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讀完了卡倫霍妮的《我們時代的病態(tài)人格》以及《我們內心的沖突》铲掐,也成為了霍妮的粉絲婆廊。所以我想從霍妮的理論開始极颓,寫寫自己近幾個月的一些想法湿痢。雖然都是草草閱讀并沒有做太多筆記,但是常常每隔幾頁就有大篇幅的劃線段落台囱。這是因為霍妮的分析真實而觸動淡溯,讓人有強烈的共鳴。而作者本人也終生也都在與神經(jīng)癥周旋簿训,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咱娶,是否在她寫完這本書的時候,會得到一種釋然煎楣。
? ? ? 先要解釋一下“神經(jīng)癥”這個名詞豺总。它并非是一種精神疾病,而是一種比正常狀態(tài)更偏激的思維模式和世界觀择懂。舉例來說喻喳,如果一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轉過頭來對你說了一句難聽的臟話,而你并沒有做什么冒犯他的事情困曙。這時表伦,一個具備正常心識的人會因被冒犯而生氣,但這個情緒不會持續(xù)太久慷丽,因為他知道這個路人跟他沒有絲毫關系蹦哼,他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回到自己原本的精神背景中。然而要糊,這樣的事情卻可能會激怒一個內心沖突強烈的人纲熏,他會生氣,但是他生氣的程度卻遠遠大過于這件事情本身所具備的意義锄俄。這只是一個可能不太恰當?shù)睦泳志ⅲ瑢嶋H上,神經(jīng)癥患者在生活中更善于隱藏他們的沖突奶赠,從而不輕易被人發(fā)覺鱼填。但沖突的存在卻導致了他們生活中隨時可能產(chǎn)生的焦慮,偽裝毅戈,對某一事物的上癮苹丸,或者會做一些不利于自身或他人的事情等等愤惰。那么這樣的內心沖突從何而來,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現(xiàn)赘理,又如何去面對和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宦言?
? ? ? 關于前兩個問題,卡倫霍妮在書中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感憾。
? ? ? 沖突一方面產(chǎn)生于我們的人生經(jīng)歷蜡励,這不單單指童年時代的經(jīng)歷令花,還包括我們在童年之后經(jīng)歷的事情阻桅。在這一點上霍妮與佛洛依德的觀點有所差別,這也是霍妮偉大的地方之一兼都。另一方面嫂沉,沖突也是一個社會文化背景下產(chǎn)生的集體現(xiàn)象。舉例來說扮碧,近些年中國社會關于“處女”問題的爭論熱烈趟章。這就是一個由社會文化引起的個人內心的沖突。沖突的一邊是千年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價值觀慎王,它告訴人們蚓土,一個女性的貞潔是她最有價值的東西。而另一端則包括兩個方面赖淤,人的本能欲望蜀漆,現(xiàn)代女性社會價值的多元化。這是兩種完全對立的態(tài)度咱旱,如果在你的心里确丢,這兩種態(tài)度同時存在,那么沖突便產(chǎn)生了吐限。又比如鲜侥,我們在網(wǎng)上看到很多關于高品質生活的廣告,旅行诸典,美食描函,豪車,大house等等狐粱,然而我們的銀行卡卻始終停留在一個小小的數(shù)字舀寓。這也是社會文化氛圍和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如果追求高品質生活和希望攢更多的錢的愿望同時存在在心里脑奠,沖突也會產(chǎn)生基公。
? ? ? 關于內心沖突的日常表現(xiàn),卡倫霍妮的分析始于我們試圖掩蓋沖突的欲望宋欺。當然轰豆,所有的掩蓋都是無意識的胰伍。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其實并不知道酸休,為什么他們在生活中骂租,在與親人,愛人斑司,朋友渗饮,等等其他人的關系中是今天這樣的狀態(tài)。其實任何隱藏與偽裝都是表達真相的途徑宿刮,既然如此互站,為什么人們還會費盡心機地去掩蓋這些深層次的沖突呢?這是因為僵缺,從潛意識層面來講胡桃,人們往往并不愿意面對根本的沖突:無法接受愿望不能達成的遺憾感,卻又受到來自于欲望磕潮、現(xiàn)實翠胰、文化等等因素的強烈約束。所以自脯,自由二字之景,看起來的確好難。:(
? ? ? 關于第三個問題膏潮,即如何面對并解決這樣的沖突锻狗,卡倫霍妮沒有給出答案。也許是因為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讓她面臨了太多個案戏罢,而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心路歷程都全然不同屋谭。這就好像,大家都患了感冒龟糕,但是有的人對青霉素過敏桐磁,所以他需要喝中藥;而有的人對其他的藥物過敏讲岁,就只能換另一套治療方案我擂。另一個原因也可能是因為霍妮自己也還沒有找到一個普適的辦法。
? ? ? 在這里缓艳,我需要借用一些大乘佛教的思想校摩。我相信,佛陀的證悟至今仍然有這強大的智慧去平息世俗生活的沖突阶淘,而這樣的智慧永遠都是以看清“實像”為基礎的衙吩。如果能把佛陀的智慧與現(xiàn)代精神分析理論相結合,那么問題的本質就得到了雙重佐證溪窒,答案也就更加清晰坤塞。簡而言之冯勉,就是這二者以不同的方式,讓我們接近真相摹芙,接納真相灼狰,從而卸下偽裝,與世界建立一種真切而真誠的鏈接浮禾。
? ? ? 解決一切問題的開始交胚,就是完全地接受殘缺的事實。這解釋起來并不容易盈电,它需要我們知道自己是對青霉素過敏蝴簇,還是絕對不可以服中藥。有太多例子可以從不同側面面對沖突挣轨。但我認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放下貪戀的執(zhí)著心军熏。因為沖突的產(chǎn)生必然涉及到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如果我們我們既想得到A,卻又因為其他因素卷扮,而想要掩蓋迫切得到A的企圖,那么這就是一個沖突均践∥钋拢可是如果我們回想那些如今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的,自己幾年前的愿望彤委,是否給我們帶來了終極的快樂呢鞭铆?又或者,買到一件心愛的奢侈品焦影,是否能讓你得到你想象中那種程度的恒定的快樂呢车遂?事實上,快樂往往持續(xù)不了太久斯辰,因為新的欲望又產(chǎn)生了舶担,隨之而來的是新的矛盾,新的焦慮彬呻∫绿眨快樂是什么?如果我們承認人生的孤寂和無助闸氮,那么快樂就是“痛苦的消除”剪况。人類的性愛就是這個問題很好的例證。
? ? ? 所以蒲跨,如果我們不把人生的快樂寄托于一件衣服译断,一份體面的工作,一個滿意的愛人或悲,一個幸福的家庭等等漂浮不定的事情孙咪,那么事情反而可能會比現(xiàn)在要快樂得多藏姐。對于愛,這其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该贾「嵫睿可是如果我們希望用得到“愛”來緩解內心根本的沖突,那基本上是沒有什么可能的杨蛋。這也就是為什么今天很多心靈雞湯總是說“想要愛一個人兜材,要先學會愛自己”。愛情本質上是兩個ego的對撞逞力,如果其中一個ego的沖突已經(jīng)足夠焦慮曙寡,那么當兩個處在自我沖突之中的ego碰撞時,便會產(chǎn)生絢爛的煙花以及充滿無奈的灰燼寇荧。
? ? ? 以上举庶,是我自今年五月份以來思考的答案。成長歷程中的很多深層因素揩抡,在思考中慢慢露出真容户侥,然我重新審視而非逃避。這讓我得以重新看待自己峦嗤,時間和生活蕊唐。我斷不敢說自己已經(jīng)能夠讀懂佛性,已經(jīng)可以從上帝視角看待問題烁设。我依舊時常陷入我執(zhí)替梨,貪欲,和沖突之中装黑。然而變化已經(jīng)發(fā)生副瀑,這便是我的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