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是什么呢?
準確地講岸晦,在西醫(yī)上欧啤,需要「補血」那是因為「貧血」睛藻。如果是缺鐵性貧血,需要補的是鐵邢隧。
然后你要知道店印,你真的貧血了嗎?
血液里含有的血細胞有很多種倒慧,其中按摘,紅細胞承擔著運輸氧和營養(yǎng)物質在全身流動的功能正卧,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误墓,低于正常范圍,就不能運輸足夠的氧至器官和組織了尔邓。這樣的情況付秕,就是所謂「貧血」兰珍。
貧血的主要原因中有兩個比較常被公眾關注:
一是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所致的貧血,比如缺鐵性貧血询吴,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貧血掠河。
失血性貧血是造成貧血的另一個比較常見的原因,但一般由疾病造成猛计,比如身體的凝血功能出了問題唠摹,或者嚴重的外傷、腫瘤奉瘤、消化性潰瘍跃闹、痔瘡或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疾病造成。
其中毛好,慢性失血性貧血往往合并缺鐵性貧血。但大多數(shù)情況苛秕,每月因為月經而造成的失血僅 20~60 mL肌访,遠遠達不到貧血標準,女性卻因此更加重視「補血」艇劫。
雖然不貧血吼驶,但補補沒有壞啊,很多人這么想店煞。那么蟹演,紅棗又真的能「補血」嗎?
紅棗「補血」效果怎樣顷蟀?
很遺憾酒请,「血」不能補,通過「補」能增加的鸣个,只有作為造血原料的鐵羞反。
1. 含鐵量不高
干紅棗中鐵的含量大概是 2~4 mg / 100 g布朦,跟一些動物性食品,如豬肝昼窗、雞肝相比是趴,實在是非常低。
2. 吸收率較低
人體平時吸收利用的鐵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澄惊,紅棗中的鐵就是非血紅素鐵唆途。
非血紅素鐵被人體利用起來有點麻煩,先要把不溶性的鐵變成可溶狀態(tài)掸驱,再吸收進入血肛搬,才能用它來自己合成血紅素。這個過程中亭敢,還有植酸滚婉、草酸、磷酸帅刀、膳食纖維等多個妨礙因素让腹,吸收利用效率就要大打折扣。
而血紅素鐵扣溺,人體可以直接「拿來」吸收并為己所用骇窍,制造自己的血紅蛋白,利用率就高很多锥余。血紅素鐵含量較高的食物主要是動物的肉類腹纳、內臟和血液,包括豬肉驱犹、牛肉嘲恍、豬肝、雞肝等雄驹。
由于動物性食物鐵的吸收利用率高佃牛,如果真的已經貧血了,醫(yī)生和營養(yǎng)師所建議的首選并非紅棗医舆,而是直接補充鐵劑俘侠,或者建議進食「補血」食品,比如紅色的動物內臟和紅色的肉類蔬将,同時還會建議補充維生素 C爷速,因為這樣的效果快且好;僅靠吃紅棗霞怀,很難改善惫东。
所以,「紅棗補血」的效果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毙石。
怎么吃才「補血」凿蒜?
1. 和維生素 C 配合吃
目前禁谦,國際權威機構,如果美國 CDC废封、NIH州泊,英國 NHS 等都推薦,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食物有兩種:富含鐵和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漂洋。
歐美國家推薦的植物性補鐵的食物中往往包括葡萄干遥皂、李子干、杏干等富含鐵的植物性食物刽漂,還有綠菜花演训、橙子等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干紅棗鐵含量高于葡萄干贝咙、杏干样悟。但不作推薦的原因也可能跟產量多少有關系。
2. 和有機酸配合吃
雖然比不上紅肉類庭猩,但在植物性食品里窟她,棗類,不論是干棗還是鮮棗蔼水,都算是不錯的補充鐵的食材震糖。非血紅素鐵雖然吸收比較麻煩,但如果有大量維生素 C 和有機酸來幫忙趴腋,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率就能提高一些吊说。比如山楂,既富含 VC优炬,又富含有機酸颁井,補鐵效果就不錯。
3. 多種食物一起吃
調查顯示蠢护,含有肉類雅宾、海產品和維生素 C 的混合飲食,其鐵的生物利用率大約是 14%~18%糊余,而素食飲食鐵的利用率大約是 5%~12%。所以单寂,考慮整個飲食結構贬芥,植物性食物的鐵還是能發(fā)揮作用。
在美國宣决,人們每天所需的鐵也有一半來自面包蘸劈、谷物等植物性食物。所以尊沸,非血紅素鐵的對人體也很重要威沫。
4. 吃鮮棗比干棗好
論及補鐵效果贤惯,鮮棗比干棗更好。鮮棗中的維生素 C 含量豐富棒掠,可以提高鐵的吸收率孵构。特別是秋冬季節(jié)的鮮棗,酸脆爽口烟很,它維生素 C 含量更高至 200 毫克 / 100 克颈墅。
5. 作為零食吃
紅棗能夠作為日常鐵的食物來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紅棗好吃雾袱,吃起來還很方便恤筛。但干紅棗的主要成分是糖,約占 70%~80%芹橡,如果是有減肥需求的女士或者有糖尿病的人毒坛,可要注意了。
不論是干紅棗還是鮮紅棗林说,味道都很甜美好吃煎殷,很受女性的歡迎,既是不錯的餐間零食述么,也可以放在甜食和面點中吃蝌数,比如銀耳大棗湯、棗糕大棗桂圓八寶粥等度秘,吃起來很方便顶伞,很容易就可以吃掉不少棗,對于補充鐵還是由幫助的剑梳。
結論
大棗是鐵的來源之一唆貌,也是比較好的零食和甜食,每天吃一點是有益的補充垢乙。
但不能作為解決貧血問題的主要措施锨咙。
如果已經達到貧血的臨床標準,就要盡快就醫(yī)追逮,弄清貧血原因酪刀,同時全面調整飲食,千萬不要以為吃幾粒大棗就能輕松解決钮孵。
參考文獻:
[1] Iron.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NIH
[2] BIOAVAILABILITY OF DIETARY IRON IN MAN.Ann. Rev. Nutr. 1981. 1:123-47.
[3] Iron.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NIH
[4] Aggett PJ. Iron. In: Erdman JW, MacdonaldIA, Zeisel SH, eds. Present Knowledge in Nutrition. 10th ed. Washington, DC:Wiley-Blackwell; 2012:506-20.
[5] Hurrell R, Egli I. Iron bioavailability anddietary reference values. Am J Clin Nutr 2010;91:1461S-7S. [PubMed abstract]
[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1)》
[7] 香港衛(wèi)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認識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