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這幾日可謂非常火爆胞谭,不時地出現在各大媒體頭條位置垃杖,更有一篇《共享單車,一面很好的國民照妖鏡》幾乎刷爆朋友圈丈屹。
由于共享單車無人看管调俘,歸還與使用均在網上操作,自行車使用情況無法監(jiān)督旺垒,各種對“小黃車”的破壞也隨之即來彩库。
在田野、在樹梢先蒋、在小河中骇钦,都有著“單車”的身影。前幾天又爆出鄭州大媽圈占地盤竞漾,私自給“小黃車”上鎖眯搭,向使用者收取看管費窥翩。
花樣百出,讓人眼花繚亂鳞仙。
不過寇蚊,這些“單車”被破壞也不是全無好處,至少單車公司解決了宣傳上一個大問題棍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仗岸,中國大江南北全在討論共享單車的事,可謂一時間家喻戶曉借笙。假如一輛單車300元爹梁,損失1萬輛共300萬,可讓幾億人主動了解單車提澎、談論單車的推廣費用何止億元姚垃。聲討“破壞單車”的熱度堪比當年的“優(yōu)衣庫事件”。
可對共享單車公司來說盼忌,即便解決了宣傳問題积糯,運營壓力仍然很大。
相對較為成熟的城市公共自行車來說谦纱,共享單車具有至少三點優(yōu)勢看成。
一是靈活度高。城市公共自行車有固定的存放點跨嘉,這就導致還車川慌、租車必須到指定地點,覆蓋畢竟有限祠乃。如果自己家梦重、公司附近沒有存放點的話,使用公共自行車便不方便亮瓷。而且自行車卡位有限琴拧,時常會遇到租車沒有車,還車還不了的情況嘱支。共享單車相對要好很多蚓胸,不僅不存在還不了車的情況,還可以覆蓋任何一個小區(qū)和公司除师,非常靈活沛膳。
二是門檻低,投入小汛聚。公共自行車不僅要購買大量自行車锹安,還要建大量自行車存放點,雇傭大量員工對存放點進行維護。而共享單車硬件投入只需自行車和定位八毯、藍牙裝置搓侄,所需員工也遠不如公共自行車多瞄桨,入行門檻相對較低话速。
三是操作方便妻熊。城市公共自行車使用前需辦理押金手續(xù)罕偎,使用時需要時刻帶上租車卡,補卡宏浩、退卡手續(xù)麻煩柱查。共享單車全部在手機上操作廓俭,只要手機有電、有信號就可以隨時辦理各種手續(xù)唉工,占據優(yōu)勢研乒。
可很多時候,優(yōu)勢反而是劣勢淋硝。
由于靈活度高雹熬,共享單車的公司便很難監(jiān)控到自己的單車。這段時間對單車的大量破壞也正是因此而來谣膳。城市公共自行車畢竟有固定的透捅ǎ靠點,又有監(jiān)控與工作人員兩重監(jiān)管继谚,破壞便不是太嚴重烈菌。不過,破壞單車的態(tài)勢已經在輿論聲討和政府嚴懲雙重打擊下有所緩解花履,目前不算大問題芽世。
可靈活帶來的另一問題便不容忽視,那就是用戶找車難诡壁。由于靈活捂襟,很多用戶把車停靠在犄角旮旯欢峰,用手機定位找車十分不易葬荷。非常多的用戶反應本想騎車能省時間,結果找車花了20分鐘纽帖,使用體驗非常差宠漩。反而不如公共自行車,即便車樁上沒有車懊直,守在桶怯酰靠點總會等到有人來還,不用自己費時費力去找室囊。
用戶的問題才是大問題雕崩,共享單車公司可以通過劃定停車區(qū)魁索,對在指定地點停車用戶進行獎勵,對胡亂停放用戶加收費用來改善用戶體驗盼铁。
記得當年的打車軟件公司也是這樣缘揪,一時間出現滴滴打車、快的打車义桂、搖搖招車找筝、易達打車等50多個打車軟件同臺競技。一陣血雨腥風澡刹,最終在滴滴與快的宣布合并之后戰(zhàn)斗才有所緩解呻征。可送走了舊對手罢浇,又迎來了神州專車陆赋、易到用車、Uber等新對手嚷闭,競爭方法就是滴滴自己的方法——大力度優(yōu)惠攒岛。又經過這么多年,打車軟件的格局才逐漸清晰胞锰。
共享單車的競爭比起打車軟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灾锯,不同于打車軟件的是,共享單車更難得到用戶的忠誠度嗅榕。打車軟件經過前期鋪墊之后凌那,用戶關心的還是使用是否方便兼雄,而單車軟件則不同,軟件做的再人性化帽蝶,也無法保證留住用戶赦肋。比如,你需要用車時候,找不到“小黃車”佃乘,眼前卻有輛“小綠車”囱井,那么你會繼續(xù)尋找“小黃車”,還是使用眼前這輛“小綠車”趣避。這就導致用戶很難把押金一直放在共享單車公司里庞呕,多數人會選擇用時交押金,用完就退鹅巍,因為下次見到的可能就是別的小單車了千扶。
這么低的門檻料祠,如何保證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共享單車公司的另一大問題骆捧。
也許正是像很多評論中所說,共享單車這個新生物太過于追求增長的速度髓绽,反而忽略了打牢根基的重要性敛苇。ofo最早創(chuàng)于北大校園,一個自行車配一把機械密碼鎖顺呕,只需在軟件中發(fā)送自行車編碼就能得到密碼枫攀。管理形式非常簡單,卻獲得了極大成功株茶,很快便實現了盈利来涨。如果把相同的模式推向其他高校,即便有困難也容易解決启盛。但同樣的模式推向社會蹦掐,困難便大得多,在這種強大的競爭中如何盈利僵闯?可能是共享單車公司急需解決的最大問題卧抗。
不過話說回來,正是因為困難重重鳖粟、問題不斷社裆、前景不明朗才給了創(chuàng)業(yè)者制造了機會。所有的創(chuàng)業(yè)者不正是在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向图,解決問題中成長起來的泳秀,還是讓我們祝愿共享單車的公司們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