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理學
- 原書第5版 [美]John R. Nofsinger著贞间,鄭磊譯
目錄
第1章 心理學與金融
第2章 過度自信
第3章 自豪與懊悔
第4章 風險感知
第5章 決策框架
第6章 心理賬戶
第7章 構建投資組合
第8章 代表性與熟悉程度
第9章 社交互動與投資
第10章 情緒與投資決策
第11章 自我控制與決策
第12章 次貸危機的心理學
第1章 心理學與金融
傳統(tǒng)金融學觀點認為投資者心理并非妨礙投資者做出正確決策的因素之一,投資者是理性的
-
傳統(tǒng)金融學主要基于兩個假設:
人們會作出理性的決策
人們對未來的預測不存在偏差
“經(jīng)濟決策存在可預見的偏差”這一觀點正逐步被接受
-
本書可以學到:
許多可能影響投資決策的心理偏見
了解這些心理偏見如何影響投資決策
看到這些錯誤怎樣侵蝕你的財富
學習如何識別和避免投資中的失誤
沉錨(錨定)效應并扇,心理學名詞尺迂,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吸重,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岭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霞篡。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世蔗,沉錨效應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端逼。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是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xiàn)形式。通常來講污淋,人們在作決策時顶滩,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寸爆,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礁鲁。而用一個限定性的詞語或規(guī)定作行為導向,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赁豆,被稱為“沉錨效應”仅醇。
行為金融學研究人們在金融環(huán)境下如何進行投資,具體說魔种,它研究的是情緒和認知偏差如何影響金融決策析二、企業(yè)和金融市場
行為金融學的四大研究成果,即前景理論(或視野理論/期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論(Regret Theory)务嫡、過度反應理論(Overreaction Theory)及過度自信理論(Over confidence Theory)甲抖。
前景理論:人總是渴求滿足一定的需要并設法達到一定的目標。這個目標在尚未實現(xiàn)時心铃,表現(xiàn)為一種期望准谚,這時目標反過來對個人的動機又是一種激發(fā)的力量,而這個激發(fā)力量的大小去扣,取決于目標價值(效價)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積柱衔。
-
前景理論的基本原理:
“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愉棱,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唆铐,多數(shù)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所謂“見好就收奔滑,落袋為安艾岂。稱之為“確定效應”。
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朋其,做一個抉擇王浴,多數(shù)人會選擇“賭一把”。稱之為“反射效應”梅猿。
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快樂氓辣,難以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稱之為“損失規(guī)避”袱蚓。
很多人都買過彩票钞啸,雖然贏錢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錢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業(yè)和體育事業(yè)了,可還是有人心存僥幸搏小概率事件体斩。稱之為“迷戀小概率事件”梭稚。
多數(shù)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jù)參照點決定,舉例來說硕勿,在“其他人一年掙6萬元你年收入7萬元”和“其他人年收入為9萬元你一年收入8萬”的選擇題中哨毁,大部分人會選擇前者。稱之為“參照依賴”源武。
-
前景理論認為人們通常不是從財富的角度考慮問題扼褪,而是從輸贏的角度考慮,關心收益和損失的多少粱栖。
收益是凹函數(shù)话浇,當投資者獲得500美元,感覺不錯闹究,當獲得1000美元時幔崖,更不錯,但沒有兩倍
損失是凸函數(shù)渣淤,虧損時會感到不好赏寇,虧損兩倍時的感覺會比原來的感覺不止糟糕一倍
損失函數(shù)比收益函數(shù)的形態(tài)更加陡峭,這種不對稱導致投資者在處理盈利頭寸和虧損頭寸時采用不同的做法
凹函數(shù)价认、凸函數(shù)都是指曲線向下凹或者凸
頭寸:款項
-
將行為按偏差來源進行分類:
自欺嗅定,有些認知誤區(qū)是由“自欺”心理產(chǎn)生的,因為人們通常認為自己比實際表現(xiàn)得更好用踩,這種心理能夠騙過他人渠退,以便在自然選擇的過程生存下來
啟發(fā)式簡化,由于某些認知限制(如記憶力脐彩、注意力和處理能力)碎乃,迫使大腦把復雜的分析過程加以簡單化處理,一般認為惠奸,期望理論是啟發(fā)式簡化的結果
心境梅誓,心情往往能夠戰(zhàn)勝邏輯推理
-
賭徒謬論:是一種錯誤的信念,以為隨機序列中一個事件發(fā)生的機會率與之前發(fā)生的事件有關佛南,即其發(fā)生的機會率會隨著之前沒有發(fā)生該事件的次數(shù)而上升证九。如重復拋一個公平硬幣,而連續(xù)多次拋出反面朝上共虑,賭徒可能錯誤地認為,下一次拋出正面的機會會較大
- 賭徒謬誤的產(chǎn)生是因為人們錯誤的詮釋了“大數(shù)法則”的平均律呀页。投資者傾向于認為大數(shù)法則適用于大樣本的同時妈拌,也適用于小樣本。Tversky and Kahneman把賭徒謬誤戲稱為“小數(shù)法則”(law of small numbers)。在統(tǒng)計學和經(jīng)濟學中尘分,最重要的一條規(guī)律是“大數(shù)定律”猜惋,即隨機變量在大量重復實驗中呈現(xiàn)出幾乎必然的規(guī)律,樣本越大培愁、則對樣本期望值的偏離就越小著摔。例如,拋擲硬幣出現(xiàn)正面的概率或期望值是0.5定续,但如果僅拋擲一次谍咆,則出現(xiàn)正面的概率是0或1(遠遠偏離0.5)。隨著拋擲次數(shù)的增加(即樣本的增大)私股,那么硬幣出現(xiàn)正面的概率就逐漸接近0.5摹察。但根據(jù)認知心理學的“小數(shù)定律”,人們通常會忽視樣本大小的影響倡鲸,認為小樣本和大樣本具有同樣的期望值供嚎。
-
小數(shù)定律:小數(shù)定律認為人類行為本身并不總是理性的,在不確定性情況下峭状,人的思維過程會系統(tǒng)性地偏離理性法則而走捷徑克滴,人的思維定勢、表象思維优床、外界環(huán)境等因素劝赔,會使人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偏見,采取并不理性的行為羔巢。大多數(shù)人在判斷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概率時望忆,往往會違背概率理論中的大數(shù)定律,而不由自主地使用“小數(shù)定律”竿秆,即濫用“典型事件”启摄,忘記“基本概率”
- 小數(shù)定律是指人們傾向于將從大樣本中得到的結論錯誤地移植到小樣本中的傾向。比如人們知道擲硬幣的概率是兩面各50% 幽钢,于是在連續(xù)擲出5個正面之后就傾向于判斷下一次出現(xiàn)反面的幾率較大歉备。這一點已被大量的實驗和證券市場上的錯誤預測所證實。
第2章 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錯誤估計和自負
人們在覺得自己掌控了局面時往往更過度自信匪燕,比如在拋硬幣前會下更大的賭注蕾羊,看上去似乎自己的參與在某種程度會影響拋硬幣的結果
過度自信的交易: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過度自信帽驯,頻繁出手龟再,金融學家布拉德巴伯和特倫斯奧丁發(fā)現(xiàn):單身男性周轉(zhuǎn)率最高,已婚男性次之尼变,已婚女性次之利凑,單身女性最低,而且周轉(zhuǎn)率高不一定帶來更高的凈回報率,高周轉(zhuǎn)率意味著支付更多的手續(xù)費
周轉(zhuǎn)率: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在一年時間內(nèi)發(fā)生變化的百分比哀澈,比如50%周轉(zhuǎn)率意味著那位投資者在一年內(nèi)出售了投資組合中一半的股票牌借,然后購進了新股票
過度自信與市場:調(diào)查股市的月收益率以及40年來的交易量,發(fā)現(xiàn)在高收益率的月份后會出現(xiàn)較高的交易量割按,相反膨报,股市下滑后,交易量也會減少
過度自信與風險:投資者傾向于買入高風險股票适荣,一般來自于較小公司和成立時間較短的公司现柠;傾向于分散程度較低的投資組合,可以用投資組合波動性束凑、beta系數(shù)以及投資組合中所涉及公司的規(guī)模晒旅。
投資組合波動性衡量的是投資組合的漲跌程度,高波動性投資組合的價格波動較大汪诉,也說明投資組合單一
beta系數(shù)是一個變量废恋,常用于投資行業(yè)中衡量證券的風險程度,測量了投資組合隨市場變動的情況扒寄,beta為1說明投資組合緊跟市場鱼鼓,較高的beta系數(shù)預示該證券風險較大,比股市整體的波動更大
巴伯和奧丁一系列研究表明该编,單身男性的投資組合風險最大迄本,然后是已婚男性、已婚女性课竣、未婚女性嘉赎,也就是說單身男性的投資組合波動最大、beta最高于樟、周轉(zhuǎn)率最高
-
認知錯覺:過度自信的心理來自于哪里公条?它部分是來自于投資者關于知識的幻覺——人們傾向于認為自己對未來的預測會隨著信息的豐富而更準確,也就是說迂曲,投資者會認為信息的積累會加深一個人對某件事的了解靶橱,進而提高其決策水平
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投資者可以接收海量的咨詢路捧,然而大多數(shù)個人投資者缺乏專業(yè)投資培訓和經(jīng)驗关霸,因此對如何準確解讀信息缺乏信心
直接來自于信息源(如公司財務報告)的信息對于新手來說可能會很難懂,但是如果經(jīng)過分析師解讀后杰扫,新手可能會提高他們的回報率队寇,但是新手一定要謹慎的對待這些建議,因為很難分清楚它們是不是來自于真正的專家
相比于機構投資者章姓,個人投資者更容易過度自信
-
控制錯覺:人們常常相信自己對一些不可控事件的后果具有影響力
選擇時英上,比如認為自己選擇彩票號碼可能會中獎幾率高點
過往的成功炭序,有時候是運氣使然,但人們也會歸功于自己的能力
網(wǎng)上海量的訊息增加投資者掌握的信息量苍日,讓投資者產(chǎn)生了控制能力增強的錯覺
第3章 自豪與懊悔
投資者經(jīng)常為采取了行動而后悔,而不是為沒采取行動而后悔
-
處置效應(Deposition Effect):避免懊悔及尋求自豪的心理傾向會影響人們的行為窗声,比如現(xiàn)在要從盈利20%的股票和虧損20%的股票中個選擇一種拋售相恃,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盈利的那支,因為拋售后就會自認為之前買它的決定是明智的笨觅,套現(xiàn)并鎖定利潤會讓你自豪拦耐,相反另一支股票會讓你產(chǎn)生懊悔感
其實,有可能拋售虧損的股票會讓你財富最大化见剩,因為你會獲得更多的稅收抵免可以沖擊其他的資本增值稅(這里不太清楚
處置效應與消息:關于公司的好消息會讓公司的股票上漲杀糯,這會誘使投資者賣出(盈利)股票,有關公司的壞消息則正好相反苍苞,與處置效應一致
兩個推論:
- 賣出盈利股票的比率超過賣出虧損股票的比率
- 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長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時間
-
參考價格:股票現(xiàn)價與之作比較的那個股價
選擇參考價格具有重要意義固翰,它決定了我們感受到的是收益的愉悅還是損失的痛苦
許多人傾向于會將最近一段時間的最大值作為參考價值
參考點調(diào)整:投資者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調(diào)整他們的參考價格
買回之前賣出的股票:投資者賣出的股票如果價格下降,投資者會因獲利和把握了最佳的賣出時機而感到雙倍的快樂羹呵,他們很有可能再買回這只股票
第4章 風險感知
一個人如果不能平靜地面對損失骂际,就有可能涉足本來不會參與的賭博「曰叮——卡尼曼和特韋爾斯基
賭資效應:人們獲得利潤后愿意承擔更大的風險歉铝,賭博新手不會將賺的錢看作全部是自己的錢,他們似乎覺得是在拿賭場的錢去賭凑耻,即獲得收益后會提高自己對風險的容忍度
風險回避效應(蛇咬效應):遭受了經(jīng)濟損失后太示,人們會變得不太愿意冒險
翻本效應:人們通常尋找機會彌補之前的損失,翻本的需求似乎比風險回避效應的影響更大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通常情況下香浩,人們希望以比買入價更高的價格出售一件物品类缤,這就是稟賦效應,與此密切相關的行為就是人門傾向保有自己的東西而不愿意進行交換弃衍,這就是現(xiàn)狀偏差呀非,而傳統(tǒng)金融學認為獲得某商品付出的代價和失去某商品所要求的補償時相等的
-
記憶與決策
記憶是對現(xiàn)實和情感經(jīng)歷的鵝肝之,因此它并不是對一件事情的真實記錄
這種感知方式受到事件展開方式的影響
大腦在記錄事件的過程中能夠存儲各種不同的經(jīng)歷镜盯,這些存儲的經(jīng)歷就是后來回憶的基礎
記憶具有適應能力:它決定了過去經(jīng)歷的某個場景在將來是渴望被記起還是盡量避免記起
-
認知失諧:假設你很愿意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好人岸裙,但是你對過去某個行為的記憶卻提醒你沒那么好,你會覺得心里不舒服速缆,這種感覺就叫做認知失諧
投資者試圖通過調(diào)整對既往投資選擇成功的看法來減少心理痛苦
人們總希望自己的投資決策是正確的降允,大腦的防御機制過濾這些矛盾的信息,并調(diào)整了對過往的記憶
人們的決策差異有1/3可以解釋為遺傳原因艺糜,這比把諸如年齡剧董、性別幢尚、教育和財富等個人因素加在一起的比例還高!
第5章 決策框架
提出問題的方式對于問題的答復或者決策的作出都有強烈影響
美國翅楼,成為器官捐贈人要在拿到駕照時簽訂一份協(xié)議尉剩,這是一個自由選擇加入的決定,大約有1/4的司機選擇了毅臊,然而采取選擇退出這種方式的國家(如奧地利理茎、法國和瑞典)的器官捐獻參與率通常高達90%
與讓人們自由加入的做法相比沒讓人們自由選擇退出的簡單決策框架會顯著提高參與率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是指一個問題兩種在邏輯意義上相似的說法卻導致了不同的決策判斷。
-
框架效應的應用:
-
怎樣公布好消息和壞消息管嬉?
如果你有幾個好消息要發(fā)布皂林,那么分開發(fā)布,根據(jù)前景理論蚯撩,分別經(jīng)歷兩次獲得所帶來的高興程度之和要大于把兩個獲得加起來一次所經(jīng)歷所帶來的總的高興程度础倍。還比如,在你給人送兩件以上生日禮物時胎挎,不要把所有禮物放在一個盒子里沟启,應該分開包裝;若你是老板呀癣,給人一次性發(fā)5000元美浦,不如先發(fā)3000元,再發(fā)2000元项栏。
如果你有幾個壞消息要發(fā)布浦辨,那么合在一起發(fā)布,因為根據(jù)前景理論沼沈,兩個損失結合起來所帶來的痛苦要小于分別經(jīng)歷這兩次損失所帶來的痛苦之和流酬。比如開會收取會務費時,務必一次收齊并留有余地列另,若有額外開支一次次增收芽腾,雖然數(shù)量不多,會員仍會牢騷滿腹页衙。
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壞消息摊滔,應該把這兩個消息一起告訴別人。這樣的話店乐,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會被好消息帶來的快樂所沖淡艰躺,負面效應也就少得多。
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好消息眨八,應該分別公布這兩個消息腺兴。這樣的話,好消息帶來的快樂不至于被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所淹沒廉侧,人們還是可以享受好消息帶來的快樂页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懸殊過大應分開篓足;懸殊不大應該整合。
-
基于前景理論Thaler 和Johnson 提出了心理賬戶問題闰蚕≌煌希“賬戶”是個人或公司用來記錄收入和支出的方法,把各種收入和支出歸入一定的賬戶可以便于管理没陡。我們心理上也有這種賬戶辱魁,叫心理賬戶。按照經(jīng)濟規(guī)則诗鸭,金錢不會被貼上標簽,它具有替代性参滴。然而强岸,在心理賬戶中,金錢卻常常被歸于不同的賬戶類別砾赔,不同類別的賬戶不能互相替代蝌箍。比如一對夫妻外出旅游釣到了好幾條大馬哈魚,這些魚在空運中丟失暴心,航空公司賠了他們300美元妓盲,這對平時勤儉持家的夫妻到豪華飯店吃了一頓,將這筆錢花個精光专普。在一對夫妻年收入只有150美元的時代悯衬,這頓飯實在是太奢華了。這筆錢顯然被劃入了“橫財”與“食品”賬戶檀夹,所以其決策一反常態(tài)筋粗。
有時當某筆開支屬于不同心理賬戶時,人們寧可出高額利息去貸款炸渡,也不愿挪用存款娜亿。當某比錢被劃入臨時賬戶時检号,將不受終身收入的影響坯癣。各個賬戶之間有一定的獨立性,各個心理賬戶里面的資源(比如錢或時間)不能隨意流動带猴,用一句戲謔的話說吼畏,心理賬戶里面的錢是“尪匠啵款專用”。
小到商家宫仗,大到政府都可以利用心理賬戶理論來為自己服務够挂。每到逢年過節(jié),大小商家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打折藕夫、促銷活動孽糖。為什么呢枯冈?因為逢年過節(jié),很多顧客都會有各種過節(jié)費或者年終獎之類的“額外收入”办悟,這些錢很多就直接流入了顧客的“消費賬戶”尘奏,即使沒有獎金或者相應的福利,顧客也會因為節(jié)日的緣故而為自己的消費賬戶“充值”病蛉,這時候炫加,顧客的“消費賬戶”都是飽滿的,因此铺然,這時候“掏顧客的腰包”就很容易俗孝,精明的商家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再比如魄健,一個政府現(xiàn)在想通過減少稅收的方法刺激消費赋铝。它可以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減稅,直接降低稅收水平沽瘦;另外一種是退稅革骨,就是在一段時間后返還納稅人一部分稅金。從金錢數(shù)額來看析恋,減少5%的稅和返還5%的稅是一樣的良哲,但是在刺激消費上的作用卻大不一樣。人們覺得減收的那部分稅金是自己本來應該得的助隧,是自己掙來的筑凫,所以增加消費的動力并不大;但是退還的稅金對人們來說就如同一筆意外之財喇颁,刺激人們增加更多的消費漏健。顯然,對政府來說橘霎,退稅政策達到的效果比減稅政策要好得多蔫浆。
-
-
經(jīng)濟理論中的框架效應
框架效應在經(jīng)濟中的定義:當消費者感覺某一價格帶來的是“損失”而不是“收益”時,他們對價格就越敏感姐叁。
經(jīng)濟決策的理論歷來認為瓦盛,人從根本上來說是理性動物。然而外潜,人類在許多方面有非理性的特征原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所謂的“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在這一效應下处窥,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做出一種選擇對后來的選擇具有戲劇性的影響嘱吗。研究者發(fā)現(xiàn)來自決策系統(tǒng)中的情緒偏愛的整合是框架效應產(chǎn)生的潛在原因。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他們能預知哪個個體最具理性谒麦,即相對來說不受影響框架效應的影響俄讹。
為了解釋框架效應,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在加油站A绕德,每升汽油賣5.6元患膛,但如果以現(xiàn)金的方式付款可以得到每升0.6元的折扣;在加油站B耻蛇,每升汽油賣5.00元踪蹬,但如果以信用卡的方式付款則每升要多付0.60元。顯然臣咖,從任何一個加油站購買汽油的經(jīng)濟成本是一樣的跃捣。但大多數(shù)人認為:加油站A要比加油站B更吸引人。因為夺蛇,與從加油站A購買汽油相聯(lián)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比與從加油站B購買汽油相聯(lián)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要少一些枝缔。因為,加油站A是與某種“收益”(有折扣)聯(lián)系在一起的蚊惯,而加油站B 則是與某種“損失”(要加價)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研究發(fā)現(xiàn):上述差異的原因是當衡量一個交易時灵临,人們對于“損失”的重視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截型。因此,企業(yè)在進行價格定價或促銷時儒溉,應該將之與“收益”而不是“損失”聯(lián)系在一起宦焦,從而有效激勵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框架效應與投資
- 人們在識別股價走勢并被要求做預測時顿涣,如果用變化或者收益作答的話波闹,他們傾向于將趨勢進行外推處理(代表性思維偏差),而那些用價格水平作答的人涛碑,傾向于提出一個緩慢移動甚至是回歸的趨勢精堕,這可以被看作均值回歸
框架效應與思維模式
認知反映測試(CRT)用三個快捷簡單的問題來區(qū)分直覺/分析思維模式,直覺思考者會選擇頭腦里馬上蹦出來的答案(其實是錯的)蒲障,而分析思考者則會認真思索一會歹篓,找出正確答案
人們沒有設定風險規(guī)避水平,他們在一種思維框架下是愛好冒險的揉阎,然而在另一種思維框架下是厭惡風險的
直覺思考者的行為符合期望理論庄撮,而分析思考者則不是這樣,這也是感性與理性的區(qū)別
投資決策的框架效應
- 理性的經(jīng)濟決策制定者傾向做出價值最大化的決定毙籽,但是實際上很多決定都在建立在回避極端的心理上
第6章 心理賬戶
金錢本身不帶標簽洞斯,標簽都是人們貼上去的,比如骯臟的錢坑赡、容易賺的錢以及意外之財?shù)鹊?/p>
-
心理預算是指人們從心理上對各項支出設定預算約束烙如,并對各項支出進行追蹤的認知過程么抗。小到個體、家庭 厅翔,大到公司 乖坠、集團都存在心理預算 ,所以心理預算的相關問題受到有關學者的持續(xù)關注和探討刀闷。心理預算包括設定預算約束和對各項支出進行追蹤兩個過程熊泵。心理預算的影響因素包括支付方式 、訓練 甸昏、儲蓄 目標和個體的收入顽分。
人們用財務預算來追蹤和控制自己的支出,大腦也用心理預算將每筆心理賬戶的消費收益與成本聯(lián)系起來施蜜,心理預算指的是將情緒上的痛苦與喜悅匹配對應起來
-
心理賬戶通過心理預算執(zhí)行自我監(jiān)控功能:
第一卒蘸,它通過設定預算實現(xiàn)對收入、花費的編碼和分配翻默「孜郑花費被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賬戶中,并且對每種花費都設定預算進行限定修械。已經(jīng)發(fā)生的某一類型的消費不能超出相對應類型的心理賬戶所設定的預算趾牧,比如我今天和朋友去唱歌了,明天朋友約我去看電影就不太想去肯污,因為娛樂消費已經(jīng)挺多的了翘单。
第二,追蹤成本和收益蹦渣,當交易向心理賬戶借款發(fā)生消費后哄芜,預算會對這些消費進行追蹤。對某一消費越典型柬唯,潛意識里更容易被追蹤认臊,比如和朋友去唱歌比朋友聚餐更容易被追蹤(事后想起這次消費),因為唱歌是典型的享樂锄奢,聚餐既屬于享樂的娛樂賬戶美尸,也屬于生存性的飲食賬戶。
第三斟薇,心理賬戶結算师坎,結算過程是指,一段時間的消費行為之后堪滨,消費者會對自己的花費進行結算胯陋,查看各個賬戶的消費是否達到或者超出預算,比如這段時間娛樂消費較少,下一階段的消費限制就會松懈許多遏乔,該類型的消費也會大大提高(深有感觸义矛,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手癢想去買點東西盟萨,有時候?qū)儆跊_動消費了)
-
成本與收益匹配
對于旅行凉翻,人們傾向于先付款后旅行,這與傳統(tǒng)經(jīng)濟理論相悖捻激,因為如果將金錢的時間價值考慮在內(nèi)制轰,明顯是先旅行后付款更劃算。然而人們認為預付費用的旅行更令人愉悅胞谭,先付錢垃杖,付錢引發(fā)的痛苦就結束了,稍后的旅行就會非常愉快
對于加班丈屹,人們卻傾向于先加班后拿錢调俘,這還是與財富最大化中的早點拿錢相悖(深有感觸,如果在上課前旺垒,先付給我家教課酬的話彩库,我總感覺想偷懶,因為錢已經(jīng)拿到手了先蒋,如果是先上課后拿課酬侧巨,動力會更足)
對于購置洗衣機之類的電器,人們傾向于先使用后付款鞭达,這是符合財富最大化的,先享受皇忿,再慢慢支出
-
與債務相匹配
人們偏向于將支付期限的長短與商品或服務的使用時間相匹配
電器可以使用很久畴蹭,屬于長期收益,先貸款后支付鳍烁,可以使消費與付款完美匹配
另一方面叨襟,人們不愿意以負債的形式為那些已得收益付款,旅行與加班問題正適用于這種情況
-
沉沒成本效應:沉沒成本(Sunk cost)是指已發(fā)生或承諾幔荒、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糊闽,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資。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爹梁,對現(xiàn)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右犹,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姚垃,在投資決策時理性的決策者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念链。
假設你花20塊錢買了一張原價30的電影票,然而不小心弄掉了,你是再花20塊錢買一張呢掂墓,還是不看了谦纱?從沉沒成本中看,20塊錢已經(jīng)沉沒了君编,應該放棄跨嘉,你再花20塊錢可以享受到30塊錢的樂趣,應該買吃嘿。然而大多數(shù)人會認為如果買了票祠乃,成本是20+20=40塊錢,其實如果你不買的話唠椭,20塊錢白白損失掉了跳纳。
沉沒成本同樣可以應用在戀愛中,雙方關系越來越壞贪嫂,然而卻想著之前付出了那么多寺庄,現(xiàn)在說沒就沒,會很難受力崇,很可惜斗塘,兩人的關系也就這樣僵著不愿分手,其實這也是沉沒成本效應在作怪
還有一點在決策框架中提到過:相對于日常收入亮靴,從意外之財(如年終獎)中拿出錢進行儲蓄或者去大筆消費會更容易馍盟,這也是心理賬戶在影響,“意外之財”的賬戶可以不那么心疼珍惜
-
心理會計與風險規(guī)避:出租車司機會根據(jù)某個參考值來評估每天賺了多少錢(心理會計)茧吊,他們在生意差的那天會主動加時工作以賺到相應的錢贞岭,在生意好的那天會少工作幾個小時,其實如果時間成本一定搓侄、財富最大化的角度瞄桨,他們應該在生意好的那天多工作,在生意壞的那天少工作讶踪。
正如出租車司機對每一天區(qū)別看待芯侥,投資者對其每一筆投資也是區(qū)別對待的,投資者傾向于為每一筆投資設置一個單獨的心理賬戶乳讥,對它們單獨處理卻沒有互動柱查,這加劇了第3章提到的處置效應,因為投資者不想承擔懊悔之痛云石,所以會保留虧損股票唉工,避免關閉心理賬戶。
投資者甚至會在同一時間賣出虧損股票以減少糟糕的情緒汹忠,在一段時間內(nèi)慢慢賣出盈利股票以最大程度享受成就的愉悅感酵紫,這也符合前景理論
資產(chǎn)配置告嘲,人們通常用孤立的觀點考慮自己的各項投資,這也是投資組合中需要考慮的
第7章 構建投資組合
為了應用投資組合理論奖地,在每項潛在投資上橄唬,你必須考慮三個重要特征,預期收益率参歹、風險等級仰楚、每項投資之間的相關性,相關性指的是投資項目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投資者往往將每項投資放在獨立的心理賬戶犬庇,心理會計的結果之一就是削弱了心理賬戶之間的互動僧界,這對投資組合的構建產(chǎn)生不利影響
風險感知:將每項投資看成一個獨立的心理賬戶會導致投資者對風險產(chǎn)生錯誤的感知
構建行為投資組合:人們?yōu)槊宽椡顿Y目標都建立了獨立的心理賬戶,且投資者愿意為不同的投資目標承擔不同的風險臭挽。投資者通過尋找與心理賬戶的預期風險和收益率相匹配的資產(chǎn)捂襟,為每個心理賬戶選擇投資標的
這通常會使投資者通過對所有可供選擇的項目都投資一點來實現(xiàn)分散化投資,而不考慮自己選擇投資的類型
投資者的分散投資化來自于投資目標的分散投資化欢峰,而不是投資組合理論中的資產(chǎn)分散化
大多數(shù)雇員都認為投資自己公司的股票比構建一個分散化的投資組合要更加安全
第8章 代表性與熟悉程度
-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葬荷,大腦選擇走捷徑的方式來降低信息分析過程的復雜度,心理學上稱之為啟發(fā)式簡化
代表性
大腦一般會假定纽帖,擁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時高度相似的宠漩,代表性思維就是基于固定思維模式的判斷
投資者混淆了好公司與好投資的區(qū)別,好公司不一定是好投資懊直,很少有公司能把過去取得的高速增長一直保持下去扒吁,但是高速增長公司的股票卻很受歡迎,股價也被抬得越來越高室囊,隨著時間推移雕崩,股價開始下跌,這就是所謂的過度反應
-
過度反應(Overreaction Theory):過度反應理論是西方投資心理學的重要理論之一融撞,該理論說明了市場總是會出現(xiàn)過度反應的現(xiàn)象盼铁。人們由于一系列的情緒與認知等心理因素,會在投資過程中表現(xiàn)出加強的投資心理懦铺,從而導致市場的過度反應。
金融學的四大研究成果,即過度反應理論(Overreaction Theory)支鸡、視野理論/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冬念、后悔理論(Regret Theory)及過度自信理論(Overconfidence Theory)。
經(jīng)典的經(jīng)濟學和金融理論認為牧挣,個體在投資活動中是理性的急前。他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進行理智的分析,當股票價格低于上市公司的內(nèi)在價值時瀑构,投資者開始買入股票裆针;而當股票價格高于上市公司的內(nèi)在價值時刨摩,開始賣出股票。證券市場也由此形成了一種價值投資的氛圍世吨,但事實并非如此澡刹。
投資領域中存在著價格長期嚴重偏離其內(nèi)在價值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未來的價值本身具有許多不確定性耘婚,正是由于這種不確定性引發(fā)了投資者的心理上的非理性因素罢浇,投資者共同的非理性投機形成了市場的暴漲和崩盤現(xiàn)象。
好公司不會永遠表現(xiàn)好沐祷,差公司也不會永遠表現(xiàn)差嚷闭,所以過去的成績不能完全代表未來,不一定是好投資
投資者還傾向于將股票過去的收益外推到將來
動量投資:尋求那些在過去一周赖临、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表現(xiàn)好的股票和股票基金
熟悉程度
人們傾向于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胞锰,認為無論是風險還收益率都是最好的
異國偏差:較少投資其他國家,更多投資自己國家兢榨,或者與自己國家鄰近的國家
本地偏差:較多投資本地企業(yè)嗅榕,甚至是地理上很近的企業(yè)
如果一個心理偏差影響到了很多人,那么偏差行為匯總起來色乾,就可能影響到整個資本市場
投資者的本地偏差可能扭曲小型誊册、透明度不高的地區(qū)性公司的股價
從全球范圍看,在國外和本國投資者之間分擔風險的行為降低了在特定股市的風險暖璧,較低的風險會因較低的風險溢價導致較低的預期收益案怯,所以長期而言,本國股市有較顯著的本地偏差只能得到較低的收益
風險溢價
對于風險資產(chǎn)澎办,投資者要求較高的投資收益從而對不確定性作出補償嘲碱,這種超出無風險收益率之上的必要收益率補償,就是風險溢價局蚀。風險溢價又叫風險報酬麦锯,風險報酬是投資者因冒風險進行投資而要求的,超過無風險報酬的額外報酬。風險資產(chǎn)的報酬=無風險報酬+風險溢價琅绅。
熟悉帶來的投資問題
人們通常對于自己工作的公司最熟悉扶欣,也最有可能投資于本公司的股票上,但是員工已經(jīng)將自己的勞動力資本于公司綁在一起了千扶,為了全面分散化投資料祠,就應該避免再將自己的金融資產(chǎn)投資于本公司
很簡單的問題,如果你的工作和退休資產(chǎn)都依賴于同一個公司澎羞,萬一公司倒閉了咋辦髓绽?
員工認為投資于雇主的股票筆投資分散化的股票投資組合更加安全,然而這是非常危險的
總之妆绞,投資者在自己所在的公司顺呕、當?shù)毓竞蛧鴥?nèi)公司的股票上配置了過多的資金
第9章 社交互動與投資
- 人們通過與他人互動來學習知識枫攀,觀察他人的行為了解其觀點,更享受這種社會交往方式
投資談話
談話實現(xiàn)了信息株茶、意見和情感的快捷交流来涨,這對股票市場和投資活動來說非常重要
通過與人交談可以獲取信息并形成決策,因此擅長交際者筆不擅長交際者更容易學習投資
如果你身處一個投資者較多的環(huán)境下忌卤,社交互動的影響就會被放大扫夜,即你也很有可能去投資,甚至學習鄰居的投資組合
社交環(huán)境
你的社交圈往往決定了你的品味驰徊、興趣以及對相似生活方式的渴望
如果群體不看重投資笤闯,談話將很少涉及投資,而另一個同類群體可能常常談論股票棍厂,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一個人的投資決策
投資俱樂部
投資俱樂部由家庭成員颗味、朋友、同事等組成牺弹,他們聯(lián)合起來浦马,把資金集中在一起投入股票市場
雖然俱樂部旨在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投資和獲得高收益的環(huán)境,但大多數(shù)俱樂部還服務于一定的社會目的张漂,定期聚會分享市場調(diào)查技巧和其他知識
成功的俱樂部在進行投資決策之前晶默,得有人作出具有說服力的報告才行,他們信賴調(diào)查結果而非小道消息航攒,可以避免一些心理偏差磺陡,使其決策基于推理和邏輯,而非情感
媒體
媒體是我們社交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漠畜,為了吸引眼球而使出渾身解數(shù)
媒體會把我們的心理偏差朝著講述故事的方向引導币他,而遠離了規(guī)范的投資分析
即便媒體的故事沒有任何新信息,它們似乎仍然影響了投資者的行為和股票價格
語言更具有主觀性憔狞,栩栩如生的正面詞匯對
速度并非制勝關鍵:看過新聞報道后瞬間作出決策蝴悉,這不是投資,而使交易瘾敢,交易就像賭博拍冠,它引發(fā)的是投資者強烈的情緒化反應,對速度的追求放大了心理偏差
從眾效應
當你了解其他人對各種股票的看法時簇抵,共識就形成了庆杜,根據(jù)共識投資時,從眾效應就出現(xiàn)了
投資者睜大眼睛在各種網(wǎng)站正压、節(jié)目中搜尋其他人的投資動向欣福,一有風吹草動就跟隨
當你知道了其他人選擇了虧損股票時责球,你的遺憾會減少
網(wǎng)絡企業(yè)更名潮焦履,比如20世紀末拓劝,很多公司把名字換為花哨“.com公司”,股票價值還真的漲了嘉裤!
聚焦短線投資
在積極的交易活動中郑临,你的思考方式更像交易員而非投資者
你會買下一支你認為下周、明天甚至下一個小時會漲的股票屑宠,而不僅僅因為你認為一個公司的產(chǎn)品厢洞、市場份額和管理具有優(yōu)勢,公司的產(chǎn)品典奉、市場份額和管理來說對你來說毫不重要
如果人們跟風投資躺翻,那是因為他們投資的基礎是信仰,而不是來自盡職調(diào)查結果
第10章 情緒與投資決策
與傳統(tǒng)金融學相反卫玖,現(xiàn)實情況中公你,當人們所作出的風險決策涉及金錢時,情感可能會戰(zhàn)勝理智
情緒反應:不想干的感覺和情緒會影響投資決策假瞬,即使這些情緒并非是由決策引起的陕靠,情感與認知分析過程相互作用,最終形成決策
麻省理工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對貨幣收益或虧損情感回應強烈的投資者們的交易表現(xiàn)筆其他人差的很多脱茉,情緒化的投資者并不是出色投資者剪芥!
金融決策也可能受陽光的影響,陽光會讓心情變好琴许,而且天晴會讓股票交易所的收益率上漲
季節(jié)性的影響也有税肪,秋天陽光減少的時候股票收益較低,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12月21日虚吟,這個效應在遠離赤道的股票市場表現(xiàn)十分顯著
世界杯比賽國家隊失利的第二天寸认,該國股市會下降一點
季節(jié)性樂觀情緒的例子發(fā)生在穆斯林國家漫長的齋月期內(nèi),研究表明有近半的年度收益正好發(fā)生在齋月里
樂觀投資者競相買入投機性股票串慰,導致這些股票價格被高估偏塞,樂觀主義占主導地位時,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邦鲫,高估計水平使得之后的收益較低
悲觀投資者回避投機性股票灸叼,這些股票的價格水平就很低,如果悲觀主義占主導地位庆捺,之后這些股票就會得到高收益
因此古今,與歷史悠久、分紅穩(wěn)定和資產(chǎn)透明的公司股票相比滔以,投機性股票的價格對情緒變化更加敏感
投資就像賭博捉腥,可以從中獲得快感,尋求刺激的投資者可能會頻繁出手交易你画,從交易活動中獲得樂趣
幾十年的研究表明抵碟,最常見的彩民是年輕桃漾、不富裕、受教育不多的單身男性拟逮,來自于非主流群體撬统,居住在城區(qū),從事非專業(yè)性工作
第11章 自我控制與決策
華爾街有句名言:市場由兩種情緒驅(qū)動——恐懼和貪婪
能長期使投資者獲益的決策是在不受強烈情感支配時作出的
實際上敦迄,投資者一輩子都需要在獲得即刻利益或未來利益之間進行斗爭
學者把這種自我控制問題描述為一個人的兩個“自我”的斗爭恋追,這兩個自我分別是為未來打算者和及時享樂者
人們都愿意今早得到報酬,盡量把無趣的工作推后罚屋,人們似乎對現(xiàn)在和未來的看法不同苦囱,這導致他們的欲望很強而意志力很薄弱,多數(shù)人會選擇現(xiàn)在立刻得到50dollar脾猛,也不愿意兩年后得到100dollar沿彭,這樣等于放棄了41%的年收益(十分驚人的收益率)
控制自我
-
多數(shù)人希望能做到自我控制,執(zhí)行能夠提供長期利益的決策尖滚,但他們也能認識到他們的欲望比意志力更強喉刘,所以他們會用各種方法提高意志力,包括經(jīng)驗法則和環(huán)境控制:
-
經(jīng)驗法則:
改正酗酒的毛病滴酒不沾
不動用本金的條件下控制開銷
低買高賣的原則控制交易行為
在熊市期間要堅持以長遠的目光看市場漆弄,堅持到底
-
環(huán)境控制:
節(jié)食人士家里不要有餅干
賭徒不要去拉斯維加斯
常遲到的人把手表調(diào)快幾分鐘
賴床的人把鬧鐘放在離床遠的地方睦裳,強迫自己起床
-
儲蓄與自我控制:為退休存款頗為不易,因為這需要自我控制力撼唾,從心理上來說廉邑,一次性存款比從日常收入中拿錢出來存款要更容易
經(jīng)過比較,當你持有股票時倒谷,自制股利(出售股票)比股票的現(xiàn)金分紅更有收益蛛蒙,因為扣稅更少,所以從財富最大化的角度來看渤愁,投資者應該通過自制股利取得收入牵祟,而不是通過現(xiàn)金分紅,但人們偏愛后者,在這傳統(tǒng)金融學中被認為是不理智的,但可以用投資者心理來解釋
心理賬戶效應使得投資者把投資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艾帐,比如高分紅股票、債券或年金换衬,它們放入投資收入心理賬戶,另外有一個不同的心理賬戶用來存放資本收益,人們似乎永遠有一條經(jīng)驗法則:永遠不動本金,此法則能提醒人們避免過度開銷坪哄,但是也可能抑制增加收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比如自制股利
戰(zhàn)勝心理偏差
-
了解心理偏差
- 這是前文的主要目的,介紹了各種心理偏差
-
明白自己為何投資
- 設定具體目標和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
關注投資原因可以使你立足于長期翩肌,總攬全局饰剥,時時監(jiān)督進展,明確你的行為與目標是否一致
制定量化投資標準
量化投資標準可以使你做投資決策時避免受情感摧阅、小道消息和其他心理偏差的影響
分散投資
購買多種類型的股票實施分散投資策略,比如不同行業(yè)绷蹲、不同規(guī)模的公司股票
持有盡量少的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棒卷,因為你已經(jīng)投入了勞動資本,不要再投入金錢資本了
投資組合中包括債券
-
控制投資環(huán)境
每月只查看一次股票祝钢,而不是每小時都看比规,這樣可以避免心理偏差:蛇妖效應、追求自豪避免懊悔的效應拦英、賭資效應
每月的同一天交易一次蜒什,這會幫你消除速度至上的錯誤觀念
每月檢查一次投資組合,看其與你的具體目標是否一致疤估,一定留心是否有現(xiàn)狀偏差效應(人們傾向于保持現(xiàn)狀)灾常、贈與效應、代表性和熟悉性等心理偏差铃拇,確定投資組合是否足夠分散
其他經(jīng)驗法則
不要買價格低于每股5美元的股票钞瀑,多數(shù)投資騙局都發(fā)生在這些低價股票上
聊天室和留言板僅供娛樂
買入股票前確定你是否真的擁有有用信息
努力獲得市場平均收益,不要強求比別人賺的多
每年反思自己的心理偏差慷荔,加強前文的策略1:了解投資偏差
投資顧問需要靠賺錢養(yǎng)活自己雕什,可能會獲得返利傭金,這就存在了利益沖突:究竟是為客戶推薦對客戶最有利的投資建議显晶,還是推薦返利傭金最多的投資建議呢贷岸?
為未來多存錢
邊存錢邊抽獎
第12章 次貸危機的心理學
-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yè)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于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fā)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蕩磷雇、恐慌和危機偿警。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jīng)濟問題、穩(wěn)定金融市場唯笙,美聯(lián)儲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lián)邦基金利率户敬,并打破常規(guī)為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國政府還批準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jīng)濟方案睁本,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尿庐、房地美(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準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呢堰。
在美國房貸市場繼續(xù)低迷抄瑟、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于2008年9月7日宣布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chǎn)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皮假。
-
次按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鞋拟、高收益的行業(yè)。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標準抵押貸款的區(qū)別在于惹资,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贺纲,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yōu)質(zhì)抵押貸款的人褪测,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猴誊。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侮措。即使貸款人現(xiàn)金流并不足以償還貸款懈叹,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chǎn)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分扎,就會出現(xiàn)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澄成。
所有人都認為房地產(chǎn)總會升值,這就是群體性思維畏吓,房地產(chǎn)成為了可交易的投機資產(chǎn)墨状,而不是投資了
-
來看看次貸行業(yè)時如何利用人們的心理偏差的,其中兩個主要問題是:
人們在處理多因素復雜合同時存在困難
人們經(jīng)常會低估未來的成本
人們會把包含指數(shù)項的函數(shù)進行線性化處理菲饼,比如復利公式歉胶,這導致了對未來成本的低估,這稱為“指數(shù)增長心理偏差”巴粪,此外人們還對將來償付貸款或為未來儲蓄的能力過度樂觀
次貸放貸人會把合同寫的非常復雜通今,而且把一些支出隱藏在難以注意的條款中,而且會把一些冠冕堂皇的費用明目放在一起以弱化人們的糟糕感受肛根,根據(jù)期望理論:人們對損失2000美元的損失感到不快辫塌,對損失4000美元的損失感到不爽,但后者不是前者的兩倍
另一個問題是人們在理解復合百分比時會遇到麻煩派哲,例如人們會把利益率人為地放在一個0~100%的思維框架中臼氨,在這個尺度中,10%和10.8%看上去差別很小芭届,但是如果放在30年期的抵押貸款中储矩,會使月供款增加近7%
與尺度有關的另一個問題來自幅度效應的心理偏見,人們總是無法鑒定大數(shù)之間的差別褂乍,例如3000與7000看起來差別很大持隧,但是203000和207000之間的差別似乎就很小了
最容易受到人為操縱框架影響的是那些不懂如何重新計算成本的人,如接受金融教育少的人逃片、老年人以及存在情感壓力的人
加速文件簽署流程也增加了抵押貸款申請人的壓力屡拨,經(jīng)紀人向申請人施壓要求很短時間內(nèi)閱讀和簽署一份超過40頁的文件,容易激動的人也可能頭腦發(fā)熱快速作出決定
陷入財務危機的家庭
因為房價下跌,房子的價值比還需要還貸的錢還少呀狼,被稱為“水位以下”裂允,于是就出現(xiàn)了“策略性違約”:房主仍有能力支付抵押貸款月供,但是由于放假在“水位以下”而放棄住房哥艇,讓貸款機構收回住房
有研究表明绝编,貸款與房價比達到120%時,人們就有強烈意愿采取策略性違約貌踏,但是也有一些家庭沒有采取這種做法
這些家庭認為采取策略性違約是不道德的行為十饥,而且也有可能房主希望自己購買住房的行為是正確的,為了避免心理壓力哩俭,選擇性地忽略掉了這些壞消息,以免和自身形象產(chǎn)生了沖突
政府為了不加深房地產(chǎn)和銀行危機拳恋,也會游說人們不要采取策略性違約凡资,但是政府對商業(yè)界卻不會要求,摩根士丹利在2009年放棄了位于舊金山的五個物業(yè)谬运,它們比原值縮水一半隙赁,摩根士丹利違約了并把這些物業(yè)還給了銀行
次貸危機的心理學總結
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心理偏差和決策框架效應表現(xiàn)非常顯著
次貸危機抵押貸款被設計得隱藏了很高的總成本梆暖,并將注意力集中于兩個關鍵方面:低手續(xù)費和開始時的低月供
貪婪的經(jīng)紀人總是將目標鎖定在那些會產(chǎn)生情感壓力伞访、歲數(shù)大的房主和那些不懂金融的人身上,因為他們?nèi)菀妆粵Q策框架操縱
一旦金融危機爆發(fā)轰驳,政府使用行為學上的技巧讓那些擁有縮水資產(chǎn)但財務尚未收到影響的家庭對策略性違約產(chǎn)生羞恥感
通常來說厚掷,在貸款合同上打破社會規(guī)范所帶來的聲譽損失組織了人們在縮水房產(chǎn)上出現(xiàn)違約行為,盡管他們有經(jīng)濟動機去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