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并不是突然發(fā)生的鞭莽,只是你突然發(fā)現(xiàn)而已坊秸。
上期視頻聊了有關(guān)Zs的話題,那次更多的是針對成年人的極端行為澎怒,而錄那個視頻的時候褒搔,我就打算之后接著錄一期關(guān)于青少年心理危機的視頻,但心中頗有顧慮喷面,一來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準確繼而被理解為在“慫恿”極端行為星瘾,二來怕被家長朋友們誤解為我在制造焦慮,因此也就遲遲沒有落實乖酬。
但當我又多次聽到青少年做出極端行為的新聞死相,我便再也坐不住了,是的咬像,就在我們當?shù)厮愦椋袔酌?礙于該事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公安機關(guān)和當?shù)卣疾辉试S公開事實县昂,所以我們民眾無法知道確切人數(shù)肮柜,只知道不止一位)青少年在無知和無助的煽動下放棄了生命。
這個話題倒彰,我將分三個視頻來錄制审洞,并以分享三本書的形式來作為它的主要內(nèi)容,希望通過書籍分享,將發(fā)生不幸的可能性盡可能的減少芒澜,盡管我也知道仰剿,這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今天分享第一本書——《生命教育的七堂課》痴晦,該書的作者是一名在心理學領(lǐng)域有著25年從業(yè)經(jīng)驗的心理咨詢師南吮,名叫林紫。
那我們首先來看看何為“生命教育”誊酌,顧名思義部凑,生命教育就是關(guān)于生命的教育,而我認為的生命教育的主要是教會孩子感知它的唯一性碧浊、真實性涂邀、豐富性、趣味性和可能性箱锐。
當然比勉,這是我的理解,不過這樣說瑞躺,好像很教條也很空洞敷搪,確實哈,所以借用作者的話簡單來說一下:“所有關(guān)于生命教育的條條框框幢哨、理論術(shù)語、口號決心嫂便,在急功近利之下捞镰,都有可能變成扼殺生命的另一種枷鎖,遠不如允許孩子活在當下毙替,誠實地做自己岸售、愛自己,體驗到自己對自己生命的自主權(quán)和責任感厂画,來得更為真實有力凸丸。”
心相模型是作者以25年的工作經(jīng)驗為基礎(chǔ)袱院,經(jīng)由沉淀和思考提煉出的《生命教育7堂課》的核心屎慢,以幫助我們從習性、物性忽洛、心性和慧性四個方面來探索和理解生命腻惠,更好地用心理學方法呵護我們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之旅。
先看習性欲虚,習性集灌,也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或者在社會環(huán)境的作用下長期養(yǎng)成的一種特性,可以理解為自己生而就有的那些弱點复哆,比如貪婪欣喧、懶惰等腌零。作者說:“在習性的層面,父母可以為孩子和自己做的是:調(diào)整執(zhí)念唆阿,回歸生命的本質(zhì)莱没。”
再看看物性酷鸦,指的是以身體的形式存在的饰躲、能夠被看見和觸碰的生命屬性,也就是生理層面的自我臼隔。而在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問題和身體問題的同時嘹裂,家長不妨多給孩子一些身體上的安撫,例如擁抱她摔握、握著她的手等寄狼,讓她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存在的氨淌。
接著是心性泊愧,作者在她的生命教育模型中對它的定義是:以情感和思維的形式存在的、無法直接被看見和觸碰的生命屬性盛正,我想也就是所謂的“陪伴”與“交流”删咱,因此作者說,心性層面的生命教育需要在關(guān)系中進行豪筝,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融入生命教育痰滋,讓生與死都變成可以坦然面對的事情。
作者在講到這個層面時還說了一句我深以為然的話续崖,她說“陪伴孩子的痛苦敲街,比陪伴孩子的快樂更不易,但卻更重要严望《嗤В”
最后是惠性,即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形式存在像吻,不受物種和形態(tài)限制的峻黍、與天地萬物發(fā)生感應的生命屬性。我想萧豆,這是在告訴我們要不斷地幫助孩子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奸披,提升孩子的認知邊界,并和她一起去觀察和感受這個奇妙的世界涮雷,讓她的生活不單一和死板到好像自己只是一個工具或木偶阵面。
說到這里,我想起許壽裳先生在他的《魯迅傳》一書中提到的蔡孑民先生的教育理念,說“蔡孑民先生竭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样刷,因為美感是普遍性仑扑,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見;美感是超越性置鼻,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顧忌镇饮,在教育上應特別注重』福”储藐,我覺得,這種介于現(xiàn)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美感教育恰好就是提升慧性的最佳途徑嘶是。
蔡孑民先生曾自撰《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钙勃,說:“教育界所提倡之軍國民主義及實利主義,固為救時之必要聂喇,而不可不以公民道德為中堅辖源;欲養(yǎng)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種哲學上之世界觀與人生觀希太,而涵養(yǎng)此等觀念克饶,不可不注重美育√芑裕”
魯迅先生對美學和美育曾深有研究矾湃,因此他不僅深知蔡先生的原意,而且也非常贊同芥映。
對于蔡孑民先生提出的“美感之教育”洲尊,我深以為然,然而遺憾的是奈偏,即便是在今天,各位前輩的教育理念也只是空談而已躯护,甚至顯得荒唐可笑惊来,不妨舉個我生活中的例子,我大女兒目前讀小學三年級棺滞,但卻極少上美術(shù)裁蚁、科學、音樂继准、體悟和道德法制等“副課”枉证,我非常理解她的苦悶和沮喪诅挑,而我也不明白這些課程究竟為什么屬于“副課”捐川?
我有時候在想,如果教育真的可以加入并注重更多足以豐富人性的東西的話石挂,那那些沒有僅以考高分為學習目的的人,是否也可以不那么碌碌無為和平庸秒赤?或許也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猪瞬。
《生命教育的7堂課》的書中,作者用兩個反問句來提醒我們思考生命教育這件事:第一入篮,怎樣活著才是真正對生命有益的陈瘦?第二,什么樣的教育才可以讓孩子興致勃勃地活下去潮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