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詔安净嘀,每逢到了重大的節(jié)日或是祭祀,各家各戶的餐桌上的菜肴就會愈發(fā)多起來侠讯,變得特別“pangpei”挖藏。有時到朋友家拜訪,碰巧朋友家正在吃飯厢漩,詔安人也總會客套一下:“哇膜眠!有魚有肉有菜,真‘pangpei’溜嗜∠颍”
“pangpei”是詔安話中豐盛的意思。我之前一直不知道“pangpei”二字怎么寫炸宵,就根據(jù)音譯寫作“盤派”辟躏。“盤派”二字雖然不對土全,卻也還是有那么點意思在捎琐,盛裝菜肴的盤子特別多,派頭十足涯曲,不就顯得特別豐盛嗎野哭?后來我咨詢了家中的“文化人”并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才知道其實“pangpei”應(yīng)該寫作“滂沛”幻件。滂沛是一個古漢語詞匯(據(jù)考拨黔,最早出現(xiàn)在《楚辭》中),原意是指雨水绰沥、水流或氣勢盛大磅礴狀篱蝇,可引申為豐盛。滂沛還可以寫作霶霈徽曲,現(xiàn)代漢語已經(jīng)很少使用滂沛這個詞匯了零截,也難怪我會把“滂沛”寫作“盤派”。
滂沛雖然是豐盛的意思秃臣,但是什么樣的菜肴才能算得上是滂沛呢涧衙?不同的人對此應(yīng)該有不同的定義,而且在詔安奥此,在不同的時期弧哎,滂沛也有著不同的特定內(nèi)涵。
小時候聽爺爺回憶以前的生活稚虎,爺爺說撤嫩,在他小時候,有一盤豬油渣炒菜脯碎就白粥就十分滂沛了蠢终。爺爺小時候從鄉(xiāng)下來到縣城求學(xué)序攘,那時物質(zhì)匱乏茴她,經(jīng)常吃不飽飯,能喝上白粥就已經(jīng)謝天謝地了程奠,更何況豬油渣炒菜脯碎丈牢。所以在爺爺眼中,最滂沛的就是那一盤豬油渣炒菜脯碎梦染。
姑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赡麦,從小就要幫爺爺奶奶做很多家務(wù)。姑姑說帕识,她有次放學(xué)后去撿柴草泛粹,等她回到家時已經(jīng)是又渴又餓,奶奶趕緊端了一碗地瓜粥給她晶姊,她三下五除二把地瓜粥灌進(jìn)肚子里们衙,美美地打了一個嗝蒙挑。從此忆蚀,地瓜粥成了姑姑滂沛的代名詞馋袜。
我想欣鳖,炒米粉和“卜粒子”不單單只是爸爸記憶中最滂沛的美食泽台,應(yīng)該是很多詔安人共同的記憶矾缓。在那個還不是太富裕的年代,炒米粉和“卜粒子”都是不容易吃到的美食泞辐。炒米粉需要豬肉等配料搭配著炒才足夠美味,而“卜粒子”則需要用到大量的油脂吹缔。而在那個年代厢塘,豬肉和油脂都是緊俏的物品晚碾,能吃到炒米粉和“卜粒子”的次數(shù)真的是屈指可數(shù)「襦遥現(xiàn)如今糕簿,爸爸那一代人請客時,餐桌上總會有炒米粉和“卜粒子”殃恒,仿佛只有這樣芋类,才覺得夠滂沛侯繁。
現(xiàn)在的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好贮竟,以前覺得很滂沛的菜肴早就成了詔安人的家常菜咕别。這樣惰拱,那什么是滂沛呢欣孤?我想降传,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吃一頓飯婆排,即便只是一頓普普通通的飯段只,只要心中有愛,那就是滂沛鹦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