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印叁,以龍場悟道為分界線被冒,王陽明對圣人這個概念的理解產(chǎn)生了質(zhì)的變化。
龍場之前喉钢,這個概念的理想情況是
想做圣人-通過學(xué)習(xí)各個領(lǐng)域的能力-成為圣人
龍場之后姆打,這個概念變成了
我就是圣人-做圣人該做的事-我始終是圣人
為什么龍場悟道前后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答案在于很多人都知道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這句話就是龍場之前肠虽,王陽明想成為圣人卻根本解決不了的一個點:
到底一個人要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圣人
打個比方幔戏,一個人在上海,他知道自己想去長沙税课,那么他坐高鐵闲延,坐飛機還是自駕都可以,因為他有目標韩玩。
但如果沒有目標垒玲,這些交通工具再快也沒用。
龍場之前的王陽明也是這樣找颓。
他知道自己想成為圣人合愈,所以他真的很認真學(xué)習(xí)過
道家 釋家 詩文 書法 兵法 理學(xué) 騎射等等各種領(lǐng)域的能力
而且這個學(xué)不是簡單的淺嘗輒止
他學(xué)東西兩個特點 一個求全 一個實踐
求全:想學(xué)朱子,就把朱子所有的書都學(xué)了击狮;想學(xué)兵法佛析,就把當時能看到的兵法書全學(xué)了
實踐:騎射,直接去關(guān)外和外族實戰(zhàn)練習(xí)彪蓬;道家寸莫,沉迷到新婚之夜可以和道士打坐一晚上連結(jié)婚的事情都忘了
可以說,王陽明在學(xué)習(xí)能力上档冬,確實是一個天才膘茎。
但這些并沒有改變他的迷茫。
他由一個領(lǐng)域轉(zhuǎn)到另一個領(lǐng)域酷誓,每次都全情投入披坏,每次都想通過當前領(lǐng)域的能力找到成為圣人的方法。
但他始終沒有成功盐数,即便他的能力越來越強刮萌。
從十幾歲碰到婁一齋接觸圣人之學(xué),到讀遍朱子的書嘗試格竹娘扩。后面三十幾歲的時候覺得自己在各個領(lǐng)域都嘗試過了為什么越來越迷茫着茸,重新去讀朱子的書壮锻,得到的也只是”循序漸進“四個字。
他只能嘆息自己可能不是成為圣人的料子涮阔。
這一切的緣由猜绣,是因為他認定朱子說的肯定是對的。
朱子在《大學(xué)》的《格物補傳》里說: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敬特,言欲致吾之知掰邢,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伟阔,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辣之,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皱炉。是以大學(xué)始教怀估,必使學(xué)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合搅,以求至乎其極多搀。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灾部,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康铭,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赌髓,此謂知之至也从藤。
至少在王陽明的理解中,這段的意思就是要一個個物(或者說領(lǐng)域)都去格锁蠕,去想明白其中的意義,積累的多了萬物明了就會成為圣人匿沛。
可是莊子就說過:
"吾生也有涯榛鼎,而知也無涯逃呼。以有涯隨無涯者娱,殆已"
一個人的人生是很短暫的抡笼,用這么短的人生去求天下萬物之理,是根本不可能的黄鳍。
所以他越走越偏。
可以說框沟,是去龍場前后的遭遇增炭,改變了他,也讓他之前那些為了成為圣人而做的實踐沒有白費拧晕。
量變隙姿,引起了質(zhì)變。
龍場本身的條件厂捞,加上對時局的未知输玷,讓王陽明一度陷入非常悲觀的景況靡馁。
他不知道貶為驛丞會不會是終點,會不會有更嚴重的詔書下來臭墨,比如賜死;
會不會有錦衣衛(wèi)來了結(jié)他的性命裙犹;
離家萬里,不知家中情況如何袄膏,有沒有受他影響;
當?shù)馗F山惡水掺冠,生活環(huán)境極為惡劣。能交流的除了幾個仆役斥黑,就剩下語言不通的少數(shù)民族,環(huán)境氣候也不好;
本來難得有人從中原來锌奴,王陽明還想向他探問消息,結(jié)果那個人剛來就死了鹿蜀。
他覺得自己可能像這個人一樣服球,不久就會死在這里茴恰。
在這種情況下斩熊,”圣人處此,更有何道?“
這個問題就很現(xiàn)實了圾另。
"如果孔子孟子,二程朱子盯捌,他們在我這個情況下蘑秽,會怎么做饺著?
他們會怎么處理我現(xiàn)在面臨的這個困境肠牲?"
他想不出。
所以他坐在棺材里缀雳,日夜思索。
最后在這個絕境之中的某一天肥印,他終于想通(頓悟)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為什么要問圣人在這里會怎么做深碱?我就是圣人,應(yīng)該問我自己敷硅,我該怎么做〗时模”
所以從龍場開始,王陽明找到了前37年一直在找的答案幽七。
也就是從“怎么成為圣人”到“我就是圣人”的轉(zhuǎn)變。
之后王陽明的講學(xué)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曉猿挚,做圣人不是要學(xué)習(xí)更多的知識。而是要通過去除自己的各種積習(xí)亭饵,回復(fù)心(良知)的功用休偶,即知善惡,知是非。
因為每個人八秃,本來就是圣人。
當然昔驱,這一切并不是說上忍,一個人想悟道只要去了龍場骤肛,隨便靜坐著就能想出來窍蓝。
要注意的關(guān)口是腋颠,他前面三十幾年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下苦功吓笙,龍場只是他這些積累的一個宣泄口。
如果沒有前面的那些苦功面睛,平白無故是不可能悟出來的。
所以我看到有些人想要去龍場實地看看能不能悟點什么東西出來叁鉴,就覺得挺好笑的。
龍場對王陽明悟道最大的助力回铛,就是這個地方剛好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所在。
重點是這個人生低谷克锣,而不是龍場這個地點。
如果非要說龍場悟道帶給我們什么參考價值的話袭祟,那就是:
人首要需自信(我就是圣人)。
直面自己人生中碰到的那些挫折您没,越大的挫折對你的成長幫助越大胆绊。(若此時放過,閑時講學(xué)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時磨煉氨鹏。)
小到每件事压状,大到人生的應(yīng)對跟继,做決定的永遠應(yīng)該是自己镣丑,而非外在的那些東西(心即理)
碰到越大的挫折就越要去克服它舔糖,這就是每個人的“龍場悟道”莺匠。
最后《傳習(xí)錄》一則,分享給大家:
在虔,與于中摇庙、謙之同侍。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跟匆。
因顧于中曰:爾胸中原是圣人通砍。
于中起,不敢當玛臂。
先生曰:此是爾自家有的,如何要推?
于中又曰:不敢封孙。
先生曰:眾人皆有之,況在于中?卻何故謙起來?謙亦不得。
于中乃笑受泡徙。
又論:良知在人,隨你如何,不能泯滅,雖盜賊亦自知不當為盜,喚他作賊,他還忸怩。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內(nèi),自不會失堪藐。如云自蔽日,日何嘗失了?
先生曰:于中如此聰明,他人見不及此挑围。