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在電腦上整理教育隨筆時忽然停電奠伪,只好暫停整理目溉。又隨手翻看起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弱左,讀了“關于寫教育日記的建議”一章內(nèi)容代嗤,引發(fā)了些許思考棘钞。
回顧自己讀過的教育類書籍,但凡是在教育方面卓有成就的人無一例外都有著寫隨筆和札記的習慣干毅,一天兩天宜猜,一月兩月,一年十年硝逢,若干年后姨拥,這些曾經(jīng)記錄下來的東西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記錄就會有思考渠鸽,每位善于思考的教師都有自己的體系叫乌,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這些筆記就是進行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源泉徽缚。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日記里不光有關于教學方面的記錄憨奸,還有關于學生細微方面的記錄。他記錄兒童的身高凿试、體重和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情況排宰;記錄兒童的知識面和概念似芝;記錄學生家里有哪些書,家長受過何種程度的教育额各,父母用多少時間教育兒童国觉;還有關于后進生的記錄等等吧恃。他的教育日記涉及到兒童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虾啦,細致、全面痕寓、深入傲醉。
再翻看自己的教學隨筆,都是和學生的學習和活動相關的記錄呻率,很少關注到學生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硬毕。有時候我們也盡力去教導我們的學生,可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礼仗,究其原因吐咳,可能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深入到兒童的內(nèi)心和日常生活,所有缺少情感上的共鳴元践。
專業(yè)閱讀韭脊,現(xiàn)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yè)寫作单旁,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沪羔。在閱讀與寫作中不斷沉淀自己,提升自己象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