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莊子》中曾有言:“富則多事刻蟹,壽則多辱午衰「钤瘢”
一個人太富貴了也不好眷篇,太長壽了也會出現(xiàn)問題。我們總認(rèn)為福如東海荔泳,壽比南山是一種福氣蕉饼,殊不知一切都不是絕對的虐杯。
過分長壽的人,也許他們會面臨“受罪”的情況昧港。而那些悄然而逝的人擎椰,盡管沒有過長的壽命,可他們至少不會受罪创肥,也不會讓家人受罪达舒。
談到“壽命”,我們就需要想到這么一點(diǎn)瓤的,那就是“養(yǎng)老”休弃。每一位做兒女的,都希望父母可以安穩(wěn)到老圈膏,長壽幸福塔猾。但是,兒女們卻不知道稽坤,低質(zhì)量的長壽丈甸,只會讓老人和后輩活得痛苦。
可很多人都沒有認(rèn)識到這一點(diǎn)尿褪,而是覺得“長壽”才有意義睦擂,“活到一百歲”才能幸福。這種觀念杖玲,不能說它錯顿仇,但也不完全正確。
如果一個老人身體健康摆马,能蹦能跳臼闻,在生活方面很少麻煩兒女,那兒女自然希望老人可以活到一百歲囤采,甚至更長壽述呐。
不過,倘若一個老人身體不再健康蕉毯,而是臥病在床乓搬,啥事都需要兒女們來做,就連吃飯喝水也需要人來喂代虾。那這樣的長壽进肯,真的有意義嗎?
對于這一點(diǎn)棉磨,我們不妨聽聽過來人是怎么說的江掩。
02
一位70后的心聲:老人活得太久,只會讓一家三代人活得“痛苦”。
劉先生的父親劉大伯已然臥病在床足足有十五年的時間了频敛。年已八十的劉大伯不僅走不了路项郊,甚至在床上動彈不得。
雖然劉家的三個子女輪流照顧父親斟赚,可這也讓兒女們活得特別痛苦着降。不是說兒女們不想照顧父親,而是兒女們不愿意父親一直受苦拗军。
也許任洞,是因?yàn)槔习樽叩迷纾詣⒋蟛男膽B(tài)也不怎么好发侵。再加上多年來所積累的病痛交掏,這就讓劉大伯一躺不起。
剛照顧父親的時候刃鳄,兒女們覺得盅弛,三兄弟姐妹齊心協(xié)力挑起為父親養(yǎng)老的擔(dān)子,相信各家的壓力都能減少叔锐,父親的生活水平也能提高一點(diǎn)挪鹏。
尤其是身為大哥的劉先生,他更是每日堅(jiān)持照顧父親愉烙,堅(jiān)持為父親端屎端尿讨盒。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一端步责,便是十五年的時間返顺,未來還有可能更久。
經(jīng)歷過的人也許會明白蔓肯,這當(dāng)中的滋味果真不好受遂鹊。而且,照顧一個動彈不得的老人家省核,這不僅需要錢財稿辙,還需要大量的精力昆码。
他們也想找個護(hù)工來照顧父親气忠,可一直找不到,哪怕找到了別人也干不久赋咽。為何旧噪?因?yàn)橛行﹩栴}連護(hù)工都受不了。
03
在這十五年里面脓匿,劉先生找了十幾二十個護(hù)工淘钟。可是陪毡,大多人在照顧了半個月或者一個月之后米母,都選擇走人不干勾扭。
有一個護(hù)工跟劉先生坦言,照顧一個上了年紀(jì)的老人铁瞒,其實(shí)問題不大妙色。可是慧耍,如果這個老人動彈不得身辨,而且還失禁,那收拾的事兒還得兒女們來芍碧,外人根本下不了手煌珊。
親手為父親收拾,這是兒女們的義務(wù)泌豆。而且定庵,劉先生三兄弟姐妹還得一直花錢給父親拿藥治病。這每周的藥錢踪危,其實(shí)也不少洗贰。
為了省出錢來讓父親過得好一點(diǎn),他們基本上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陨倡。老人家一個月的藥費(fèi)就得成千上萬敛滋,這對于打工一族的劉先生來說,根本就是巨大的壓力兴革。
老人越是長壽绎晃,便越是受罪,基本上靠藥物過日子杂曲。而兒女們不僅花了大量的錢財庶艾,還花費(fèi)了不少的精力。試想擎勘,這兩代人真的過得幸福嗎咱揍?
更重要的是,第三代人棚饵,他們也過得不是滋味煤裙。雖然他們不需要照顧劉大伯,可他們也是家庭中的一員噪漾,自然會受到家庭情況的影響硼砰。
所以說,我們通常認(rèn)為的“長壽是感琅穑”题翰,在這個家庭中根本不存在。因?yàn)閯⒋蟛绞情L壽,越是讓自己和子孫后輩受苦豹障。
04
大多人會說冯事,照顧父母是每個孩子的義務(wù),孩子們也應(yīng)該少點(diǎn)埋怨血公∥ε兀可現(xiàn)實(shí)是,有些事兒特別復(fù)雜坞笙,也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岩饼。
就拿上文的劉大伯來說,他雖然八十多歲了薛夜,可卻在床上躺了十五年籍茧。這,并不是他愿意的梯澜,可他卻沒得選擇寞冯。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不見得過得幸福晚伙。
每天都躺在床上吮龄,過著毫無知覺的生活,在陰暗的房間里待著咆疗,連太陽都見不到漓帚。那這樣的日子,又有何意義呢午磁?
知乎上尝抖,有人曾說過,死去迅皇,往往是一瞬間的事兒昧辽,只會讓當(dāng)事人和家人暫時痛哭流涕〉峭牵可是搅荞,低質(zhì)量地活著,那便是長期的折磨框咙。
這番話咕痛,聽起來很刺耳,可道理卻是現(xiàn)實(shí)的扁耐。
對于劉大伯一家的經(jīng)歷暇检,其實(shí)上述這番話特別符合产阱。不過婉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著相同經(jīng)歷的人會覺得,劉大伯還是早點(diǎn)離去最好王暗。而沒有相同經(jīng)歷的人悔据,也許不贊成這種觀念。
可是俗壹,還是要說一句科汗,未經(jīng)他人苦,休勸他人善绷雏。
有些生活头滔,也許經(jīng)歷過了才明白。有些道理涎显,也許體會過了才頓悟坤检。有些道路,也許走過了才知道它的曲折和不易期吓。
生活早歇,僅此而已。壽命讨勤,也并非絕對箭跳。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