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通常相信,擯棄大眾標準就是擯棄了一切標準,幾乎等于拋棄法律……(但)?我有我自己的嚴格要求和內在的邏輯。我的意識法則拒絕一般義務的名義搓蚪。只要我履行,它就能使我脫離世俗的準則丁鹉《侍叮”
“一個人若要拋棄人類普遍的平庸動機,敢于做一個領頭者揣钦,的確需要近乎神性的內在力量雳灾。他要有高潔的內在、堅定的意志冯凹、犀利的目光谎亩,以使他自身成為他自己的教條、社會和律法宇姚,而讓他的一個單純的想法作用于任何其他人來說也像鋼鐵一樣有力匈庭。”
“我們害怕真相浑劳,害怕命運阱持,害怕死亡,害怕彼此魔熏。我們的時代產(chǎn)生不了偉大的人物衷咽。我們需要強大的人來革新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在狀態(tài),然而我們卻看到蒜绽,大多數(shù)人都無力自理镶骗,不能滿足他們自己的需求,志向遠遠超出自己的實際能力躲雅,只能靠時時依賴和索取他人鼎姊。”
——《自立》
我所知的多數(shù)人的邏輯是虛假的;所謂虛假吏夯,是指,對于他們即横,幾乎所有的基本問題都已經(jīng)預設了答案——哪怕是在他們一時被問起都表述不清楚的時候噪生。
情緒和思維已經(jīng)預先表明了立場,邏輯只是為已經(jīng)做出的結論服務而已东囚。與之相應的另一個現(xiàn)實是跺嗽,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分辯清楚,什么是“觀點”/ opinion(或者判斷),而什么是“事實”/ fact——以至于當我在中學的英語課本上第一次讀到的時候感到非常震撼桨嫁。但即便是這樣的震撼植兰,也沒法將我從思維慣性的泥潭中拉出來。大腦尋求捷徑的痼疾根深蒂固璃吧,只要能輕易下結論的東西絕不浪費能量多去探究半分楣导。
這也是為什么說,讓一個聰明人區(qū)別于常人的畜挨,是好奇心筒繁。
林語堂先生道,人類是靠著一種好奇心巴元、夢想與一種現(xiàn)實主義而從蠻荒世界中脫穎而出的猴子——如果沒有好奇心毡咏,我們可能連火都還不會用。好奇心是一種欲望逮刨,也是一種真正的誠實:欲望去探究底層的真相而不滿足于他人告訴自己的答案呕缭;誠實于自己未曾經(jīng)歷和體會的答案并不屬于自己。
電影《大空頭》中修己,在07年美國波及全球經(jīng)濟的次貸危機爆發(fā)之前恢总,少數(shù)幾個察覺到危機苗頭的金融人士,敏銳地發(fā)現(xiàn)當時被視作“銅墻鐵壁”的美國房市(主流的箩退、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离熏,其實已經(jīng)到了破敗的邊緣,于是逆勢做空了房市——他們的洞察力來自自己親眼目睹戴涝、檢視了金融行業(yè)中的荒誕現(xiàn)實(自己親自調查的“事實”)滋戳,才會堅定不移地在所有人的嘲笑之下投入所有身家,在危機到來之時獨善其身啥刻。
人總是只想看到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奸鸯。當人欺騙自己的時候,他活在自己的幻想泡泡里可帽;當多數(shù)人都欺騙自己的時候娄涩,現(xiàn)實的荒誕就如就來自大多數(shù)人。大多數(shù)人都隨著環(huán)境而盲目樂觀或悲觀映跟,看好或看低的時候蓄拣,你是否也是人云亦云?你是否檢視過自己做每一件事的根源努隙,是來自哪里球恤?靠別人的結論來建構自己的生活曙旭,只需要一擺桌子皂岔,再省事不過;但我們也由此將自己生活的責任甩手給了他人呼胚。一旦出現(xiàn)差錯,我們也可以甩鍋:“是他們告訴我的”张惹。由自己去看到舀锨,卻確實需要近乎神性的力量:要擺脫傳統(tǒng)、教條宛逗、過時的知識坎匿、社會表面的規(guī)則、群體效應——一切“世俗的準則”帶來的安全感和心安理得拧额。
但只有一個人親眼去看到世界碑诉,用自己的力量去體察世界,用自己的行動去檢查自己的價值和觀念侥锦,體驗到自己所知进栽,才能活得踏實。
《與神對話》寫道:
如果有什么東西可以被稱作“罪惡”的話恭垦,那就是:用別人的生活經(jīng)驗快毛,決定了自己的身份。(If there were such a thing as sin, this would be it: to allow yourself to become what you are because of the experience of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