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栖博,在《冰鑒》中是指代陰陽的概念:統(tǒng)一屑宠、對立和互化。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笛匙,如陽顯于外侨把,陰蘊于內,雙方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妹孙,如果有一方失去衡態(tài)秋柄,就會發(fā)生變化。比如說蠢正,事物的內和外骇笔,外消失了,也就無所謂有內存在了嚣崭。天尊地卑笨触,也正是因為有地在下,才能有天在上雹舀。一陰一陽之謂道芦劣,即是如此。
陰陽五行學說在我國影響非常深遠说榆,陰陽學說由先秦時代的陰陽家鄒衍開創(chuàng)虚吟,至漢代獨尊儒術時,董仲舒也融合了五行陰陽等學說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點签财,至此串慰,陰陽五行正式被納入儒家體系。近兩千年以來唱蒸,儒家在我國都處于文化主導地位邦鲫,但凡有新學說出現(xiàn),基本都繞不開陰陽五行這個基礎的世界觀神汹。
所以“易為群經首”庆捺,所以《冰鑒》里在講完神骨鑒之后,緊接著就說“既識神骨慎冤,當辨剛柔疼燥。”
已經認識并辨明了神骨問題之后蚁堤,就還應分辨清楚什么是剛醉者,什么是柔。
剛柔披诗,則五行生克之數(shù)撬即,名曰“先天種子”。
剛柔呈队,就是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剥槐,這又叫做“先天種子”。但這里還得強調一下宪摧,五行之間除了如金克木粒竖,土克水等順克颅崩,同樣也存在著逆克現(xiàn)象。如火克金蕊苗,然真金不怕火煉沿后。假如土旺木衰,則木反受土克朽砰,這種現(xiàn)象尖滚,叫做反侮∏迫幔《冰鑒》里認為漆弄,神”和“骨”為相之根本,既然有根本造锅,那么回本溯源撼唾,就應該有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剛柔”哥蔚,是面相的“先天種子”券坞。
“神”和“骨”很重要,“剛”與“柔”同樣也很重要肺素,“識得神骨恨锚,辨得剛柔”,方可登堂入室倍靡。
不足用補猴伶,有余用泄。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云:天之道塌西,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他挎,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捡需,不足者補之办桨。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站辉。意思就是說自然的規(guī)律就如同張弓射箭呢撞,弦拉高了就壓低,拉低了就舉高饰剥。拉得過滿了就放松一點殊霞,不足就補充一些。這是自然規(guī)律汰蓉,減少有余來補充不足绷蹲。而在相上,同樣適合這個道理。不足的需要去增補祝钢,有余的應該去消泄掉比规,使之剛柔平衡。比如五行金過旺者拦英,物極必反苞俘,則過剛易折,需要水來消泄龄章。如五行火弱不足,則需要木來生扶乞封,達到一個五行間的平衡做裙。這點在八字上的表現(xiàn)很強烈,但從強格或從弱格的八字肃晚,反而需要去生扶其最強的五行或者消滅掉最弱的五行锚贱,使之平衡。
消息與命相通关串,此其較然易見者拧廊。
陽去陰來,是為消晋修。反之吧碾,陰變弱而陽贈強,是為息墓卦。陰陽之間的盈虛損益倦春,都與人的先天命數(shù)相關聯(lián),這是在對比中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的信息落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