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唉侄,號臥龍(也作伏龍)咒吐,徐州瑯邪陽都(今山東臨汾市祁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属划,杰出的政治家恬叹、軍事家、外交家同眯、文學家绽昼、書法家、發(fā)明家嗽测。
諸葛亮在襄陽隆中隱居十年绪励,一直未曾出山。當時的曹操雄踞北方唠粥,手下良將奇才不計其數(shù)疏魏,難以一展抱負,而曹操的霸權(quán)主義晤愧,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莫,也不是諸葛亮所向往的。東吳孫權(quán)雖為人杰官份,諸葛亮知道孫權(quán)不可能全聽他只厘,不能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在《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袁子》中有記載張昭勸說諸葛亮投靠孫權(quán)舅巷,諸葛亮不肯羔味,后人問其故,曰:“孫將軍可謂人主钠右,然觀其度赋元,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飒房「橥梗”
直到徐庶因其母被曹操所抓,不得已離開劉備時為其推薦了諸葛亮狠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护糖,諸葛亮素聞劉備“仁義”,故試探劉備兩次第三次才與他相見嚼松,并與劉備作出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對”嫡良,劉備大喜锰扶,誠邀諸葛亮出山相助。而諸葛亮明白皆刺,此時劉備被曹操打得東奔西跑少辣,依附于劉表,而劉備為匡扶漢室羡蛾,出師有名漓帅,手下只有幾員武將,并無謀臣痴怨,正是諸葛亮能一展所長的去處忙干,便答應(yīng)了劉備出山,成就了諸葛亮的一世英名浪藻。
可也正是劉備的“仁義”捐迫,讓諸葛亮的北伐大業(yè)推遲了二十年最終失敗。諸葛亮出山后爱葵,勸劉備取了荊州施戴,而劉備卻不愿奪取自家人的基業(yè)。直到赤壁大戰(zhàn)后萌丈,劉備才奪得荊州赞哗,后為益州劉璋助攻張魯,命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辆雾,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后被呂蒙所殺肪笋。劉備為報仇,不聽諸葛亮所勸度迂,帥百萬大軍征討東吳藤乙,最終失敗,導(dǎo)致蜀國國力不足以支撐北伐惭墓。次年坛梁,劉備病逝。到建興六年(228年)春腊凶,諸葛亮才第一次北伐罚勾,而此時距諸葛亮出山已經(jīng)二十一年,二十年能完成的隆中對足足晚了二十年吭狡。諸葛亮從228年至234年組織三次北伐都已失敗而終最后還死在北伐路上,郁郁而終丈莺,享年54歲划煮。
諸葛亮雖說因為劉備而名垂古今,但也因為劉備的“仁義”失敗而終缔俄。真可謂是“成也劉備弛秋,敗也劉備”器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