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府涵
大學的時候看了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勾笆,這兩天又看了一遍。是個修訂版桥滨,所以多了一個結局和作者的自白窝爪。
這本書最開始探討的是“我”的問題,關于我是誰齐媒。
張德芬筆下的老人說:“你不是你的工作蒲每,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喻括,也不是你的失敗邀杏。”
真我就是“愛唬血、喜悅望蜡、和平”。
我對于“我”的概念把握得不是很好刁品,結合我自己思考泣特,“我”其實是一種追求內心寧靜的感覺。
如果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挑随,內心是波瀾不驚的状您,不憤怒,不大喜兜挨,不悲傷膏孟,不急不躁,那么拌汇,我是安靜的柒桑,我在和我自己相處≡胍ǎ“不以物喜魁淳,不以己悲”就是這樣吧飘诗。
老人說“我們人類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界逛、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昆稿。”
所以息拜,我們追求的功名利祿溉潭,被認可,被尊重少欺,被表揚喳瓣。這都不是我,是小我赞别。是那個和身體以外的世界相關聯(lián)的小我畏陕,是別人認識的我,不是我的本真氯庆。
“外面沒有別人蹭秋,只有自己”,我身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堤撵,都是我投射的結果仁讨。一切好的不好的都是來完善我的。
對于已經發(fā)生的不開心的事情实昨,我們無法改變洞豁,只能臣服。調整不了外界荒给,就調整自我丈挟。
這可能就是一直在被強調的心態(tài)的重要性吧。但是有所不同志电。心態(tài)強調的是樂觀曙咽,是安慰自己。而“臣服”是對于事件和對事件所引起的情緒的接受挑辆。我很痛苦例朱,但是我不掙扎,我允許痛苦存在鱼蝉,我可以看見它洒嗤,讓它自由來去。它會來魁亦,就一定會走渔隶。
“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洁奈,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间唉〗首疲”
當我們去經歷它,臣服于它呈野,向美好的結果去想象和努力镀赌,其實最后不會那么糟。如果現在過得還不好际跪,那就是沒有到最后。
《反脆弱》中也傳達了這樣的意思喉钢,我們應該經歷一些意外姆打,經歷一些挫折,這樣我們才能成長肠虽。如果一直一帆風順幔戏,那么經歷一次不如意,就再也無法站起來税课。小意外變成了大災難闲延。
"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韩玩,據說這句話是年尼采說的垒玲,我很喜歡。
當我試著用我所學去理解《遇見未知的自己》中的那個“愛找颓、喜悅合愈、和平”的“真我”時,這個修訂版卻在結尾給我了一個意外击狮。
主人公若菱分享了她的最新感悟:“其實佛析,老人所說的愛、喜悅彪蓬、和平寸莫,都是真我的副產品,不是真我本身档冬。它們是當你回歸真我之后的自然狀態(tài)膘茎。”
“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合一的捣郊、空無的虛空辽狈。就是道,就是那個空呛牲」蚊龋”
最后,張德芬用她的主人公強調了“無”娘扩。我們應該少關注“有”着茸,多關注“無”壮锻。人類解脫的最大秘密就是從用“有”到用“無”。
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在為有意義的事情繁忙涮阔,其實如果穿插一個“無意義”的機制猜绣,就能啟動回歸到“空”的機制。
關于“我”敬特、“無”掰邢、“無意義”,我并沒有看懂伟阔。對于我來說辣之,我能接受到的信息就是,在學習皱炉、工作怀估、賺錢之余,給自己一些空白的時間合搅,不要那么拼多搀,不要那么物質,用這些什么都沒有做的時間灾部,去關注自己的內心康铭。
“無”或許就是“沒有”吧,“我”也許不是具體存在的梳猪,是一團意識而已麻削。本來,我們每個人能來到這個世界春弥,都是一場意外呛哟。我們的離開是注定的,但是沒有具體時間匿沛,只是扫责,最終我們都會消失。
如果我沒有讀書逃呼,我會是什么樣子鳖孤;如果大學去了蘭州,我現在會在哪里抡笼?如果我沒有遇到現在的戀人苏揣,我會和誰在一起?如果我沒有做這份工作推姻,我會在做什么平匈?
那些假想的可能,能分化出無數個不同的經歷,生命旅程中的任何一個小改變增炭,都會讓我和今天不同忍燥。我的生活是如此隨機。而事實是隙姿,我就在這里梅垄,哪里也沒去。
那個有多種可能的我输玷,是所有人能看到的外在的我队丝。而那個真正的我,沒離開過欲鹏,或許也沒來過炭玫。
這樣,我就更自在了貌虾。我可能越來越任性,越來越不像你以為的我的樣子裙犹。我要去尋找自己尽狠,和自己相處,無論好事壞事叶圃,我都歡喜袄膏。
由此,我便什么都不怕了掺冠。
我不怕離開沉馆,更不怕留下。
不怕死德崭,更不怕活著斥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