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這么一句話:“當今教育的最大問題,是不合格的父母如何教育出合格的孩子鸭栖∠锊椋” ?什么是合格有序?現(xiàn)在最流行的就是用科學的方法養(yǎng)育孩子。
? ?在以前岛请,我會舉雙手贊成這句話旭寿。作為一個被賽先生深深洗禮的媽媽,我從孕前就按照所謂科學育兒的方法亦步亦趨崇败,書架上堆的不是通俗讀本而是教科書盅称,甚至因為自己的特殊情況好好研究了一番婦產(chǎn)科學,以至于最后在醫(yī)院的時候跟醫(yī)生聊得很歡后室。
? ?不可否認缩膝,最初科學育兒給我?guī)砹撕芏嗟暮锰帲R能讓你對即將發(fā)生的事情有個大致的預判岸霹,我從來不會被某個檢查或者某些小現(xiàn)象擾亂了心神疾层。尤其是在一些基礎的生理發(fā)育方面,我順利地調整了孩子的作息規(guī)律贡避,順利地添加了輔食痛黎,順利地斷了奶,有時候我會對外婆說:養(yǎng)個娃好像也沒有那么麻煩嘛刮吧。當然湖饱,這里要特別鳴謝panda小朋友,他就是一個處在正態(tài)分布中間的孩子杀捻,發(fā)育的規(guī)律幾乎和教科書的節(jié)奏完美吻合井厌。
? ?我也會零星地注意到一些細節(jié),比如從不干擾他用嘴探索致讥,比如和他一起咿咿呀呀仅仆,比如看他很小就能用三根手指抓小球的時候也會歡欣鼓舞。但總體來說我的理念是只要吃飯習慣拄踪、睡眠規(guī)律調整得好蝇恶,第一年就是成功的。然而我的這種順利感從娃1歲開始逐漸被焦慮替代惶桐,有趣的是這恰恰是我正式接觸兒童心理學的開端撮弧。
? ?在娃一歲的末尾潘懊,我覺得生理的基礎打得不錯,應該關注心理發(fā)展了贿衍。按照我的習慣授舟,一旦決定關注某個領域就不會滿足于網(wǎng)絡上碎片化的知識,于是我決定系統(tǒng)化地學習兒童心理學贸辈。然而释树,學習心理學給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去!我居然做了那么多錯事擎淤。第一年是多么重要的一年奢啥,我居然只盯著吃飯睡覺啊嘴拢!感知覺的訓練從出生就可以開始了白ぁ!翻身的時候我居然幫他翻席吴,影響他本體覺岸慕帷!一邊學一邊恨不得把娃塞回去重新生一遍孝冒。
? ?之后柬姚,焦慮就開始慢慢出現(xiàn),因為每個老師都會強調:發(fā)展就是個不斷往前的單程票庄涡,錯過這村就沒這店量承,影響一輩子啊穴店!在深深檢討了第一年犯的錯誤之后宴合,我開始變得謹小慎微,生怕那點做錯了就會影響娃一輩子迹鹅,然而每天我都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或者都能從娃身上看出點毛病贞言,然后反推是不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對斜棚。這種焦慮在碰到和老人的育兒沖突時顯得尤為明顯,當老人的某個做法能明顯發(fā)現(xiàn)“不科學”该窗,而又礙于關系不得不忍耐自己不太過干預的時候弟蚀,我就會腦補出:“完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沒法改變了酗失∫宥ぃ”
? ?然后,別人放在朋友圈里的經(jīng)過印象管理的育兒經(jīng)驗也會成為一個刺激物规肴。哇捶闸,這個媽媽每天繪本讀得好贊夜畴!那邊的媽媽想了好多蒙氏游戲,太牛逼了删壮!還有旁邊的媽媽都帶娃出國n趟了贪绘,我家娃最遠還只到過北侖。央碟。税灌。。亿虽。菱涤。我有一個全是高知媽媽的科學育兒群,里面能人一大堆洛勉,每天都被刺激得不要不要的粘秆,最后都會延伸出:我都做不到啊,真是個后媽啊坯认,娃以后只能回家賣紅薯了胺堋!
? ?很熟悉牛哺,有沒有陋气?
? ?相信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即便是那個牛人媽媽群引润,每天也充斥著各種焦慮和吐槽巩趁。張譽含學伴寫過焦慮就是能力和期望不能匹配,如果拿科學育兒作為期望淳附,就像老師上課搬出來的名人名言:以有涯隨無涯议慰,殆矣!科學是個多么大的坑奴曙,窮極一生恐怕也是跳不出來的别凹。如果科學變成了放大鏡,讓我們總因為不足而焦慮洽糟,6個月以上就可以掏錢做心理咨詢了= =|||
? ?而現(xiàn)在很多的所謂科學育兒炉菲,事實上都在把媽媽們往神經(jīng)癥上逼。比如網(wǎng)上的育兒知識坤溃,所用的句式通常都是“如果不”拍霜,仔細一想這句式是不是很熟悉?今天我家隊友就對娃說:“如果不做乖寶寶收拾玩具薪介,就沒有小餅干吃祠饺。”這些告誡我們科學育兒不能用威脅的文章汁政,用的卻恰恰是威脅的方法道偷。他們從生活中的某個小事出發(fā)缀旁,得出一個嚴重的結論,暗中給你派發(fā)一個“不合格”的標簽试疙,從互聯(lián)網(wǎng)的角度來說诵棵,這是典型的流量型文章,目的是撩撥情緒而不是傳遞知識祝旷。撩撥時間久了履澳,撩撥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廣義的催眠怀跛,讓人接受了“不合格”這個標簽距贷。
? ? 所謂標簽就是個思維定式,是一種刻板印象吻谋,是你處理信息的一個主動圖式忠蝗,一旦形成就會進入后臺運行模式,形成“細節(jié)--不符合(錯誤)--嚴重后果--不合格”的思維路徑漓拾。然而育兒真的這么絕對嗎阁最?娃就真像個產(chǎn)品一樣一個地方接錯了就不合格了?心理學說到最后不就是“不一定”這三個字嗎骇两?科學的結論本來就是個概率速种,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才是必然啊低千!用合格與否來衡量自己配阵,就好像用好壞來區(qū)分人,這么低的層次娃再長大一點都可以鄙視我們了好不好示血!
? ?標簽未必不好棋傍,但如果它讓你焦慮了,就該想想是不是該換個程序难审,換個圖式了瘫拣。
? ?有三件事促成了我的圖式轉換。第一件是我在學兒童心理學半年后聽了雷秀雅老師的一節(jié)課告喊,她說其實家長只要抓住大方向就好了拂铡,比如0-3歲主要是關系,3-6歲主要是創(chuàng)造條件開發(fā)多元智能葱绒,我突然覺得不能讓自己陷在細枝末節(jié)里,而是應該跳出來看大局斗锭。第二件事就是來人和學習地淀,本來抱著考證目的卻意外在這里打開了一扇窗,一扇由偉子老師打開的關于彈性思維的窗(筆芯~~)岖是。第三件事是來自于最近對于積極心理學的學習帮毁,曾經(jīng)我總是想通過自己的學習实苞,用科學為孩子規(guī)劃一條康莊大道,事實證明娃總是不如所愿烈疚,有道路就會因為偏離道路而焦慮黔牵,這種消極情緒恰恰固化了我乃至孩子的思維,讓我們失去了欣欣向榮的力量爷肝。
? ?如果要問我現(xiàn)在是個什么育兒觀念猾浦,我覺得育兒就像完成一幅藝術作品。借用劉溜糖學伴的話灯抛,藝術的美在于整體性金赦,每個細節(jié)都完美也未必是件好作品,所有的不足融合在一起或許會成為獨特的和諧对嚼,就好像前兩天刷屏的周志文教授的“笨女兒”夹抗,彈奏細節(jié)的錯誤并不能掩蓋琴聲中的“大將之風”。
? ?從糾結到放下纵竖,其實我還在路上漠烧。所以,我錄了給panda小朋友的一封信靡砌,既是對這段時間思考的一個總結拆魏,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提醒。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道路挽牢,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登渣,沒有唯一的標準可以衡量。于我邓了,就是以積極的基調恨诱,不從不足去渴望,而用美好去生長骗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