣漪蕩漾,陽光灑下衩椒,波光閃閃蚌父,綠樹相偎堤岸,倩影倒映波間毛萌,水鳥追逐嘻飛苟弛,鳴聲響徹水面,好一個瀲滟水清風(fēng)光美朝聋,在水一方醉鄉(xiāng)間嗡午,也醉美了岳辛莊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