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捞蚂,給我們當前的社會帶來了諸多問題,比如環(huán)境問題跷究、網(wǎng)絡暴力問題姓迅、人本身的焦慮問題等,《多談談問題》這本書挑選了九個不同領域里頗能引人深思的話題俊马,邀請了相關的專家丁存、學者、知識博主等對談柴我,針對歷時性的問題解寝,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這本書本質上是九篇長篇訪談的合集艘儒,其實互相之間并沒有任何關聯(lián)性聋伦,之所以能夠合成一本書夫偶,也就是因為像書名講的,都在談論問題觉增。
我挑選了其中訪談嘉賓們談話內容中提到的幾個問題兵拢,聊一下自己的感受。今天先來聊一聊關于偏見的問題逾礁。
01?
開眼看世界的人说铃,為什么會被罵慘?
許知遠和鍾書河先生聊了很多中國近代的一些人物嘹履,比如黃遵憲腻扇、曾國藩、梁啟超等砾嫉,其中提到的一位叫郭嵩燾的人衙解,讓我印象深刻。
在鍾書河先生看來焰枢,郭嵩燾的思想水平超過曾國藩蚓峦、左宗棠他們,他是按照傳統(tǒng)模式發(fā)展起來的最高級的知識分子济锄,讀傳統(tǒng)書長大暑椰,完全不懂英文,也沒有接觸過現(xiàn)代科學荐绝。但他到英國去一汽,雇傭英文翻譯,通過他們了解一點英國的文化低滩。他在思想上先知先覺召夹,是真正的先知。因為他談到最后一句話恕沫,就是重新學習西方监憎。
郭嵩燾生于1818年,卒于1891年婶溯,湘軍創(chuàng)建者之一鲸阔,是中國首位駐外使節(jié)。
光緒二年(1876年)冬迄委,郭嵩燾率副使劉錫鴻等隨員三十余人啟程赴英褐筛,在倫敦設立了使館。
光緒四年(1878年)兼任駐法公使叙身。
赴英途中渔扎,郭嵩燾將沿途見聞記入日記《使西紀程》专缠,盛贊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眷唉,主張中國應研究佛纫、學習甲喝。后該書寄到總理衙門,不料遭到頑固派的攻擊愧旦、漫罵世剖,直到郭嵩燾去世,該書仍未能公開發(fā)行笤虫。
郭嵩燾到達英國后旁瘫,非常留意英國的政治體制、教育和科學狀況琼蚯,訪問了學校酬凳、博物館、圖書館遭庶、報社等宁仔,結識了眾多專家學者,并以六十高齡潛心學習外語峦睡。
他還將考察心得不斷寄回國內翎苫,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議。
在他的《郭嵩燾日記》里榨了,有記載他回國之后煎谍,推廣健身運動。
郭嵩燾看到新的世界龙屉,回來把所見所聞講給當時的士大夫聽呐粘,沒有人相信他,他回來變得很孤立转捕。
鍾書河先生說作岖,人們都譏笑他,笑他打洋拳五芝,都諷刺他痘儡,還去燒他的房子。我的父親也反對他与柑,讀書的時候長沙來了洋船谤辜,就拿磚頭去砸。
任何地方都有先知价捧,都有不滿分子,但是在很頑固涡戳、保守结蟋、封閉的地方,這種先進分子受到的排擠和壓力就特別大渔彰,一邊人就壓垮了嵌屎。
由此可見推正,當時的社會有多封閉、落后宝惰,人們是那樣的無知植榕,所做出的行為,在現(xiàn)在看來尼夺,也是極其可笑尊残。
但總有一些人成為了最先覺醒的一批異類,比如郭嵩燾淤堵、魏源寝衫、譚嗣同等人,他們開眼看世界拐邪,主動去了解自己認知以外的東西慰毅,接受、學習并為己所用扎阶。
我們當代人同樣也面臨著很多類似的問題汹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層,自己認知的舒適區(qū)东臀,對于不了解着饥、沒見過、不理解啡邑、不接受的事物便會表現(xiàn)出不屑一顧贱勃,甚至是冷嘲熱諷,比如不婚谤逼、不育的一群人贵扰,放在農(nóng)村或者一些傳統(tǒng)思想尚還非常濃重的地方,便會覺得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流部,因為“不孝有三戚绕,無后為大”。
但當代年輕人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枝冀,結不結婚舞丛、生不生育,都是個人選擇果漾。
如果婚姻和生育不能帶來更好的生活球切,反而會降低生活的品質,那么绒障,不結婚便是最優(yōu)選擇吨凑。
如果自己渴望家庭美滿兒女雙全天倫之樂等,那么,結婚便是最優(yōu)選擇鸵钝。
所以糙臼,結婚與否,與父母無關恩商,更與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無關变逃。
02
“ 讀萬卷書”之后,還需要“行萬里路”嗎怠堪?
我以為揽乱,行萬里路是尤其重要的,甚至寧可不“讀萬卷書”研叫,也要去“行萬里路”锤窑。
就像前面提到的圈層問題,如果不出去走走看看嚷炉,了解一下其他地方的人渊啰、事、物申屹,多見識一些自己“不了解绘证、不理解、不同意哗讥、不接受”的新鮮事物嚷那,是很難打破自己的認知壁壘的。
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杆煞,總喜歡寫大海魏宽、雪山、草原之類的决乎,但實則自己并未見過實際的情景队询。
畢業(yè)之后,一次偶然的機會构诚,去到了秦皇島北戴河蚌斩,在那里,平生第一次見到了波瀾壯闊的大海范嘱。
我在海邊獨自坐了許久送膳,聽著海浪拍打海岸的聲音,浪花快速飛起又迅速退去丑蛤,海鷗在頭頂盤旋叠聋,遠處的航船在蔚藍的海面上顯得極其渺小。
那是我見過受裹、寫過的所有文字內容里都不曾體會到的獨特感受晒奕。
那是大海真實的樣子。
后面又得了一次去新加坡的出國機會名斟,在異國他鄉(xiāng)脑慧,有兩種體會讓我至今記憶深刻。
一種是對祖國的情感砰盐。
在國內的時候闷袒,我們都在大談要熱愛祖國,可究竟要怎么個熱愛法岩梳?又需要熱愛到什么程度呢囊骤?是完全沒有概念的。但當我的雙腳站在新加坡的土地上回望中國時冀值,一種極其強烈的情感沒由來地在內心里洶涌澎湃起來也物,我真的好看重那個有著五千年厚重歷史的國度啊列疗!
另一種則是對文藝青年的認知滑蚯。
當時大約是在牛車水附近,遇見了一群寫生的人抵栈。那時候的氣溫很高告材,大概有三十幾度,地面上的青石板都被烤得燙腳古劲,但那群寫生的人卻仿佛沒有任何影響似的斥赋,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安安靜靜地畫著,或水彩产艾,或素描疤剑,或工筆。
那些人里闷堡,有年輕小伙子隘膘,有大胡子青年,有小姑娘缚窿,還有白發(fā)的大爺棘幸、包著頭巾的女士,他們是那樣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倦零,完全沒有注意到周圍早已占了許多圍觀的路人误续。
還有一個夜晚,在路邊見到了一個抱著吉他彈唱的年輕人扫茅,他的狀態(tài)是那樣的平靜蹋嵌,沒有任何乞討的模樣,完全是在享受唱歌這件事情本身葫隙。
他們栽烂,是如此的幸福。
我們中國人向來講究從知到行,知行合一腺办,所以“行萬里路”還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收獲的焰手。
一個地方好與不好,究竟要親自去看了才能下結論怀喉。
03
“平生無大志书妻,只求六十分”的人生觀,你贊同嗎躬拢?
鍾書河先生還提到了他自己讀中學時說的一句話:平生無大志躲履,只求六十分。
這話若放到幾年前聊闯,我定是不贊同的工猜。
但如今經(jīng)歷了三年疫情以及疫情過后的大環(huán)境凋敝下沉等,我忽然覺得這話說的太好了菱蔬。
我有一個天生就喜歡“躺平”的朋友篷帅,可以說是純粹意義上的“胸無大志”和“不思進取”。除了工作汗销,他們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睡覺犹褒、打游戲、種種花弛针、養(yǎng)養(yǎng)魚叠骑,偶爾出去吃頓好吃的,人生如此削茁,其樂無窮宙枷。
最初的時候,一項總是雞血滿滿的我對此并不認同茧跋,甚至是不屑一顧慰丛。
但多年以后,我們這樣兩個極端對立的人竟然成了好朋友瘾杭,我思來想去诅病,大概是他的身上有我缺少的東西,我很難快樂粥烁,而他的快樂總是來的那樣簡單贤笆;我想要的很多,而他整天都是無欲無求的樣子讨阻;我性格急躁芥永,而他則總是慢條斯理不溫不火。
人生一定要轟轟烈烈壯志滿懷嗎钝吮?
人生一定要打滿雞血卷個不停嗎埋涧?
并不見得板辽。
殊不知,躺平亦有躺平的樂趣棘催,適度的躺平能讓人的精神得到放松劲弦,一味地緊繃只會壓力山大痛苦不已。
所以對于鍾書河先生提到的這句話巧鸭,我是格外喜歡的瓶您。
偏見,究竟是源于無知纲仍。
破除偏見,便需要改掉“立馬反對”的習慣贸毕,但凡遇到個稀奇古怪的新鮮事物郑叠,先別急著否定,聽人說說明棍,自己去看看乡革,多一些思量 ,看看能否理解幾分摊腋,也許別人有別人的道理沸版,是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呢?也未可知兴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