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之14 -43 -1
【原文】原壤夷俟于未。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陡鹃,老而不死烘浦,是為賊∑季ǎ”以杖叩其脛闷叉。
【白話】原壤伸著兩腿坐在地上等著孔子≡惩疲孔子說:“年少的時候不謙遜友愛片习,長大后沒有什么可以稱述的,這么老了不死還這樣違禮蹬叭,這是賊害別人啊∽粗”孔子用手杖敲打他的小腿秽五。
【思考之一】原壤何許人?孔子為什么對他毫不客氣饥悴?
原壤坦喘,孔子的老朋友盲再,故交,發(fā)小瓣铣。《禮記·檀弓》曰“孔子之故人曰原壤答朋,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槨棠笑∶瓮耄”朱子《集注》說他是老氏之流,視世俗規(guī)矩為繁文縟節(jié)蓖救,常有驚世駭俗的舉動洪规,孔子的弟子都勸孔子和他斷交。《孔子家語·屈節(jié)解第三十七》記載:
孔子之舊曰原壤循捺,其母死斩例,夫子將助之以沐槨。子路曰:“由也昔者聞諸夫子曰:‘無友不如己者从橘,過則勿憚改念赶。’夫子憚矣恰力,姑已若何叉谜?”孔子曰:“‘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牺勾。況故舊乎正罢?非友也。吾其往驻民》撸”及為槨,原壤登木曰:“久矣回还,予之不托于音也裆泳。”遂歌曰:“貍首之班然柠硕,執(zhí)女手之卷然工禾。”夫子為之隱蝗柔,佯不聞以過之闻葵。子路曰:“夫子屈節(jié)而極于此,失其與矣癣丧,豈未可以已乎槽畔?”孔子曰:“吾聞之,親者不失其為親也胁编,故者不失其為故也厢钧。”
《曲禮》講“里有殯鳞尔,不巷歌”,鄰居有人過世早直,都不能在巷子里唱歌寥假,何況是自己的母親過世?原壤不但不表現(xiàn)哀戚霞扬,居然坐著棺材唱歌糕韧。孔子的弟子子路都受不了祥得,問:先生屈抑志節(jié)到這種地步兔沃,失去了交往的理由,難道還不可以與他絕交嗎级及?孔子卻說:我聽說乒疏,是親人就不能失去親緣關系,是老朋友就不能失去朋友關系饮焦。
原壤雖然唱歌怕吴,但他并未忘記他的母親、他很愛母親县踢,我與原壤也依然是老朋友转绷。由此可知,孔子對原壤有著深刻的互通和理解硼啤。原壤也應當不是一個普通人议经。他有自己的學術(shù)思想,素隱形怪的行為背后可能是另有深意谴返。所以這里孔子的話語好像是批評原壤煞肾,可神態(tài)語氣應該不會是疾言厲色地責備,更可能是面帶笑容嗓袱,如老朋友般調(diào)笑戲罵籍救。
【思考之二】儒家傳統(tǒng)是尊老敬老的,孔子說原壤老而不死是什么意思呢渠抹???
這一章蝙昙,孔子手持拐杖,帶著弟子去拜訪原壤梧却,應該是上了年紀奇颠,知道也改變不了他,就以杖扣其脛大刊,說“幼不孫弟三椿,長而無述搜锰,老而不死,是為賊焊傅『ィ”這有戲言戲行的意味歌馍、也帶警示弟子的作用松却∠停孔子用拐杖敲原壤的腿砚哆,原壤也不在乎。因為原壤雖自己放任于禮法之外纷铣,但他也一定知道孔子的理念和價值灿里。
“幼不孫弟”,“遜”是謙遜恭敬匣吊;善事父母為孝色鸳、善事兄長為“悌”。遜悌是一個人在學習初期蒜哀,為人子弟最基本的心態(tài)和行為——守禮有敬吏砂。因為,“敬是身之基易核,德之聚”牡直,幼能遜悌則身有所正纳决,言有所規(guī)阔加,行有所止掸哑,則根基穩(wěn)固苗分、則能強學。人生由始至終就靠這個“敬”字功夫奴饮。上一章講君子要“修己以敬”,才能安人安百姓择浊。荀子說:“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琢岩,其敗也必在慢之投剥〉?祝”古代學者都把這種敬的能力的學習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江锨。
張居正說:“禮法乃檢身之要糕篇,傲惰為惡德之尤啄育。”禮是檢身的首要標準拌消,傲惰最傷害德行。對放肆傲慢的對治,必須從小開始氓英,否則長到大了债蓝,形成習氣就難改了,就無法受學啊鸭。孔子說:“夫幼而不能強學赠制,老而無以教钟些,吾恥之“硖罚”一個人幼要能強學的前提條件就是謙遜恭敬政恍,幼能孫悌就守禮有敬、就能強學达传。恭心存心的遜悌是一個人的立身之基篙耗。下一章闕黨童子將命就講到幼不遜悌的害處。
陳祥道曰:“曾子曰:‘少稱不弟焉宪赶,恥也宗弯;壯稱無德焉,辱也搂妻;老稱無禮焉蒙保,罪也。’荀子曰:‘少而不學欲主,長無能也邓厕。’此無述之謂也岛蚤∫乩辏”幼不遜弟就不能受學,不能受學就“長而無述”涤妒,然后活到很老单雾,還是恣情放肆、行不敬之事,這就是賊硅堆。
“老而不死屿储,是為賊〗ヌ樱”何晏《集解》說:“賊”就是賊害够掠、傷害。賊:賊害茄菊,即有害于社會世道疯潭。《正義》:“原壤放恣無禮,時人或競效之面殖,將為世道害也竖哩。”??
“幼不孫弟脊僚,長而無述相叁,老而不死”,這種生活方式傷害了什么呢辽幌?傷害了做人的道理增淹、做人的典型,傷害了社會風氣乌企。人活在社會中虑润,一舉一動都會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影響。一個人自幼至老逛犹,敗常亂俗端辱,壞禮傷教、無一善狀虽画,卻又久生于世舞蔽,這就傷害了做人的典型,賊害了德行码撰。《尚書·洪范》說渗柿,五福是“壽、富脖岛、康寧朵栖、攸好德、考終命”柴梆,“壽”排在第一陨溅,“考終命”長壽善終在最后,這才是福氣绍在。中國人認為好人有好報门扇,一個人可以長壽是因為有善報雹有。中國人都希望好人長壽,而德行不好的人卻活了很久臼寄,人們就覺得這有害于天理霸奕。
孔子說原壤“老而不死”,并不是詛咒原壤吉拳,像今天一些人罵人“老不死”那樣留攒〖谔孔子不會認為老年人就該早死票彪,他期盼的理想社會正是“老者安之降铸,朋友信之桶蝎,少者懷之”登渣。儒家傳統(tǒng)是尊老敬老的,那么這里說原壤老而不死是什么意思呢?
一個人活得很老就應該做示范廊遍,讓人看到:長壽就是因為做人好没酣,德行好的福報。可是一個人自幼至老無一善狀哎垦,又活很久漏设,年輕人就會覺得郑口,他不努力照樣好好活著腾仅,這就教壞了年輕人鹤耍,這就傷害了做人的道理受神,賊害了德行财著,不論他是不是有意,都對社會產(chǎn)生了不好的影響收苏。
其次懦鼠,孔子說這句話可能也有人物背景,是在弟子們面前扯键,有教戒的意味睦袖。
【思考之三】我們要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怎樣的生命才有價值有意義荣刑?
原壤是方外之人馅笙,學術(shù)思想本就放曠于禮法±骺鳎孔子雖然對原壤是老朋友間開玩笑似地說這番話延蟹,可依然是對原壤真誠的勸諫。
張居正說:“一個人自年幼時叶堆,任情傲物,不知遜悌之道斥杜。及至長大虱颗,則蹉跎歲月,而無一善狀之可陳蔗喂。今又老而不死忘渔,徒敗常亂俗,這就是風化之蠹缰儿,敗壞禮教畦粮,非害人之賊而何」哉螅”可就一般人而言宣赔,以此三點對照反思,檢點自己的人生:
我們小時候有沒有培養(yǎng)恭敬心瞪浸?有沒有好好學習儒将?長大了能不能有所建樹?有沒有值得稱道的言行对蒲?年老了又能不能為年輕人做表率钩蚊,幫助支持年輕人成長贡翘?如果沒有,那這一輩子不真的是浪費了生命砰逻,虛度了歲月嗎鸣驱?這不就是賊害德行的“老賊”、世間的禍害了嗎蝠咆?
這才是我們學習《論語》的真正價值所在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