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究竟應該遵循哪種標準积糯?我想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立場谦纱,看待問題應該更透徹看成,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阿德勒的“課題分離”理論中這樣表述跨嘉,判斷一件事情是誰的錯的標準是川慌,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窘游,舉個例子作為參照唠椭。
比如,在公交車上有人踩了我一腳忍饰。誰的錯贪嫂?我的錯,這是不是有點扯艾蓝,為什么是我的錯呢力崇?難道我不應該要求他道歉嗎?你當然可以要求對方道歉赢织,但是亮靴,道歉帶來的實際作用僅僅是心理的撫慰,除此之外于置,再無其他茧吊。而且,你要求他道歉同樣要付出時間成本八毯,萬一對方耍無賴你和他吵起來搓侄,是不是更花時間?你的時間沒地方花了嗎话速?這時讶踪,對方可能反咬一口:你怎么把腳亂放啊泊交?你該怎么辦乳讥?
你要說:騷瑞,我的錯廓俭,我的錯云石,然后心平氣和地走到一邊。因為你的時間比他值錢白指。這就是“誰的損失大留晚,就是誰的錯”。簡單來說告嘲,就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三種“對錯觀”:
1.法學家的對錯觀
2. 經(jīng)濟學家的對錯觀
3.?商人的對錯觀
1.? ?法學家的對錯觀
一個案例足以說明错维,法學家的對錯觀,
一個壞人A橄唬,誘騙好人B到?jīng)]有鎖門的工地C赋焕,然后B失足摔死了。
請問仰楚,這是誰的錯隆判??
從法律角度來說犬庇,如果證據(jù)確鑿,毫無疑問應該是A的過錯侨嘀。
但事實是臭挽,即使A受到懲罰也不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
2.? 經(jīng)濟學家的對錯觀
在經(jīng)濟學家看來角度略有不同
是C的錯。?
看到答案是不是有點驚詫咬腕,因為角度的不同對錯觀發(fā)生了質(zhì)的改變欢峰。
這是因為,從整個社會角度出發(fā)涨共,杜絕好人B被壞人A誘騙的經(jīng)濟成本太高纽帖,如果懲罰了工地,雖然覺得很冤枉不合理举反,但工地因此把門鎖好做好了防范無關(guān)人員入內(nèi)的措施懊直,還雇了保安,類似事件就可以從根源上杜絕火鼻。所以室囊,經(jīng)濟學家,是從“社會總成本”的角度凝危,來判斷一件事的對錯在誰波俄。雖然聽上去不合理晨逝,但有時比純粹的“道義”更有效果蛾默。
3.?商人的對錯觀
商人的角度在我看來對于普通大眾最實用。
無論是A承擔責任還是C承擔捉貌,只有B失去了生命支鸡,生命至上他的代價最大,所以過錯應該由B承擔趁窃,只有當B意識到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時候才不會那么容易被A誘騙牧挣。
一個人想要過馬路,直行是綠燈醒陆,機動車轉(zhuǎn)彎也是綠燈瀑构,他看見有一輛車呼嘯而來速度極快,他加快腳步想要過去刨摩,但是還是被撞了寺晌,這個責任誰承擔?從法律角度出發(fā)澡刹,毫無疑問轉(zhuǎn)向的機動車全責呻征,但是從代價大小來看應該是行人承擔。因為受傷帶來的痛苦遠比經(jīng)濟賠償代價大的多罢浇,嚴重的可能因此失去生命陆赋。
這個行人要認識到:這是我的錯沐祷,我應該減速讓車先過,因為導致受傷或者死亡的是我攒岛。?你看法官認為A錯赖临,經(jīng)濟學家認為C錯,商人認為B錯灾锯。這就是一個人心中的3種對錯觀思杯。?
每個人因為各自的角度不同自主選擇三種不同的立場。
如果你是評論家挠进,你可以選擇法官的立場色乾。
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你應該選擇經(jīng)濟學家的立場领突。
但如果將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暖璧,我建議你選擇商人的立場。?
我的錯君旦,我的錯澎办,都是我的錯。?
因為金砍,我損失最大局蚀。誰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恕稠。?
判斷損失發(fā)生后應該怪誰琅绅,就是看誰因此受損失,這是很重要的標準鹅巍。
?一件事情發(fā)生不好的結(jié)果時千扶,責怪,埋怨骆捧,后悔都是無用的澎羞。?
“怪”這件事,是很容易的敛苇。
但怪完了妆绞,好像這件事解決了,但是并沒有改變你損失的結(jié)果枫攀。
自己受損害括饶,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變故事最終的結(jié)果脓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